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的特點是以釉裝飾取勝,同時人們更為注重瓷器的產地和窯口,名窯生產的瓷器在當時已是人們爭相購買和收藏的對象,宋名燥一時的名窯有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大名窯,此外還有浙江龍泉窯,陝西耀州窯、福建建陽窯等等,柴窯也是人們時常提及的名窯,但傳世器物和文字資料均少見,因此直到現在對柴窯的認識依然不多。宋代是瓷器生產的第二個高潮,此時的瓷器不同的窯口有各自不同的獨特風格,百花齊放、爭妍鬥艷。
元代瓷器生產開始向景德鎮集中,元代瓷器重要的品種有被人稱為「樞府瓷」的卵白釉瓷,聞名遐邇的青花瓷,還有剛剛在元問世的釉裡紅,以及各種單色釉瓷,藍地白花瓷等等。
青花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元青花瓷的研究工作在中國開展得較晚,而對元青花瓷的研究在西方國家,在本世紀50年代初即有不少論著。
元青花的呈色劑主要是用波斯進口的「蘇麻離青」作呈色劑,青料的主要有效成份是鈷,青花瓷出現後即佔據了中國瓷器生產的主導地位儘管此時其它種類如青瓷,白瓷,單色釉瓷和其它彩繪瓷也在生產,但它們都無法和色彩幽雅、釉面潔白,生產工藝相對簡單,適宜大量生產的青花瓷抗衡。
釉裡紅瓷的燒制難度頗高,要有控制適當的爐溫,作為釉裡紅呈色劑的銅。在低溫式氧化氣氛下會燒成綠色或啡褐色,而過高的窯溫又會把紅燒飛,由於釉裡紅瓷在元晚期才出現,因此釉裡紅器真的發展和成熟並不在元代。但它為後世製作釉裡紅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資料來源:世華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