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紀元特稿

反思經濟成長

【大紀元12月23日訊】歲末年初,又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日子,但見國內外各大經濟研究機構紛紛推出預測大餐。這一次不分國內外,也不論大小機構,大家不約而同的都認為:最苦、最壞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光明的遠景已經在望。

大體上,最常用的指標是「經濟成長率」,而失業率和物價在這幾年也備受關切。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指標,大抵都落在「物質面」,也就是與國民所得脫不了干係。雖然幾乎時常都有不要過分重視這種指標的聲音出現,但都非常微弱得激不起一丁點漣漪,追求經濟成長依然是各國政府所追求、並顯示政績的重要標的。

照例,今年也有異聲出現,二○○三年十一月廿一日,在台北就由著名管理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掀起一陣「反成長」的旋風。這位以《第五項修練》一書在台熱賣15萬本,且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管理大師,當天以「再造學習型台灣」為題發表演說。提出的是對科技和成長的反思,他認為企業的目的不應該只是追求經濟成長,而是在追求更美好的未來。聖吉憂心地說,數百年來的工業時代,一味追求發展、成長,導致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學校教育也只是製造出一批批規格化的人才產品,進入社會大學後,人在公司、社會和國家組織裡,真實的自我被泯滅。聖吉問說:「我們的子孫可以生存在這種環境下嗎?」

類似聖吉的這種對社會深刻關懷,並且擁有寬廣的人文視野者,其實所在都有,台灣當然也有,只是發言無分量,難引起共鳴。如今在名人領頭宣揚下,或許台灣人民會認真思考拼命工作、追求成長的真義,也許可以從此回頭找尋自我、學習人際間如何互相關懷、學習凝聚願景,並拒絕成為科技奴隸。──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