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食天地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及早矯正避免併發症

【大紀元11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一名三十幾歲男子,從小就單腳無力,不但走路一跛一跛,腰部與腿部也長期為酸痛所苦,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竟是髖關節脫臼引發慢性髖關節炎,因為沒有及早治療,連脊椎都歪掉了。

 中華民國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啟禎表示,這類患者就是所謂的「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合併脫臼」,過去常誤稱為「先天性髖關節脫臼」,但並非所有的髖關節脫臼都是與生俱

來,也有部份是因為天生關節結構不穩,而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引發脫臼。

 他指出,這類脫臼以推拿等徒手治療方式幾乎無效,部份病人因為諱疾忌醫或未尋求正規醫療管道,中年後才發現病因,有些人還一直誤以為自己罹患小兒麻痺,他遇過年紀最大的患者是五十九歲。

 林啟禎表示,髖關節發育不良雖不易早期發現,但還是有跡可循,目前研究較確定的危險因子包括:頭一胎、女性、胎位不正、羊水過少,只要符合其中一項,發生率平均比其他人高四到五倍,家長們應該提高警覺,醫師診斷後若有懷疑,進行超音波檢查即可確定。

 林啟禎說,研究指出,新生兒關髖節脫臼的發生率僅千分之一到一點五,但台灣卻有二%人口因為先天關髖節發育不良,導致後來髖關節脫臼,進而引發髖關節炎等病變。

 要知道小寶寶的髖關節有無脫臼,以下簡單檢查方式可供參考:

●臀部左右兩側大小不一。

●雙腿合併時,左右大腿的內側縐褶不對稱。

●換尿布時,即嬰兒髖關節向外伸展時,脫臼單側大腿會出現伸展困難,導致兩腿展開姿勢 明顯不對稱。

●兩腳著地合併彎曲時,膝關節會出現一高一低。

 治療髖關節脫臼一定得趁早,若在出生六個月內發現,使用軟式吊帶加以復位矯正即可,若患者年齡小於四個月,成功率高達九十五%以上。到了六個月至一歲左右,因關節較難復位,必須經徒手治療後以石膏固定,成功率降至八五%,使用石膏有其不便,有時會出現併發症。

 因此若拖到一歲至一歲半後才治療,通常需要開刀,清除關節內增生的廢組織,縫緊鬆掉的關節囊,之後再行復位,若手術效果不佳,就必須考慮進行骨頭整型術,使關節結構趨於穩定。

 林啟禎強調,等年紀越大,併發症將一一出現,不但手術的複雜性提高,成功率也會降低,他呼籲如懷疑自己有髖關節病變,應該及早尋正規醫療管道診斷治療,以免造成遺憾。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