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宋元時期的瓷器和瓷窯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宋代瓷器的特點是以釉裝飾取勝,同時人們更為注重瓷器的產地和窯口,名窯生產的瓷器在當時已是人們爭相購買和收藏的對象,宋名燥一時的名窯有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大名窯,此外還有浙江龍泉窯,陝西耀州窯、福建建陽窯等等,柴窯也是人們時常提及的名窯,但傳世器物和文字資料均少見,因此直到現在對柴窯的認識依然不多。宋代是瓷器生產的第二個高潮,此時的瓷器不同的窯口有各自不同的獨特風格,百花齊放、爭妍鬥艷。

元代瓷器生產開始向景德鎮集中,元代瓷器重要的品種有被人稱為「樞府瓷」的卵白釉瓷,聞名遐邇的青花瓷,還有剛剛在元問世的釉裡紅,以及各種單色釉瓷,藍地白花瓷等等。

青花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元青花瓷的研究工作在中國開展得較晚,而對元青花瓷的研究在西方國家,在本世紀50年代初即有不少論著。

元青花的呈色劑主要是用波斯進口的「蘇麻離青」作呈色劑,青料的主要有效成份是鈷,青花瓷出現後即佔據了中國瓷器生產的主導地位儘管此時其它種類如青瓷,白瓷,單色釉瓷和其它彩繪瓷也在生產,但它們都無法和色彩幽雅、釉面潔白,生產工藝相對簡單,適宜大量生產的青花瓷抗衡。

釉裡紅瓷的燒制難度頗高,要有控制適當的爐溫,作為釉裡紅呈色劑的銅。在低溫式氧化氣氛下會燒成綠色或啡褐色,而過高的窯溫又會把紅燒飛,由於釉裡紅瓷在元晚期才出現,因此釉裡紅器真的發展和成熟並不在元代。但它為後世製作釉裡紅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資料來源:世華網)(//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古人在唐以前席地而坐,傢俱多為低型,唐朝以後改為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傢俱也隨之改為高型。墩這種坐具的出現可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多為木腔鼓造型。坐墩屬於高座具椅凳類,歷來多作鼓動形,平頂微凸,折肩,弧腹中空,外壁上下邊沿各飾一週鼓釘,鼓又稱鼓墩。由於它上面多覆蓋一方絲繡織物,又名繡墩。瓷質繡墩始見於元,流行於明清。明代墩頂面普遍隆起,清代多為平面。明代宣德朝最為精美,但未發現傳世品實物。
  • 如圖所示的清康熙五彩牡丹紋大盤,帶有明顯的「克拉克」瓷或「芙蓉手」中國外銷瓷的痕跡。
  • 上圖所示的明龍泉窯劃花海水紋碗,口徑30釐米,屬大海碗一類。碗內一週劃6道上下起伏的波浪線,再在每個浪峰內劃四五道長短不一的弧線,給人以海濤迭起,氣勢洶湧的感覺。碗外邊飾正反方向成對的「對對回紋」,下劃寫意花卉。碗直口,腹深而豐滿,圈足較高,給人以古拙穩重之感。胎厚體重,通體施青綠釉,髮色純正,圈足內無釉。為明龍泉瓷器之精品。
  • 定窯是古代神州五大瓷器制造名窯“定汝官哥鈞”之冠﹐其舊址位于河北省曲陽縣靈山鎮(宋代隸屬于定州),定州通天河潺潺地流過﹐水不僅養育了這里的百姓,還為古人的藝術史寫下了輝煌的一筆。從通天河往西,唐、五代、宋、金﹐元的瓷窯逐漸延伸。公元607年到1279年的600年時間,奠定了定窯的歷史地位。
  • 始於明永樂年間的錐拱工藝,是瓷器裝飾技法之一,又稱錐花。用尖細的錐狀工具在瓷坯表面劃刻出龍鳳、花草等細淺紋飾,再罩釉燒制。錐拱工藝一直延用至清,也有人稱之為暗刻,如圖9所示的清康熙青花暗刻纏枝蓮大盤,盤內邊飾青花錦紋,內暗刻造型生動多變的纏枝蓮花,口沿有一道醬釉,沿襲明末清初的醬邊裝飾手法,有鑲嵌金扣的視覺效果。薄胎,製作精細,釉面蒙潤,品相完好。
  • 古陶瓷中瓷瓶造型十分豐富,通常也多作小口長身,根據口、頸、腹部的不同,分別有各種名稱。瓷瓶在唐宋時開始流行,以後各朝代均有創新品種,開始為實用器,後為陳設器。產品大多施釉,裝飾多為各色彩釉和繪畫。
  • 白瓷是胎、釉均為白色的瓷器,始於北朝,隋、唐、五代白瓷工藝突飛猛進。邢窯白瓷與越窯青瓷平分秋色,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而德化白瓷也獨樹一幟,胎體細密,透光性好,白裡透紅,有「中國白」的美譽。
  • 唐代銅鏡大發展,是中國古代銅鏡藝術的頂峰,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瓷器已取代銅,銅器衰落,青銅技術都集中到銅鏡上,此外還因為當時銅鏡作為禮品,廣泛用於社會交往。
  • 絲綢之路往新疆的南道,曾是中國漢代出陽關通西域的交通要道,也是一條最早的國際交通大道。遠在2,000多年前,金髮碧眼的西方人,攜了貓眼石、龍涎香和象牙,趕看狂吼的獅子,穿過荒原戈壁,源源不斷地來到中國;而漢朝的使團和商隊則滿載著絲綢、瓷器、鐵器,攜著聯盟的斜交文書,也絡繹不絕地在沙海大漠中西行,踏遍西域三十六國……而後來,有兩位世界級的探險旅行家--中國的玄奘、意大利的馬可.波羅,先後以九死一生的經歷,為這條己經沒落的古道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