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農民英雄”孫大午
【大紀元10月31日訊】§§「馬失前蹄」──引言(一)
這篇報告文學本來寫於2002年的夏天,它的主人翁看了之後對我說:「你的理解讓我驚訝和感動,我流淚了,但是我不同意發表,因為它會把我害了。你知不知道『人怕出名豬怕壯』?」
我問:「那甚麼時候才合適?」
他笑道:「20年後,到時候會更精彩。」
2003年5月27日,這匹驕傲的天馬突然失卻前蹄,一個跟頭栽「進去」了,出乎人的意外。案由: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作為他的秘書,我和另一個女孩被牽扯進去,涉嫌包庇,被監視居祝一時間整個公司被打個措手不及,人人暈頭轉向。公司內部許多幹部職工都在為他喊冤枉,的確,他在當地深得人心。我一開始也為他叫冤,可是經過我對他性格和智商的綜合分析,覺得他不冤枉。想清楚了他的「活該」,也明白了他的「別有用心」,他為甚麼要「以身試法」,我卻忍不住流淚了,心靈也受到強烈的震撼。
「我不是可喜可賀的人,我是一個可悲可歎的人物。」他幾乎對每一個剛剛結識的朋友說過這句話,我聽得怪煩的,今天我終於破解了它的潛台詞,他早就預見到了這一天。「一個可悲可歎的人物」,這幾乎就成了一句讖語。
§§「尷尬人難免尷尬事」,」船漏又遇頂頭風」──引言(二)
這兩年我可以說是「運交華蓋」,剛剛結束了自己的官司,又捲進了別人的官司。突然想起《紅樓夢》中一回的題目「尷尬人難免尷尬事」,想哭又想笑。我因為那場牽連全國轟轟烈烈的官司鬧得無家可歸,流落異鄉。好在憑著一張省作協會員證混跡於省電視台,生活質量比在我的那個小縣城提高了好幾倍。我是一個不實抬舉的人,因為不堪超負荷的工作,決定再一次流亡,就投奔了鄉下一家農牧企業–河北大午集團。它的老總為了留住我愛人,曾多次邀請我加盟,並且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予以幫助。就這樣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我從繁華的省城「下嫁」到了農村,待遇也比電視台少了一倍多。幾年來曾為我的遭遇給予同情和幫助的朋友都很為我惋惜。這還不算,憑著這樣的資力和不再年輕的年齡,又做了私營業主的秘書,實在讓人費解。連我自己都不理解。如果我在他的學校裡當老師,待遇也比做秘書高得多。老總說,學校那裏也需要人,掙錢也多,但是我這裡更需要你。你願意做甚麼?我有點為難,猶豫了一下說:您安排吧。
老總一開始也很彆扭,他大約顧慮我的面子,向別人介紹的時候不說我的職位,只說是「靳老師」,只有在社會身份比較高的人面前,他才大大方方的介紹我是他的秘書。我並不在乎這些,但還是因他的細心而感動。這種彆扭持續了大約有半年。
儘管別人不理解,我卻沒有後悔過,因為我認識了一個人,一個奇異的人。假如一個小女孩當真見識了「愛麗絲奇遇記」之類的經歷,真的見到了「紅桃皇后」等等人物,我相信她願意用自己所有的漂亮衣服和零用錢做交換,哪怕變成一個「窮光蛋」。
我也是。
§§「雞生蛋,蛋生雞」的神話──引言(三)
在古城保定以北50里處,被村莊掩映的一片開闊的土地上,有一座理想的王國。只要踏上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匹塑雕的白色駿馬,它踏著飛雲凌空疾馳,姿態奔放而豪邁,代表著這座理想之國的精神之魂,也是王國締造者的自身縮影。
每當從這匹天馬的旁邊經過,你似乎都能聽到它熱烈的嘶鳴,細細品味,其中有幾多的昂揚與歡欣,又有幾多的悲憤與哀傷。
它訴說著一段神奇的故事,又昭示著眼前的現實──不是神話的真實。
很久很久以前,民間就流傳著一個關於狂想者的笑話:一個人拾得了一枚雞蛋,他便對別人說自己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旁人不解,他解釋說,這枚雞蛋孵成母雞,產 10枚蛋,再成10隻雞,10隻雞各產10枚蛋就又成100隻雞,這樣百而千、千而萬……吾豈不成一富翁矣?千百年來,這個人成了人們嘲笑的對象,沒人會相信他的狂想能變成現實。
讓千百年前的笑話變成了現實,是歷史流淌到新紀元的1985年,一對膽大包天的夫妻承包了一片沒人要的荒地,在這裡養了1千隻雞,經過10年時間成為河北「拾養雞狀元」,躋身全國私營企業最大500強之一,把一片荒地建成了一座初具規模的小城鎮。
這裡曾經是一片荒地,衰草連天,墳塋成片,人跡罕至。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苦笑著回憶說,當初她被請來做顧問,沒有路,也沒有車,公司創始人用一台拖拉機機頭接送她,剛下過雨,機耕道上的水沒了半個車□轆,顛簸得她身上疼了一星期。這片荒地屬於徐水縣一個叫「郎五莊」的村子。據郎五莊村史地契上記載:郎五莊原稱「狼窩莊」,古時一個南方看風水的人行至此處,說這個村子將出18個高官,但必須在村東北挖一個大坑才行。村民們做官心切,齊心協力挖坑,結果挖出許多石頭,石頭上還沾滿了血水。村民們這才明白上了當,看風水的是來斷龍脈的。本來這條龍很快就成氣候了,結果讓人給破了,不久村裡出了18個強盜,官府到處追殺他們,因此得名「狼窩莊」。又過了若干年,村民嫌「狼窩莊」不雅,取其諧音,稱作「郎五莊」。
雞生蛋,蛋生雞,滾動發展成億萬富翁,創造這個神話的是一個屬馬的人,他叫孫大午。如今「大午」不僅屬於他一個人,還成了一個品牌,它屬於這片土地,屬於這裡學校的每一位師生,屬於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屬於這裡的每一件產品。
天馬馳騁的王國,稱為「大午集團」,你也可以把它叫做「大午城」。
§§億萬富翁的父親揀垃圾
大午城樓房林立,客車、貨車、出租車絡繹不絕。來往的客人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有國內著名高校的專家教授,有天南地北的客戶。
可是在來往的車流中,時常見到一位腰身彎成了7、80度的老伯,他吃力地騎著一輛三輪在路邊的垃圾池內揀拾有一點價值的紙片和塑料袋;還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媽媽在氣派的樓房對面的簡易平房裡燒著揀來的柴火,在1口供7、8口人吃飯的大鐵鍋裡做著農家飯。
這一對老人,老伯83歲,老媽媽85歲。他們是集團老總的父母。
孫大午陪同客人在廠區內參觀,時常與彎腰揀垃圾的老人相遇,他都會向客人介紹說:「這是我父親。」居然表情那麼鎮靜自若,居然毫無愧色!
