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陸委會:兩岸文教交流 不能去國立化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梁秀賢╱關西報導〕台灣的國立大學若與中國的大學簽約合作,是否要去掉「國立」二字?陸委會專員蔡生當昨天在「九十二年度民間團體兩岸文教交流研討會」中,以「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提醒民間團體應多溝通,以免自我矮化;陸委會副主委黃介正說,要讓對方了解,「台灣的柿子沒有那麼軟」。

據自由時報11月1日報導,財團法人中文數位化技術推廣基金會人員另指出,這場研討會以「兩岸四地」名義召開,簽約擬定共識應使用何種名稱?蔡生當說,以「港台澳」之名有被矮化之嫌,因為台灣不僅是地名,在政治、法律均有一定意義,中國搞地名這一套的目的在於矮化台灣,我方也不希望對方透過交流方式矮化台灣。

民間團體兩岸文教交流研討會昨在新竹縣關西鎮展開第二天議程,由教育部、國科會、體委會、境管局、陸委會等官員就交流秩序與注意事項提出報告,稍後則展開官民對話的座談會,由陸委會副主委黃介正主持。

暨南大學教授李瑩說,該校與中國的學校訂約合作時,是否可去掉「國立」二字?他擔心若不拿掉這兩個字,合約很可能就簽不成。

蔡生當回應表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以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簽約展出兵馬俑時,對方也表示「領導」有意見,館方則透過民間團體多方溝通,最後也以國立歷史博物館名義完成簽約。

蔡生當說,兩岸文教交流採申報制,「國立」兩字千萬不能拿掉,民間團體不要聽到對方「領導」有意見,就回頭要求我方政府屈就,而是要多與對方溝通。

黃介正說,基於策略,不要主動為對方設想,可向對方說「我方領導也有意見」,尤其後續還有許多細節要協商,我們一定要堅持平等互惠立場,讓對方了解「台灣的柿子沒有那麼軟」。

稍後發言的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陳昌勇則表示,中國人士及配偶來台,比一般外籍人士的手續繁複,還要填寫保證書,有時會讓對方感覺被歧視。

對此,黃介正也說,他到北京參加國際會議也要申請台胞證,除非中國不用台胞證,台灣也才不用中國人民證;陸委會不是故意限制或製造不便,主要是因中國的導彈也不會分辨藍綠顏色。

中華民國成人游泳協會人員則質疑,橫渡金門廈門游泳活動已評估良久,何以迄今尚無解決方案?

陸委會文教處官員則說,金門有多處地雷區,國家安全也是重點考量,所以陸委會已向金門縣政府表示「不適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