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術長廊

桑枝黃鳥

【大紀元11月24日訊】

宋 作者不詳

桑枝黃鳥 冊

絹 設色

25.4 x 26.5公分

桑樹枝頭,一隻黃鸝(又名黃鶯)飛來,正引頸品嚐著一串甜熟的桑椹。它姣好的體態,怡然自得的神情,都在畫家妙筆的捕捉下,活潑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在桑枝所圈圍出的舞臺中,畫家以淡墨細筆輕描主角黃鸝鳥的形體、並細膩地絲畫出它的毛羽;原點綴於旁的桑葉,成了營造畫面空間效果的最佳配角。畫中用色鮮明,從嫩黃、灰黑相間的毛羽、由紅轉紫的桑椹、到黃綠、褐綠所區分的葉面向背等,彷彿一首彩色的交響配樂,富於變化而又不失和諧。在這幕寫生的自然裡,不但令人驚豔、也令人神怡。是一幅精緻的典型北宋畫院作品。

  北宋繪畫講求寫生,當時的畫家必需要能同時掌握大自然中瞬息萬變的面貌,以及具備精湛的繪畫技巧。因此這件作品所體現畫家這份力圖師法自然、再現自然的匠心,令人彌足珍惜。

「寫生」是宋代繪畫的一個重要觀念。在此觀念下要求要畫出物象之形,故曰:「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但又不只是畫得像而已,乃又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因此形神兼備便成為其最終追求的境界。而欲達此境界,就必需對對象的形態、結構、色彩、習性和生存環境有著相當的理解,於是作畫之前深入的觀察、細心的體會自不可免。然後形之於畫面時,在構圖方面便常以大自然的真實景緻為主,充分表現遠近、前後的層次感;在技法方面筆墨應物而生,隨自然形態的變化而變化,未有固定的型式;於情境方面則呈現出某物之所以為某物的特有本質,即所謂得其神韻者。

  「桑枝黃鳥」是一幅典型的宋代寫生作品。畫黃鸝一隻站立桑樹枝頭,正仰首銜著桑椹一串,頗為怡然自得。作者以深刻的觀察、精湛的畫技,捕捉到自然界稍縱即逝的一剎那,而成此佳作。幅中樹禽在狀形傅彩之中,皆栩栩如生,能得其神。通幅的敷色分明,在偏小的畫幅、簡單的構圖中,就有石綠、赭石、胭脂、朱砂、花青和藤黃等多種色彩。另為表現黃鸝平滑的羽毛,用筆以勻稱的線條居多,在輪廓線處流暢,絲毛者則細而挺。而在桑枝、桑葉上,乃由於樹幹不平整的外型和桑葉鋸齒狀的邊緣,使用了有起伏轉折、具提頓的用筆。各種筆法的運用,完全未有定見,均因物而起,故顯得分外生動、自然。與此構圖類似的作品,還有一幅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原籤為宋毛益(孝宗乾道〔西元1165-1173年〕中畫院待詔),今因畫風之不逮而改作無名氏的「榴枝黃鳥」,惟其於筆墨上較平而缺少變化,實不如本幅之佳。

  「桑枝黃鳥」中畫枝幹的用筆,和院藏北宋徽宗(1100-1125在位)「蠟梅山禽」軸以及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其另一「五色鸚鵡」冊頁上的筆法甚近,而畫鳥的部份則和本院宋人「梅竹聚禽」軸採用同樣的方式。於是由「蠟梅山禽」和「五色鸚鵡」既均為徽宗之作,「梅竹聚禽」又是徽宗宣和(1119-1125)時的院畫(註)來看,本幅亦應為一其時之作品無疑。

(譚怡令)

註: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宋畫精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1976),上卷,頁18。

文見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頁289。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