面對這樣的場景,少有人會不被驚得瞠目結舌。外國人常常做出一些另人不可思議的事,比如億萬富翁忽然「失蹤」,隱姓埋名去給別人打工。在中國,有的富翁讓孩子去擦皮鞋,那也是本著教育磨礪孩子,為了讓他長本事,沒聽說誰讓自己的父親揀垃圾,「教育」「磨礪」老人的,尤其是八十多的老人。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首先學校的師生們沉不住氣了,自以為揹負「傳道授業」使命的老師們編出順口溜來譴責集團的最高領導:有悖孝道。
許多人太習慣於就現象評論現象,懶得去背後看個究竟;太習慣於按既定思維去思考問題,而不去換一個角度思索。似乎富翁的父母穿綾羅綢緞,坐在太師椅上捧著紫砂壺,聽著電唱機裡的京戲或河北梆子,這樣的情景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符合我們的審美情趣,也更符合情理。人們卻不會在意被捧上太師椅的「老太爺」是否舒坦,是否樂意。有多少做了「老太爺」的老人為了兒女的面子忍痛告別自己一輩子鍾愛的手藝,告別溫暖方便的平房,住進了豪華的金絲籠,去成就孝子賢孫的美名。對那些遺棄、虐待老人的行徑,我們自然要譴責、唾棄,但對於強迫優待老人的「孝道」,就該豎起大拇指麼?這是不是另一種世俗呢?
孫大午的媽媽聽到人們的風言風語,毅然為兒子們「伸張正義」,她沒有文化,請人代筆寫了兩句話:「我們是窮苦出身,受苦受慣了,願意憑勞動吃飯,這和大午他們的孝順無關。」老人把這張紙貼在了校園的牆上。
這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女性,又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媽媽,她本出身富貴之家,自幼養尊處優的大小姐,父親聽任媒妁之言,把她嫁給了窮得連土坯都用不起的窮困之家。從沒有摸過紡車的嫩手拿起了織布梭,從沒有擔過擔的柔弱肩膀扛著一捆捆青草回家。她生性耿直,土改分地主的財產,她把分得的東西如數送還,沒錢買鹽的日子寧可白水下飯也不向鄰居借一把鹽。
後來她的兒子致富了,也曾把他們二老請進樓房,派服務員照顧他們的生活。兩位老人卻執意搬回平房,辭退了服務員,自己做飯。每天下午,老媽媽都回到原來的村裡找老姐妹聊天打牌。人們大老遠就笑著打招呼:「老太君回來了?」她忙搖手制止:「可別這麼說,我還是窮苦出身的那個人。你們有了難處就去找大午。」大媽教育兒孫的口頭禪是:自己吃得飽,也得叫別人吃得飽,別拿錢當錢;有了錢要知道錢不好來,讓窮人多花點。
跟老媽媽相比,老伯就顯得樸拙而不善言辭,但他彎曲的腰身無聲地向人們昭示著他的性格稟賦:勞作,勞作,無休止的勞作。
這是一副曾經筆直的身板,也曾有過年輕小伙子生龍活虎的姿態,有過挺拔秀頎的身段,是苦難的生活逼迫他將腰身彎下去,再彎下去,直至鑄成一個永久的姿態–謙卑地向大地行著禮。
他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加入地下黨領導的區小隊,腰裡別著一把「獨一撅」,晝伏夜出,直至參加完平津戰役才安生地守家種地;
土改後,他分得了土地,一個人種25畝十年九澇的窪地,常年僅種高粱和黑豆,25畝的收成填不飽五個兒女的碌碌飢腸;
他曾經擔起一雙兒女去討飯,在縣城簡陋的街道裡,這位樸實的漢子悄悄抹去自尊的淚滴;
他曾經步行百里外買賣糧食,一夜走七十里。初冬的河面結了薄冰,他因捨不得才穿上的棉褲,赤身扛著糧食過河,雙腿被堅冰劃滿了血口子。
他曾經去保定運大糞,他曾去修水庫,險些餓死在異鄉……
世上的苦活、髒活、累活他干遍了,他已不知道甚麼是苦,甚麼是髒,甚麼是累,他只知道勞動是他的本份。他沒有埋怨過天,沒有詛咒過命運,憑著一副累彎的腰身和一雙乾淨粗糙的大手養活著妻兒。
苦盡甜來,今非夕比。離開早年的土坯房,搬進兒子建的小城鎮,他離開了終身相隨的鐵鎬鐵鍬,一雙大手感到無比的空落和寂寞。三兒子買來一對漂亮的鸚鵡,讓他拎著去公園遛鳥,他連摸都不摸一下鳥籠。兒子說,不喜歡鸚鵡,給您換對百靈?老人沉默半晌說出三個字:「我害臊。」然而看到員工們丟棄的酒瓶、廢紙等東西,他就感到一陣心疼,自然而然地就把它們揀起來了,他沒有想到自己「老太爺」的身份,在垃圾堆裡挑揀著有價值的東西,迎著眾人不解的眼神,他沒有「害臊」。這就是老伯樸素的價值觀:游手好閒靠兒子養活,害臊;揀垃圾自食其力,理直氣壯。他勞動換來的錢除了自己生活,還有富裕,還存了小小的一筆,過年的時候給五個孫子每人200元,隔一段時間還要在最好的餐廳宴請他的兒子媳婦們一頓。每當有各種名目的捐款,老伯不問原由,總是積極捐獻。
老伯的兒子孫大午在教育員工的時候經常這樣講:「有權有錢只能體現人生富貴,不能體現人生價值,體現人生價值的是知識,是勞動,是奉獻。誰能說我父親活得比我差,說他的人生沒有價值?他在給他的兒孫做榜樣,我們退了休之後能去揀垃圾嗎?」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榜樣,孫大午的講話才不是空洞的說教。越來越多的幹部職工認同了老伯的價值觀,對他們高層領導的「孝」有了新的理解。人們每當有了較多的酒瓶、廢紙都不肯輕易地扔到垃圾堆,都在給老爺子留著,等他騎著三輪過來,親手裝到他的車上。這位揀垃圾的老人以他獨特的方式贏得了兒孫和員工的尊敬愛戴。
老伯的兒子們也繼承了他的稟賦,喜歡簡樸的生活。條件優越了,卻依舊愛到老媽媽身邊吃她親手做的農家飯,玉米麵餅、小蔥蘸醬。他們有時候因工作誤了吃飯的時間,就到老人的大灶上摸一塊餅再裹上幾根小蔥。外邊餐館林立,若不是陪客人吃飯,誰也不會自己到餐館就餐。老媽媽解釋說:「他們害臊。」
寒來暑往,騎著三輪的老伯黎明即起,夜深才歸,從未歇過一個午覺。一條忠實的黃狗伴著他永不疲倦的身影,這已經成了大午集團的一道永不磨滅的風景。多少人望著風雨中滿載而歸的羸弱身軀,望著刻滿皺紋的臉上幸福愉快的笑容而感動莫名,淚眼婆娑!
