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作外移利大於弊
【大紀元11月16日訊】美國工作外流問題越來越引起各界的關注。許多人批評美國公司把大量工作轉移到其他國家,使得美國國內成千上萬人的失業。不過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nsey & Company)的獨立研究單位麥肯錫環球研究所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卻在一份新發表的報告中,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過去三年來,美國總共流失了270萬份製造業工作。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佛瑞斯特(Forrester)研究公司預測,到2015年,美國將會流失330萬份工作。因此,美國的製造業團體和面對選票壓力的國會議員們,近來紛紛指責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是造成美國工作外流的罪魁禍首。
不過,根據麥肯錫環球研究所發表的這份報告,美國國內工作外移其實對美國以及接收這些工作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麥肯錫環球研究所所長黛安娜﹒法雷爾表示,目前美國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焦點是錯誤的。她說:“目前的爭論不得要領是因為人們把這個問題看成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賭博,而實際上,工作外移是一個雙贏的博弈。目前太多的討論都集中在‘工作’上,但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向。正確的方向應該是‘價值的創造’。”
*工作外移維持公司競爭力*
法雷爾說,例如美國將工作外移到印度,很明顯的,印度能夠從美國在印度所創造的工作機會以及投資中直接受惠。但是她強調,其實美國比印度能獲得更大的好處。從“創造價值”的角度來看,美國在海外所投資的每一美元,由於印度和中國等國勞動力便宜,將可以節省58美分的成本,這些節省下來的成本將轉到消費者身上或是再投資、創造更多的價值;另外,美國出口到這些國家的電腦或電信設備,可以為美國賺取利潤;這些在海外投資設廠的企業也會將公司獲得的利潤帶回美國。
如果再加上美國國內失業工人找到新工作對美國經濟的好處,美國公司在海外每投資一美元,就可以創造出1.45到1.47美元的價值。其中美國得到1.12到1.14美元,另外33美分由中國或印度獲得。
法雷爾說,美國企業將工作外移不但使公司維持競爭力,對美國的消費者來說,可以購買更多便宜的、可以負擔的起的產品。這對美國經濟來說,也是有長遠利益的。
*失業者承受痛苦*
盡管如此,對於那些失業的美國工人來說,美國雖然從工作外移中獲利,卻無法減輕失業工人的痛苦。米勒﹒捨瓦利耶事務所的首席國際貿易分析師葛雷格-馬斯特爾說:“雖然對國家總體來說是雙贏的局面,但是對於那些失業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是輸家,而事實上他們就是輸家。尤其是那些擁有高薪的人,當他們失業,他們將很難找到和原來工作薪水相當的工作。”
不過,麥肯錫環球研究所的法雷爾女士引述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字表示,從1979到1999年,69%以上的失業人口都重新找到了工作,而且新工作的薪資平均達到原來薪資的96%。她也認為,應該將工作流失放在整個時空背景下來看:“我們認為從正確的背景來看應該是:工作機會的創造和流失其實是美國經濟的核心部分。在目前的爭論中,有一種看法是:工作在經濟中是固定的,最好把它抓住,否則將會失去它。不過,我認為比較好的比喻是河流,工作就像是在全球經濟中流動的河流,會隨著時間前進或改變。”
*失業保險計劃應該改革*
法雷爾說,雖然有工作的流失,但美國這個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體有能力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她舉過去二十年為例,從1983到2003年,美國共有200萬個製造業工作流失,不過卻有3,600萬新增的工作機會。
根據預測,未來十年大約會有2,000萬個工作流失,但同時卻會有2,20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出現。法雷爾說,每年流失20萬個工作並不是史無前例的,美國經濟也並非承擔不起。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就算美國經濟景氣的時候,大規模裁員的數字都比這來得高。1996 年,118萬人被裁減; 1999年,裁員人數到115萬,全年共有250萬人失業。
因此報告認為,並不是只有工作移到海外才造成國內工作流失,其他因素,比如經濟不景氣、企業重組、政府公共政策改變、以及消費者需求的改變都可能導致工作流失。
不過法雷爾也表示,為了減低工人失業所面臨的衝擊,公司應該加強對員工的在職訓練,使他們擁有專業技能,在失業後能比較容易再找到工作。另外,麥肯錫的報告還提出了一種失業保險計劃。報告估計,公司只需要拿出利潤的4%到5%左右,就可以給付失業工人在失業期間70%的工資,最長達兩年的時間。法雷爾說,美國公司如果能為工人未來的工作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將使海外投資更加成為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