澳洲人的二手生活哲學 我的舊愛 妳的新歡
【大紀元12月24日訊】特派自由時報記者陳平之
前言:台灣推行資源回收政策已行之有年,卻始終無法落實到每一家戶。反觀澳洲執行率遠高於許多先進國家,民眾自發性的參與,更是把物盡其用的精神發揮到極致。看看澳洲人如何「割愛總動員」。
在台灣,一旦談到環保及資源回收這個議題,似乎總讓人覺得有些沉重,其實這是世界各國都面臨到的嚴肅課題,只是政府政策再好,也比不上人民自發性覺醒所達致的效果高,澳洲人把「資源回收」完全融入生活中,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澳洲的國民所得高於台灣,社會福利更優於世界其他先進國家,可是澳洲人民卻深諳節儉之道,家中的任何一項物品絕不任意丟棄,舉凡舊的、破的,或是雖新卻用不著的生活用品,如沙發、床組、桌椅、廚櫃、餐具、衣服、書籍、玩具、電器用品等,以及任何可回收再生的物品,澳洲人都會珍惜。
澳洲人珍惜舊物的方式並非堆積家中不捨丟棄,而是拿去賣錢,雖然有些可送給有需要的朋友、或是定期捐給慈善機構,只是熟識的朋友不一定用得著,而慈善機構的需求通常都是針對一些特定物品,因此澳洲人就將舊的或新而不用的東西拿出來變賣,除可賺取一些外快,也讓物品轉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再去利用。
新的東西幾乎都會用到舊,而舊的東西則經過整理再翻新,破損的東西也會再尋找可替代的零件修補,澳洲人就是這麼懂得資源回收。由於澳洲人把資源回收完全融入生活哲學之中,因此以專賣二手商品為主的「車庫拍賣」(GarageSale)、跳蚤市場(Flea Markets)、舊貨商店(Used Shops)到處可見,甚至假日市集(Sunday Markets)中也會出現部分二手商品攤位。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車庫拍賣」活動,望文生義好像是要賣車庫或售停車位,當然不是囉。一般澳洲人的居家環境都有前庭後院及一個可供停放一兩部車子的大車庫,因此每逢週末假日許多家庭會利用車庫空間充當臨時二手商店,大人小孩會合力把家中閒置不用的物品清理出來,再貼上標價出售。
在布里斯本新利班山丘社區(Sunnybank Hills)一家正在進行車庫拍賣的澳洲家庭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家人對使用過的舊東西都很有感情,但閒置家中的物品越來越多,留之無用,棄之又可惜,因此才決定轉賣給需要的人去善加利用。小孩的玩具也是一樣閒置一堆,因此和孩子們商量後則由他們自行併攤拍賣,其所得歸做孩子們的零用金,讓他們可以去買他們現階段更需要的東西。
通常辦車庫拍賣的家庭,會在交通要道及家門口立個「Garage Sale」的臨時招牌,有的甚至會在跳蚤郵報(Trading Post)以及社區報上刊登活動訊息。在澳洲有一大批「二手迷」,他們在假日裡四處搜尋二手商品,運氣好時還真會買到寶呢。
據一位大陸留學生湯浪表示,他的朋友曾經在一家澳洲人的車庫拍賣活動中,以不到二十元澳幣買到好幾枚袁世凱時期的龍銀錢幣,聽說值數萬甚至數十萬人民幣。
大部分的跳蚤市場只有在假日才會定點舉辦,任何人都可提前向市政府管理單位申請承租攤位,一日的承租費約十至二十元澳幣不等,攤位販售品項不限,通常以二手商品、手工藝品及園藝盆栽等為主。參觀此類活動通常必須付費,約一兩塊澳幣左右,但主辦單位會免費提供購物推車供人利用。
至於隨處可見的舊貨商店,其販售的東西定價則稍高一些,不過貨品也較齊全,小到女用飾品、玩具、餐具、瓷器、衣服等,大到冰箱、冷氣、電視機、洗衣機、桌椅、沙發、床組一應俱全。挑到喜歡的還可殺殺價,小東西自行帶走,大物品則交由店家找貨車幫你運送到府,只是搬運費另計。
每逢假日在鬧市街區、社區公園綠地、濱河臨海名勝區都可以看見假日市集的芳蹤,假日市集不設門禁,可自由參觀議價。熙來攘往的人潮打破平日寧靜的氛圍,近百個琳瑯滿目的攤位中包括了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其中又以各類家庭主婦DIY的手工藝品最具看頭,逛假日市集也成為許多澳洲人假日休閒的重要活動之一了。
在布里斯本東岸濱海的克里夫蘭(Cleveland)地區,有一個小型的假日市集裡,卻有一個以資源回收製成手工藝品聞名的攤位,老闆利用丟棄的啤酒罐、可樂罐,以巧手製成各式飛機、帆船、單車等造型,大型船隻模型還必須事先下單訂購,由於造型栩栩如生,加上兼具環保及資源回收的功能,早已令觀光客趨之若鶩了。
廿世紀工業化高度的發展,把人類文明推向高峰,但也因為過度的開發與浪費,造成地球上有限的資源逐漸枯竭;面臨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廿一世紀,國際社會正亟思各種解決方案,也遭逢許多困難,使政策淪為口號,台灣也不例外。
反觀澳洲人把資源回收當成休閒活動及藝術的這種生活哲學,或許正可提供我們一些啟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