二
§§大智若愚,直中取理
孫大午愛用徐水的土話說:我這個人就是傻實在,我的企業也是傻實在。瞭解他不多的人或許以為這是在作秀,這些傻實在的故事可以羅列到你不耐煩。
他在部隊官至營級助理,家屬可以隨軍,但他沒有把家屬帶出去。
1985 年村裡提倡土地承包,稍好一些的土地都被別人認領完了,還剩一片叫「憋悶疙瘩」的荒地三個多月也沒有承包出去。孫大午鼓動妻子聯合另外幾戶農家,把廢地承包了下來。他們在這裡平溝填壑,引水修路,種果樹,養雞養豬,可是由於經營不善,一年陪了一萬多。幾家合股的人要退股,孫大午當時在銀行上班,月工資53 元,他毅然把所有的帳都頂起來,還支付了每人一部份工資,沒有責備一句,還輕鬆地對他們說:「等我發展好了,還請你們回來。」
別人撤退了,夫妻二人孤軍奮戰。無錢買果樹苗,就花三毛錢買樹芽;果樹生蟲子沒錢買農藥,夫妻二人就動手一只只地捉;為給雞捨降溫,把僅有的一台電扇讓給了雞群;為打開飼料的銷路,妻子劉惠茹推著小車免費送貨上門,讓農民賒銷試用……
孫大午轉業到地方,在最有實權的銀行管人事,1989年正式辭職,來到「憋悶疙瘩」當起了老闆兼農民。「憋悶疙瘩」的事業勝負難料,銀行幹部旱澇保收,有多少人嘲笑他發顛犯傻。
實在是一種素質,實在也是成功的基矗靠著實在和勤懇,他們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農牧企業開始盈利了。可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幾乎成了中國所有優秀人才嶄露頭角必遭打擊的讖言。電話線被鉸斷、種豬被毒死、果樹被砍伐、夜間遭人放火……大年31家人正吃年夜飯,有人拎著明晃晃的菜刀闖進來,尋釁打架;又一天清晨,剛起床的孫大午被人用鐵棍猛擊頭部,頭頂打出血洞,大拇指粉碎性骨折……但是孫大午憑著他的真誠和實在大量吸納村民到企業就業,不記前嫌,終於化解了仇恨,團結了人心。
樹慾靜而風不止,某些職能部門也經常製造障礙,幾次險些使企業陷入絕境。土地局、地稅局、工商局都曾以各種罪名對公司的帳目封存,銀行帳號被凍結。市縣的領導都曾透露一張條子可以擺平。但他寧肯花錢打官司,也不肯讓領導說情。他說:歪門邪道有兩種,一種是製造假冒偽劣、偷漏稅,巧言令色之徒;另一種就是政治上的歪門邪道,有問題不走正常渠道,靠領導的手諭。此種歪門邪道堅決不走。和地稅局的官司打了六年,花費了上百萬,最終在檢察院勝訴,可是被無端劃撥的存款卻不能追回。
有人說,現在是不告白不告,告了也白告。孫大午說:白告也得告,不相信永遠白告!
人生無悔,問心無愧,有鬼敲門,邀進來喝一杯!
做人無私無畏,天踏下來頂它個窟窿。
上可見朝廷,下可見閻王。
閻王厲害,沒有神仙的生死簿。
這曾經是孫大午的「口頭語」,簡樸實在,但「實在」在這裡體現的是勇敢,是正直,是坦蕩。
這種傻實在,在孫大午身上舉不勝舉。義務為村裡修路,花八萬元買地皮,不僅得不到一分的資助,竟然還有人組織給他斷道,他沒有退縮,砍砍坷坷修了四條路;花 50萬元辦起一所面向全國的農村技術學校,免費為各地培養人才;捐資助學、敬老扶貧他都有份,可是有的新聞單位為他做幾錢元的有償報導,有的甚至可以到人民大會堂領獎,他都謝絕了,花錢買榮譽,他不幹。幾乎每天,秘書處都能接到名目繁多的評獎、開會、出書等等的邀請,在老總的示範下,秘書們也都牛得很,甚麼打著國務院、省政府等名義要求出資「參加」某某活動,都被客氣地回絕。有的時候,榮譽實在誘人,忍不住就想勸他「就範」,寫一張電話記錄放到他的桌上,他會不客氣地給你扔回來。
有一家長期和大午種禽公司合作的大型國營種雞場,供給大午種雞每只6元,而給別的個體戶是每只4元,原因是個體戶給他們的廠長送了禮。有人向孫大午建議:送兩3千元的禮,每次購種雞就可以省下上萬元。他說:不干,我門直中取,絕不曲中求,你們可以明著跟他們砍價,絕不做苟且之事,這樣,他們的領導看得起我們,連工人都高看我們。人有人品,企業也有人品。業務員按他的精神辦了,這家種雞場雖然在價格上沒有甚麼優惠,但從此給他們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實在化成了一種人格,擴大為公司的品格、品牌。
這種傻實在的精神早在1992年公司創辦之初,孫大午就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發展為目標,以共同富裕為歸宿」,並以此作為經營理念。「私營企業不姓私,它是私的積累,公的發展,它是社會的財富。」
有的經濟學家來質問:搞企業不為盈利為甚麼?也有的人諷刺他這些話於理不通。
但是事實可以講清。50萬元創辦大午技校,免費為社會培養人才,不為盈利;
連續幾次舉辦全國性的種植養殖經驗交流會,免費提供食宿和報銷路費,來的人有許多是外省的「八竿子打不著」的專業戶,不為盈利;
自創《科技興村》信息報,免費為全縣幾百個村鎮寄送,也不為盈利。
……
憑著這股笨勁傻勁,大午技校的學員遍佈河北、天津、廣西、四川、內蒙、雲南等全國各地,1995年被評為「河北省成人教育先進單位」,1996年列為「國家教委燎原計劃百千萬工程示範基地」。大午技校培養的專業戶有1,600多戶成為公司常年的客戶,免費的經驗交流會又吸納了許多新客戶。
原來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不等於不盈利,這種盈利的心思在盈利之外,就像高水準的詩人「工夫在詩外」一樣。憑著這種實在,這種愚笨,孫大午將1,000隻雞變化成上億的資產,年產值過億的業績。愚笨乎?聰明乎?
