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之端硯
【大紀元訊】歙硯和端硯並稱,而端硯又較歙硯更佳,據說歷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主時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採用次之的歙。
端硯為硯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級。它出產自廣東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屬端州,故得名。山下際潮水,距江濱三、四里處,逐漸升高分下巖、中巖、上巖、龍巖、蚌坑等採石之所;下巖洞在山底,終年浸水,而硯石貴潤,所以下巖之品質最佳。
但浸在水裡的下巖想開採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時才可進入,潭水無出口,須七十個人排排座,一個個將裝水的甕往上傳至巖口,如此做個月餘,潭水始得涸,才能進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漲,則又得重新來過了。
但若非如此,下巖之石所做的硯豈能如此發墨,「天慾降大事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嘛。但下巖到北宋時已開採淨盡,明後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巖,品質就沒有那好了。
端硯還有另一個特徵,為「有眼」。如「鸚哥眼」、「了哥眼」等,據說是石嫩則眼多,石老則眼少,也有以眼來發品質優劣的,最上為活眼,再來是淚眼、死眼等。
其實所謂「眼」便是硯上石紋,倒不一定和品質相關了。寫字時多個水靈靈的眼注視是不錯,又可增加硯的可欣賞性,但若生的地方不好,影響磨墨,卻不如不要的好。
另外端石的顏色也被視為和品質有關,有紫、青、白等顏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
端硯的優點,一是下墨,二是發墨,三是不損亳。
──轉自《世華網》(//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