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一個媽媽的育兒手記〈五〉

痴心媽媽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4日訊】
二歲四個月
會雙脚離地跳起;會區別“圓、正方、長方、三角”等形狀的平面圖形;會自己穿襪子和鞋,但不會區分左右脚,經常把鞋穿錯。特別愛背書包,睡覺時也要背在身上,只好等他睡熟才解下。硬要把鄰居小哥哥的紅領巾扎在自己脖子上不肯解下。

遇上有趣的電視節目可安定下來坐著看幾分鐘。對大人們談話開始有興趣,一見大家笑也及時跟著笑,而且聲音特別大,笑完才想起問:“媽媽,你們剛才笑什麽?”在場的人都忍俊不禁。其實有的大人也有這種表現:先凑和著一起笑,完了也不知笑什麽,末了還不好意思問,不如兒子這份坦誠。

二歲五個月
會認五十多個漢字。
第一次到廣州動物園,能對照實物講出十多種動物的名稱及它們在幹什麽。大象園裏正好有一隻公象,一隻母像及一隻小象,兒子認定這是一家子,“爸爸、媽媽和小象”。他對小象尤其感興趣,跟著看了好久,以後每次去動物園都指定要“先去看我的小象”。
“爸爸、媽媽和小孩”這是兒子認定的所有人或動物的基本家庭結構。

二歲八個月
吃飯時愛邊吃邊玩,爬上凳子或窗臺,有時邊吃飯邊翻看《看圖說話》。
丈夫進修去了,才走二十多天,兒子就跟我說:“爸爸是什麽樣子的我忘記了,你帶我去廣州看爸爸好嗎?”我問他是不是還想看看那只小象,老老實實點頭承認了。

有一次我明明聽見他在鄰居家駡人,“我打你!”我喝問:“你在講什麽?!”馬上答:“我在叫伯伯好。”接著真的大聲叫:“伯伯好!”叫給我聽。後來鄰居跟我說,過于嚴格要求小孩會造成他陽奉陰違的表現,想想也有道理。

我用衣車縫衣服時兒子老是爬到我的背上玩,姑姑叫他下來,他不高興了,滿口大人語氣反駁,“你看你的書,管別人那麽多閑事做什麽?!”

我弟弟在糖果廠工作,兒子因此而特別自豪,常聽他向小朋友們吹牛,“我舅舅是做很甜很甜的糖果的。”小朋友興趣來了,“你舅舅做的糖果在哪里?”怕別人來要糖果,忙說:“還沒做好。”

開飯了,我叫兒子,“快來吃飯!”他斜眼看了看我手裏的碗說:“你拿的不是飯,是猪肉粥。”有時告訴他,“別趴在地上弄髒褲子!”馬上被糾正,“我沒有趴,是跪在地上。”沒想到這小子學會講話才一年多,與他對話就要斟詞酌句,說話稍不注意就被他抓住不放。@、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家裏添了個嬰兒,每日工作量大增,據說養一個孩子要用十萬個工:不停地喂奶、喂水、換尿布、還要給他洗澡。一遇陰雨,房間裏裏外外全挂滿尿布。我也無暇顧及什麽儀態:衣服上總不時被沾上點黃的、白的。哭鬧聲一起,全家人就緊張地輪流把孩子抱在懷裏又拍又搖。據報上介紹,嬰兒腦子嫩,用勁搖動會損壞大腦影響智力。我專門訓練了丈夫的姿勢,怕男人力氣大,把孩子拍傷搖散了。
  • 從這時開始,當母親的麻煩事劇增了,每看到一樣東西都要回答兒子的提問:“這是什麽?”“做什麽用的?”“還有呢?”一直窮追不捨。所有那些問題彙集起來,足够編一套“十萬個爲什麽”。兒子愛看《看圖識字》、《小朋友》等讀物,老是纏著大人給他講解,真後悔生孩子前沒有念一段幼師課程,以應付眼前的每日必考。
  • 弗羅伊德講的戀母情結也許是存在的,兒子對父親有點排斥心理,不願他與自己一道分享母親的感情。吃飯時我提醒兒子別光顧吃菜不吃飯,等下一次吃飯時他就會告狀,“媽媽你看看,爸爸光吃菜不吃飯,他不聽話以後會長大孖瘡的”。真是個莫須有的罪名。
    丈夫自從有了兒子時常嘆惜,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已降爲二等公民,我又要當妻子又要當媽,只能當媽爲主,爲妻作次。
  • 為何小孩曾經那麼乖巧可愛,長成青少年卻完全變個人?愛唱反調、愛理不理,甚至突然一句話就暴怒!完全不知該怎麼相處?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