《易》曰:大象無形,大音稀聲。
「不以盈利為目的」屬於孫大午的首創,許多專家、企業家為了這句話來探詢、考察、取經,越來越多的人對它報以會心而折服的微笑。
孫大午就是這麼個人。普通百姓看他,認為是一個發了家的農民;
有頭腦的企業家認為他是精明的管理人才;
社會科學的專家教授把他引為知音,認定他是思想者;
勢利小人畏懼他正義犀利的目光;
貧困者和孤兒依戀他溫暖的大手;
……
「進了大午門,要做大午人。勤勤懇懇做事實實在在做人。」每天清晨,大午集團的上空都迴盪著這首雄壯的廠歌,一個人的品質化做千百人的集體精神。
這就是孫大午的致富訣竅。最美的語言是最樸實的語言,「眼前景致口頭語」,樸實不等於簡單,高深的哲理往往產生於平凡的事物中。
§§讓思想衝破牢籠
1998 年12月,中南海國務院第三會議室,在某中央領導主持的農村幹部座談會上,幾位來自山東、河北、四川的鄉鎮幹部因為沒有準備被點名發言,緊張得渾身出汗,結結巴巴。領導不滿意地說:「你們男同志怎麼連話都不敢說,要是熱就把外套脫了。」沒有被點到名的或是埋頭或是眼睛看著別處,生怕點到自己的名字。獨有一個人高昂著頭,躍躍慾試,希望能爭取一個發言的機會。沒有引起重視,他又兩次提條子:請求發言。他是代表保定去的孫大午。
「我是從農村來的,最基層的了。我想反映一下基層的實際情況。」孫大午得到允許,目光堅毅而又坦然地望著幾位高級領導,侃侃而談。
「剛才說國民經濟年增8%,我認為攔腰砍一刀還有水分。」
「你怎麼這樣認為?」領導反問。
孫大午不慌不忙地說:「剛才山東的同志說他們那裏農民人均收入3,600元,我們那裏上報的是2,600多元,我們保定市委書記也在這,我對這個數字有懷疑。因為我們那的農民人均一畝半地,打兩季糧食也就2,000斤,按保護價收購賣1,000元,加上一家養5頭豬,10隻雞,再有10幾棵樹,毛收入還達不到2,000,這純收入2,600從何而來?《人民日報》公佈河北省有產蛋雞5億只,我們可以算一算:我是河北省養雞狀元,去年售出400萬隻雛雞,只有200萬隻母雞,按存活率90%計算,只剩180萬隻。假如一個縣有一個大午集團(實際五個縣也平均不到一個大午集團),100個縣才有1.8億只,加上老百姓炕上孵的都不到2億只,那5億只從何而來?所以我對上報的數字有懷疑。」
會議室的空氣頓時凝固起來,有的部長臉色變得很難看,剛才發言出汗的幾位鄉鎮幹部更是驚愕地張大了嘴巴,臉色煞白。孫大午渾然不覺,他繼續說:「如果把企業、專業戶的收入均攤到當地農民身上,就更不科學……」他還反映了農民售糧、民間借貸問題、農村城鎮化問題,希望出台大的政策,進一步放開農民。每人限定10分鐘發言,他卻講了一個多鐘頭,沒有被打斷。
從中南海走出來,一個領導鐵著臉問:「孫大午,你是第一次來中南海吧?」孫大午點頭說是。
「你也是最後一次來。」
孫大午苦澀地一笑。這樣的結局他早料道了,這樣的結局也不是第一次了。
1976 年7月,荒漠中的綠色軍營正傳達中央文件,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按既定方針辦」。年僅23歲的年輕排長孫大午對他手下的班長們說:看起來老人家病危了,要不就是已經……卻有人密不發喪。9月9日噩耗傳來,全團一片悲聲,只有孫大午的排裡很平靜,有人對團長說:我們排長早就預見到了!
這位 23歲的年輕人曾經與他的同代人一樣那麼狂熱地敬愛著偉大領袖,他16歲入伍,18歲入黨,在全軍各項競賽中是唯一的全項冠軍,他那麼真摯地崇拜著偉大領袖,把他的像章別在胸膛的肉皮上,幾次實彈演習他都冒死闖過封鎖線,為了這種熱愛,他渴望獻出生命,這是那個年月純潔的青年們不攙假的英雄主義情懷。孫大午在迷亂狂熱中成長、覺醒,突然有一天他似乎從夢中醒來,兩首天天播放的革命歌曲使他猶如醍醐灌頂。
「從來就沒有甚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國際歌》)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東方紅》)
既然不需要救世主,卻又高聲禮讚大救星,這位20歲剛出頭的小伙子感到被愚弄的悲哀,他奮筆疾書一首詩–
§§《讓思想衝破牢籠》
寫詩歌的筆記本被政治部查抄,首長們紛紛找他談話,希望他轉變認識,不要斷送自己的前途,為了「挽救」他,將他從營級降到排級。
「讓思想衝破牢籠」!做出這般吶喊之後的孫大午一發不可收拾,「四人幫」倒台後,有人寫文章說「按既定方針辦」是「四人幫」偽造的。孫大午斗膽說:不,當時文件下發時毛主席還健在,不可能是偽造!
