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台灣剛發生地震 未來豪雨要防土石流

【大紀元12月11日訊】(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一日電)依據台灣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地質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地震波傳到山區使石頭、植栽、土壤崩落,不是立刻沖到中下游,是留在山區,再有颱風豪雨發生時就會沖下,土石流因此產生。台灣島面對昨天台東外海剛發生大地震,未來如有颱風豪雨發生,就要特別注意防範土石流。

台大與劍橋大學地質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台灣島之侵蝕、逕流變化與地震間之關係」今天發表在全球知名科學期刊「Nature(自然)」,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表示,台灣島近半世紀地質變動快速,侵蝕率上升,主要是地震造成土石崩落、颱風引起的山崩及土石流。

研究即發現台灣東部、中部、西南部侵蝕率較高,北部較低,雖然平均全島侵蝕率每年五點二厘米,分佈在活動斷層帶鄰近區域的侵蝕率有些則達到每年六十厘米,北部、西部地區僅每年一到四厘米,由於侵蝕一直在進行,台灣河流的疏砂從北到南都在進行,濁水溪每年疏砂量五千四百公噸,高屏溪每年四千九百公噸,卑南河每年八千八百公噸。

陳宏宇說,在台灣可以很清楚看出地震與侵蝕間的關係,公元一九九九年南投集集九二一大地震後,公元兩千零一年的桃芝颱風與後來的納莉颱風帶來的豪雨,使濁水溪疏砂量暴增為二億四千萬噸,相當於印度河從喜馬拉雅山脈沖刷下來的一年疏砂量二億五千萬噸,顯示地震對於侵蝕的發生確實有顯著影響。

颱風期間豐沛的雨量形成山崩與土石流使溝谷中沈積物來源增加,從河川沖刷變化量與侵蝕率對比資料,也可發現颱風發生頻率較大時,河流沖刷變化量也比較大,台灣島的逕流沖刷變化量最大地區是東部,其次是北部、南部,西部地區最低,原因是西部可受中央山脈保護減低颱風威力。

陳宏宇分析說,河川沖刷疏砂的粗顆粒在中、上游堆積,造成平原區鬆散,對於居住有負面影響,較細較輕的砂石沖到河口與海洋,仍可做建材,沖刷的石頭把河床墊高後,大量的土石粗粒堆在溝谷中,正面效應是砂石財富,負面是下次大雨沖刷侵蝕時,容易危害河岸居民生命及財產的安全。

至於濫墾砂石,陳宏宇表示,是對地方地質演變不好,因為可能產生漩流,防範之道是要長程管理。陳宏宇指出,台灣島濁水溪的疏砂量近年雖然因侵蝕率提高而達到每年二億四千萬噸,與印度河每年疏砂量相當,但地質變動切割隆起與喜馬拉雅山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台灣島面積六萬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則顯得地質變動太快速,也引起全球學者注意研究。(//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