這種聲音在當今聽來很平常,可在那個年月無異於石破驚天。
「1949年一個偉人站在天安門上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可是從此全國人民在他面前跪下去了……」
「衝破牢籠」的天馬無人可以駕御,他必定在自由的王國任意馳騁。於是部隊首長忍痛讓孫大午轉業,從來沒有哪一個年輕軍官讓他們如此的恨又如此的愛,私下裡感歎:可惜一個未來軍長的材料就這樣因思想問題斷送了前程……
10幾年之後,孫大午撫摸著四輛坦克大炮,激情澎湃,感慨萬千,回憶往昔的青春歲月,他由衷地坦言:青春無悔、激情無悔。
一輛坦克、三門大炮,都曾經是戰功赫赫,歷史輝煌,帶著它們的檔案和無尚的榮耀由戰友親自駕駛著隆隆開到孫大午建立的村莊裡的小城市。軍首長對孫大午說: 「大午,你別小看這輛退役的坦克,賣到非洲去還值80萬哪。」一切都不用再說,是對這位昔日軍營好漢的嘉許、肯定、愛護,也許還有對當年令他轉業的負疚……
一個軍人最大的榮耀就是退役後保留一身軍裝還有若干軍功章,可榮獲坦克大炮做永久紀念的軍人在全國恐怕僅有孫大午一人。如今這四件龐然大物擺在大午集團的公園內,組成「軍事教育基地」,多少官員、專家、學者行至跟前都會發出由衷的讚歎。榮譽是無價的,榮譽又是有形的。
作為曾經的一名軍人,孫大午把軍人的風采發揮到了極至。
讓我們回眸40幾年前,貧困農村的破落街道上,一群五、六歲的男孩子在嬉戲打鬧,苦中作樂。不知甚麼時候起,有人領頭,大家一同高喊:「打雷颳風,下大雨!打雷颳風,下大雨!」然後是一陣哄笑。一個男孩木然地立在那裏,稜角分明的嘴唇緊抿著,烏黑的眸子蒙上了一層水霧,但他沒有流淚,也沒有出口動手反擊,只是倔強地站著,承受著夥伴們的譏笑。
這是農村孩子們盛行的「娛樂」活動,以別人的名子、綽號編個順口溜,然後一個村子的老幼經久「傳唱」,有的人到了7、80歲離開人世之後他的綽號還能活在村民的嘴巴上。對這種沒有惡意也決非善良的玩笑,不幸中的人們哭笑不得,沒脾氣,或是聽之任之,或是翻臉作怒,破口大罵。
這個被人取笑的五歲男孩沒有怒沒有罵,他端著飯碗嚥不下飯。「大雨,怎麼不吃?」母親疼愛地問他。
「媽,我不要這個名字,我不要!」
這個母親溫順的長子第一次提出了這樣「無理」的要求。母親向他解釋:「你出生的時候連月下大雨,這是你外祖父給你取的,『大雨』和『長海』,要不就叫『長海』?」
「不,我不稀罕(喜歡)。」男孩依舊搖頭不應。
母親感到奇怪,這個一向聽話的孩子怎麼突然變了樣?但她沒有責怪兒子,也沒有對兒子的要求置之不理,而是在百般的勞作中抽了一點空隙去請教自己的父親。
在貧困時代的農村,男孩子的乳名是極其隨便的,講究一些的人家也只是在學名上動動心思。一般乳名是兩個極端,極賤的:「狗」、「蛋」「渣子」「臭子」;極貴的:寶、貴、玉、金……極少有在乳名上廢周折的。這個叫「大雨」的男孩給母親出了個難題,他把自己的乳名「否決」了。
外祖父又取了一個名字:大午。午,日,大午有正午之意,同時又含著屬相在內,「午馬」。母親把這個念給他,男孩笑了,他滿心喜歡這個名字,於是「大雨」被「大午」替代了, 「打雷下雨」的嘲笑也平息了。小他三歲的弟弟還沒有名字,順勢就叫了「二午」。這個5、6歲的男孩不知道甚麼叫「尊嚴」,但是他卻懂得維護尊嚴,他更不知道國家法律上有「公民的姓名權不可侵犯」,但遭到「侵犯」時他卻敢於說「不」。
後來大午上學了,參軍了,他的學名叫「孫振華」,兩個弟弟的學名也都帶一個「華」字。又過了多少年之後,他轉業回鄉,遭遇了人生第一場官司(因控告村幹部入黨不和黨章的問題被報復),以為了悟了人生,改名「孫大悟」;再後來,他的企業遭遇某些職能部門的阻撓,不得不對簿公堂,他將乳名提升成了學名,「孫大午」從此響亮地叫了起來,與他共同奮鬥的二弟自然也隨之將「二午」做了學名,從此,這片新崛起的小區有了名字,大午公司,大午集團,大午學校……從此這個名字在人們口裡越叫越響亮;你在哪裏上班?「在大午」,去哪裏?「去大午」……
「大午」被寫進了商標,
「大午」成了廠徽、廠標。
「大午」被寫成了歌詞,寫進了廠歌校歌
「大午」,每天清晨都這樣歌唱。
今天的一切輝煌都從40幾年前那個倔強的小男孩開始。三次改名隱藏著一段說不盡的故事,濃縮了一個幼童成長為一個堅強男子漢的千般滋味萬種情懷,……昭示著日後「讓思想衝破牢籠」的必然結局。
轉業到地方,他臨時參加村裡的組織活動,因不滿違反黨章的選舉,向上級反映問題招致打擊報復,他的弟弟被拘留。24歲的孫大午開始了他的第一次上訪告狀,一直到中紀委,最終得到了公正的解決。他在上訪信中做詩: 州官放火無人管,
百姓點燈淚漣漣。
法紀政令千片紙,
縣官現管一層天。
治國治民不治官,
官逼民反國難安。
有朝我得尚方劍,
頑童誓學謝瑤環。
「…… 這種群眾擁護,領導滿意的人才,往往不是開拓型的改革者。改革者,不僅有標新立異的思想,而且一般對本單位的領導及現狀有所指責。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誹之。在這大變革的時代,群眾意見中有『人緣』,領導看法上有『恭順』。領導培養接班人,謙恭溫順的繼承者多,任性不羈的開拓者少。但是我們選拔接班人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長江後浪推前浪』,更重要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劉邦文不如運籌幄的張良,武不如能攻善戰的韓信,搞後勤供給不如蕭何。但劉邦是個帥才,帥才不是有一技之長者所能替代的。我們雖然批判了『外行領導內行』,但外行不一定就不能領導內行。『外行 』領導如果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指揮調度得當,也可以當好領導。……領導者的管理知識的學習,實踐經驗的積累及管理者必需的中學文化基礎,不是縣委書記都得大中專才可勝任。」
這是1985年孫大午在徐水縣農行上班時寫給縣委組織部部長的「條陳」,十幾年後的今天看來,仍具有「超前意識」。2002年元旦,從未搞過教育的孫大午擔任了大午學校小學、初中、高中的校長,「外行」領導內行,領導得有聲有色,頭頭是道。孫大午在部隊裡文武全才,他懂軍事、曉後勤,學過建築,開過車,後來從事金融,自修過法律、語言文學……正是這許多社會知識的學習,實踐經驗的積累,使他領導著的1,800人的學校,統帥著1,500名集團員工而能指揮倜儻,談笑間功名垂成!
讓思想衝破牢籠,世上寬廣的水域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寬廣的是人的頭腦,人的思想。思想的空間有多大,人生的境界就有多麼高遠,事業就能有多麼博大。
1997 年3月,孫大午隨著考察團走訪了歐洲五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德國。西歐國家極大豐富的物質和文明祥和的社會秩序給了他很大深的觸動。他看到普通百姓虔誠地在大教堂跪拜、懺悔,感受到神聖的耶酥之光對生靈的洗禮,體味了信仰的力量無窮的穿透力,為自己的民族信仰危機而感到悲哀,他根據自己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系統地總結出了一套理論: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傳統的儒家思想,信仰孫中山的「天不為公,有德者居之」,在此基礎上提出:傳統儒家思想,當代法制思想、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思想三者結合作為企業的治廠思想。
他認定馬克思主義即是共產主義,是沒有國界,沒有民族、同膚色,物質極大豐富,是歷史自然形成的世界大同社會,他相信這種社會一定會實現。多少共產黨員不僅在內心不再相信,而且在口頭上也不承認了。但是孫大午堅信,他決不是在譁眾取寵,通過走訪西歐五國,看到了他們物質高度發達,生活高度文明自由,沒有國界,貨幣也統一了,這些都是共產主義的因素,他更堅信了這一點,但是他坦言:馬克思主義絕不等同於《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是為了實現這個理想而奪取政權,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實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國際,第三國際乃至東歐幾國的社會主義都是按照《共產黨宣言》做出的實踐……
又一石破驚天的論斷,他曾與80多歲的中政委委員,同社會學科的專家教授談到這一觀點,雖經多次的辯證,竟無一人駁倒他。
讓思想衝破牢籠,智慧之泉噴薄而出。
1989 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孫大午走進孵化廳和工人們一起工作,他拿起孵化了十八天的雞蛋在日光燈下一只只照著,蛋殼內小小的生命在黑雲籠罩之中頑強地蠕動,小小的雞蛋就如同一個混沌的宇宙,但是稚嫩的雞雛用小小的嘴巴一啄,混沌和黑暗變成了一片光明,正如黑夜和白晝交替之時,不也是雄雞一唱天下白麼?此時他剛剛辭去農行的優裕工作,放棄了優裕的生活,腳下的土地還是貧瘠荒涼的,周圍的村莊還是那麼貧窮落後,一片混沌一片悲涼,但混沌中生機無限,希望無限,雄心壯志鼓蕩著心海,靈感迸發,揮筆書下一句大氣磅礡的上聯:
§§雞鳴報曉混沌宇宙雛啄破
這句上聯寓意深遠博大,求其更高深的下聯來陪襯,一時不可得,孫大午將其書寫在集團的牆壁上,懸賞萬元向社會征下聯,十多年過去了,雖應徵者不少,但仍無一聯能與它匹配。
讓思想衝破牢籠,讓思想與實踐碰撞融合,迸發出燦爛的火花。
「搞企業人人都說要快發展,要那麼快幹甚麼?我最讚賞烏龜精神,慢慢地爬,穩穩地爬,翻不了,摔不倒。為甚麼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活不過10歲?而我們的企業穩穩地走了17年?」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當然很對。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習而時學之也是不亦樂乎,我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翻回頭來學習理論,發覺那理論真對,也是相當愉快的……」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好心人並不等於是好人,好人必須要有好心。一個隱士住在山中和一只熊交上了朋友。隱士對熊太好,熊總想為隱士幹點甚麼,有一次發現隱士頭上有只蒼蠅,便搬起石頭去砸蒼蠅,結果蒼蠅沒砸死,卻砸死了隱士。心好並不一定幹好事,好心人幹好事才等於好人。好人得好報,而好心人並不一定得好好報。」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但不出真理。一時勝負在於力,千古勝負在於理。」
「『為人民服務』這句話的『人民』中間應加個頓號,因為『人民』不是實在的個體,誰也不能稱作『人民』,所以老百姓見官難,因為你不是『人民』,如果為人、為民服務,瞎子、拐子、勞改犯都能得到服務和公正的對待。」
「生活中不能無情,社會上不能無理。情是私情,理是公理。情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樑,橋樑只能因人、因時、因地架設,不能擴大化,所以私情要受限制,不像公理,可以走遍天下。」
……奇異的逆向思維,化腐朽為神奇的大智慧使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具有了深刻的內涵,清新的活力和多彩的魅力。「讓思想衝破牢籠」使這位初中畢業生與社會學家從容酬唱,「讓思想衝破牢籠」讓這位當過兵、幹過金融、返身務農的北方漢子折射出無窮的人格魅力。
§§有德者必有言
2002年5月4日,來自全國著名高校和社會科學院的幾十名專家學者彙集河北大午農牧集團召開了首屆「儒家文化與鄉村建設研討會」。孫大午以會議主辦者和儒家思想實踐者的身份做了主題發言,他以儒家思想治廠、做人的具體實踐、鮮活生動的事例,令所有在場的人感奮不已。
「『學而時習之』與『習而時學之』同樣快樂。『學而習時之不亦樂乎』就像一個人不知道太陽從東方升起,當一個老師告訴他,孩子你往東走,太陽就從那個地方升起,他按著做了,發現太陽真從那裏升起,他感到老師教導得真對,這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喜悅。『習而時學之』是沒人教他,他就往東走,發現太陽從東方升起,第二天他又往東走,發現太陽還是從那個地方升起來,回來找理論根據,發現書上就有『太陽從東方升起』。他心裏也是一種喜悅。對於儒、佛、道和基督教的理論我都探求過,最後我認定了儒家思想,而不是我先學了儒家思想然後照著做的。我就是向東方尋找太陽的那個孩子,一直往東走,每天看到太陽從那裏升起來,儒家的思想文化就是我和我的企業尋找到的太陽,我只是一個實踐者……」
樸實誠懇的話語演繹的是一段個人與集體成長的思想史,面對社會上腐敗之風盛行,道德滑坡的現實,孫大午苦苦思索,苦苦尋覓,找出醜惡現象背後隱藏的是信仰危機,是靈魂的空虛。他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上幾大宗教,它們都是教人向善淨化人心的,但都不同程度的帶有消極的一面:修來世、修仙得道等等,助長人們消極避世的思想,只有儒家思想既是教人向善的又積極引導人入世,直面慘淡的人生,改造社會。回想幾十年來父母對自己的言傳身教,無不浸潤著儒家思想的光澤:不可恃強凌弱,寧可餓死也不取別人一粒米,不許打人罵人,兄長愛護弟弟……完全是儒家講的禮、義、廉、恥。雖然老人不知道甚麼是孔孟之道,甚麼叫做「儒家思想」,但千百年來這樸素善良的思想情操就是這樣自然地流傳下來了。孫大午就如同向著東方尋找太陽的孩子,他終於捕捉到了最絢麗的陽光。
大午集團建起了敬儒祠,為孔子、子路、子貢塑了像,兩旁配有實踐儒家忠義的名士:岳飛和關羽。孫大午自擬一副對聯:「地荒存天理,儒疏潤人心,」以表達他發現真理的激動和對儒家思想的感戴。
信,仁義禮智信
讓,溫良恭儉讓
安得淳風化淋雨,遍沐人間共和年。
仰思觀過,公道共和。
名不苟得求美譽,利不虛受血汗錢
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發展為目標
三
大午集團已初步建成了一座儒家文化的園林。
牆上題寫的格言警句無不折射著儒家思想的光芒,同時也閃爍著撰寫者本人的靈動和智慧:敬仰之,博學之,審間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孫大午本人首先是儒家思想踐行者,是全集團的典範。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孫大午以初中文化自修了法律、語言文學,英語水平已達到六級,他學電腦,懂書法……從公司組建之初就開始了對幹部員工的教育,十多年來已彙集成十幾萬字的講話稿,深入淺出、生動形象、通俗實用。
他用通俗實在的語言給幹部們講課,講哲學、政治經濟學、法律知識,他教育集團高層領導幹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為志向而團結,小人為利益而勾結。他嚴肅地對加盟集團的兩個弟弟說:你們如果是為了個人掙多少錢,發大財,就不要來,有本事我們弟兄把這一帶老百姓都富起來,把這個作為我們的共同志向,去奮鬥。兩個弟兄都認可,所以合作十多年來,兄弟之間為工作爭得臉紅脖子粗,卻從未因個人利益而心生芥蒂。
他教育職工工作上要誠實講信譽:千萬種都一絲不苟,萬千噸不缺一斤;在生活上要講仁孝,對不孝敬老人的嚴肅教育,重者扣工資或開除,大午集團的職工沒有不孝敬老人的事例。
「不被名累,不為利動,不讓情傷,唯理行事。」他系統的總結了教育員工為人處事25條經驗,入情入理,令人耳目一新。
不異技巧,以拙為進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用人要疑,疑從要用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不昧已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
……
他教育學生:入則孝,出則悌;一粥一飯常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他教育老師:德是才之主,才是德之輔;知生愛生,有教無類……
他教育大學教授:政治上也有邪門歪道。在儒家文化與鄉村建設研討會上,有的教授聽了大午艱苦卓絕的發展歷程後對他說:你應該向領導遞「呈子」,讓領導批示。孫大午說:您說的不對,這也是歪門邪道。歪門邪道有兩種,一是制假販假的不法行為,巧言令色之陡,再一種就是政治上的歪門邪道,求領導的袒護。這樣的路堅決不走。教授說:謝謝大午教育了我,以前我都以為這是一條正路……
每個月月初的幾天,他都要看幾百份個人總結,有200多名學校全體教職工的,有集團各公司班組長以上及科室人員的。這些總結文字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詞句不通錯字連篇,文字一團糟,但他看得津津有味,從中發現好的型和錯誤傾向,然後個別談心,引導教育,幾乎每天他都找員工或教師談話交流。在他眼裡,集團裡的幹部員工沒有一個不是可用之材,沒有一個不可教育,即使被許多人厭棄的一名普通工人,他也從不肯輕易放棄,他很少以「開除」威脅員工。
他教育所有的員工既要忠誠勤奮,又要不平則鳴,「敢於提意見,甚至為了個人利益爭個高低」,他不提倡為了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
他的教育觀點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普通的公理,又是飽蘸實踐墨彩的個人經驗,它們是孫大午式的儒家格言。
猶如脈脈吐絲的春蠶,他將自己多年的實踐和儒學、法制、共產主義的思想編織成閃光的絲縷奉獻社會,猶如燃燒的紅燭照亮每一個靠近他的心靈。他從不敢奢望自己成為教育家,但實事上卻在履行著教育家的職責。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當謂之何也?他從不承認自己做到了,但是他的言行昭示著這一切。
民間教育家當之無愧。
§§為了母親的微笑
紅牆綠樹,彩旗飄揚,大午城中最亮麗的風景就是大午學校,它有著全集團最漂亮的五棟樓房,有茵茵的草坪,整潔平闊的操常遠遠望去,那曲線勾勒出的挺拔樓宇在藍天綠樹的映襯之下,份外壯麗。在這片美麗建築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和一位平凡而又了不起的女性。
當一千隻雞滾動成數千萬元資產的時候,孫大午和他的妻子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是去海濱大城市建別墅享受人生,還是繼續做大,向別的領域發展?也有許多人建議他們去外地投資。但是他們熱愛這片自己親手開闢的土地,這裡的天是透藍的,水是甘甜的,人也是善良的。孫大午決定把積累起來的資金在這裡建一座小城鎮,妻子劉惠茹積極響應:我要在城中建孤兒院和養老院!這對在艱難困苦中磨爬滾打過來的患難夫妻,致富以後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享受,而是更大的奉獻。如果說孫大午當過兵,入了黨又做過國家幹部,具備應有的素質,那麼劉惠茹這個普通的農村婦女這種高尚的動力又從何而來?
劉惠茹出生在距郎五莊八里地的一個村莊裡,父母養育了十個子女,只存活了她一個,真可謂是掌上明珠,雖是出生在貧困年代,也比一般家庭的孩子生活要優裕得多。當時郎五莊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窮村,有順口溜為證:「半年苣菜半年糠,有女不嫁郎五莊」。郎五莊連續多少年都沒有從外面娶進過媳婦了,劉惠茹是第一個嫁到這個窮村的姑娘。高挑秀麗的劉惠茹帶給這個窮村不小的震動,也給了人們不少的自信:必竟還有這麼好的姑娘肯嫁過來。在這一點上,她跟30多年前由富家千金變作貧家媳婦的婆母有著驚人的相似。
孫大午雖然已經是軍官,但依舊沒能讓她過上幾天輕鬆自在的日子,雖具備了帶家屬的資格,為了老人依舊把她們母子留在了農村。好不容易熬到了孫大午轉業,並在縣城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一家人得以團聚,可以平平靜靜地過正常的生活了,可是壯志在胸的孫大午又鼓動她包下一片沒人要的荒地。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如花的年華伴著淚水和汗水融進了荒漠,在雞捨裡跟雞一起吃一起睡,尚在幼沖的兩個兒子也不能照料,她跟丈夫一起受毒打,遭驚嚇,身體和心靈的巨創非一般柔弱女子能夠承受的,她一併承受了。
在大午城的公園裡,有一座玲瓏秀麗的八角小亭,古色古香的紅色飛簷,裡邊彩繪著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這座亭子名為「惠儒亭」,是孫大午為自己相濡以沫的結髮妻子修建的,他特意將「惠茹」改成雙關的「惠儒」,以紀念這位普通女性所開創的非凡業績……
沒有怨言,沒有責怪,多少次把淚水嚥下,與丈夫互相鼓勵,終於度過了那些淒風苦雨勞苦交加的日子,爬過那座奇峻的險峰,走進了藍天白雲金光燦爛的風景,本該趁此彌補流逝的青春,享受富貴的年華。但是她首先想到的是孤寡老人和無依無靠的孤兒。於是他們遍訪周圍十幾個村莊,查詢保定市民政局,僅有十幾名孤兒在冊,而大午集團多年在周邊進行敬老扶貧活動,鄉村們都懂得孝敬老人,也沒有人肯把老人往外送。
建學校!夫妻二人不謀而合。
1998 年兩座氣派的教學樓、宿舍樓拔地而起,第一屆高中生156人來到了這個陌生而新興的校園。短短三年半的時間,大午學校由156人發展成1800多人,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於一體的綜合學校,千人餐廳、自助餐廳、教學樓、宿舍樓幾座漂亮的樓宇以驚人的速度在校園裡生長起來。
3年3千萬的雄厚資金澆鑄出全集團最漂亮的建築群。同樣秉承的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以平民化的學費定位,貴族化的就學環境很快在保定市聲名雀起,讚譽有加,學生們來自包括北京、石家莊在內的23個縣市,有許多有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辭掉國辦中學的職位加盟大午中學。
「不以盈利為目的」,依舊是這驚世駭俗樸實誠懇的話語,學生服務部不得使用現金,磁卡限制學生高消費;「不以盈利為目的」,2萬多元的兒童樂園換來孩子們開心的笑顏,餐廳六台壁掛綵電引發學子們關心社會和政治的強烈上進心;「不以盈利為目的」,寬敞的圖書館和每年萬元的報刊雜誌是師生巨大的精神糧倉……這些事情不做不算 「外道」,做了也不顯山露水,但只要是為了學生的身心成長,他們夫妻不惜財力和人力,一個字:買。
「人們普遍認為學校和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我認為應該調過來:育人教書,育人是第一位的,教書是第二位的……」這是孫大午任校長後的演講。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是抓學生的品德教育,在小學部開設讀經課,誦讀《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在全校開展「母親頌」「師生情」活動,推行儒家「孝悌」精神。在元旦「國旗下的講話」中,孫大午動情地說:「當你教書教好了的時候,當你學習進步的時候,當你在公共汽車上讓座的時候,當你在家給父母倒上一杯熱水的時候,你都在給大午中學增光添彩,我感謝你們……」
「感謝你,孫先生……」在學校兩次免費招待的學生家長座談會上,多少位母親向孫大午致謝,她們反映孩子懂事了,知道孝敬父母,多干家務,而且消費也節儉了,孩子在大午長出息了!昔日在家頑劣不知改過的孩子如今懂得母愛,知道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且還懂得了博愛,愛天下所有的母親。許多孩子發出了「母愛最偉大,最聖潔,最無私」的心聲。
在高考升學率「一俊遮百丑」的大氣候下,多少國辦中學將品德教育棄之如敝履,孫大午扛起「德育創名校」的大旗,以他獨特的思維方式構建著培育理想的校園。
「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是不盈利,「不以升學為目的」也不會降低升學率,依舊是誠懇實在的「大智若愚」的治學方法,2001年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取得了153考生97名大專本科生的優秀成績。(2002年252考生,考取144人──補記)
優雅安靜的學習環境,英語、微機的強檔教學,質優價低的伙食供應,再加上獨特正派的道德風尚,使「德育創名校,管理創名校,素質創名校」的宗旨處處落在實處。
千萬個家庭為之傾心,千百位望子龍的母親為之歡笑,為這座平民化貴族式的學校,為這位獨具風采的平民教育家。
§§不信春風喚不回
「要想吃孫大午一箱雞蛋可不那麼容易」,「孫大午發了家,『午』字出了頭,應該叫『孫大牛』了……」很久以來在徐水縣的官嚐商場流傳著這樣亦褒亦貶酸溜溜的議論。
這些議論毫不誇大,確是實情,當初連年的行政官司,創業維艱,他不去投靠任何一位官員,不送一分的禮,憑著一身正氣和大智大勇,走通了事業發達的道路。他已經形成自然習慣了,腦子裡沒有這根「弦」,但是昔日的朋友,領導家中有婚喪大事,他會派人送200元的禮金作必要的禮尚往來,但不會出面去吃吃喝喝,更不會為了達到甚麼目的給誰送禮。他也知道社會上人們對他的說三道四,他一笑置之,不予理睬。
而那些周邊村莊隱於鄉間的沒有見過世面的貧困老人,85歲以上的高齡老者每年新年都能收到孫大午送來的雞蛋、豬肉、大米,還有一幅匾額:家有老人是福,是你家之福,也是社會之福。這些純樸厚道的鄉下人不會利用公開的輿論工具為孫大午唱讚歌,他們最大的回報就是回敬一封感謝信。
「沒有能力左右社會,但我可以把握自己,可以影響身邊的人」。孫大午抱定這樣堅定的信念,對自己的要求幾近苛刻的地步。他似乎是一部「永動機」,學不完的知識,忙不完的工作,在集團宿舍區漆黑寧靜的夜深時分,他辦公室的窗口還閃著不滅的眼睛:他學法律、哲學、語言文學;學英語、微機;讀歷史、政治等大部頭的蓍作;集團和學校各辦著一份報紙,他是兩報的主編,每週他都認真審稿,其良好的語感和文字功力不亞於專業的編輯;他的足跡遍及每個廠區每個部門:學校的宿舍、教學樓、飼料廠間、烤雞廠、種雞孵化廳、葡萄大棚……他頻繁地南下北上招聘教師和高級人才,永遠不知道疲倦,永遠都是那麼精神飽滿。然而在生活上卻是極其吝嗇:不吸煙、不喝酒、連茶都不喝,更不要說打麻將、洗桑拿、進歌舞廳,他理髮都是在集團內部的理髮館,花2元錢就對付了,他的衣裝更是沒有一般大老闆的氣派與名牌,一件毛衣,胳膊肘都破了洞,還捨不得丟掉。以至於自小受嚴格教育的兒子也忍不住對他說:「爸爸,你活得太苦了!」
「苦?我倒覺得我福齊天了。你的爺爺奶奶身體健康,你們弟兄學業有成,我和你的叔叔們團結一心,我們的大家庭十幾口人和睦融洽,哪找這麼大的福氣呀!」孫大午樂呵呵地回答。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的豐富哲理在孫大午身上,在大午集團隨處可見這種光輝。孫大午教育孩子喜歡用生動的事例:路上有10塊錢,你揀不揀?給人擦皮鞋掙 10塊錢你幹不幹?他說路上的錢是便宜,便宜讓別人去揀,擦皮鞋是憑勞動掙錢,一定要干。前幾年集團沒辦學校的時候,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徐水縣城上學住宿。集團有班車每天跑縣城四趟,上學、回家兩個孩子都是花錢買票,跟公司普通員工一樣,更別說是用專車接送了。新年的時候兩個兒子放假在家,緊張了一學期了,好容易能睡個懶覺。睡懶覺幾乎是年輕男孩子最大的享受。孩子只睡了三天,孫大午等兩個孩子起來後就把他們帶到自己的辦公室,他辦公,讓兩個兒子干坐著,不許說話,不許看書,更不能吃飯,孫大午自己也不吃,父子三人餓了足足一天,關了一天的禁閉。甚麼都沒有說,兩個已成年的兒子就知道錯在何處,以後早早就起床了。
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多年以前孫大午騎摩托車回家,半路上軋死了別人一只小公雞,前後左右都沒有人,他掏出兩元錢壓在小雞底下才走開;在公司內的池塘邊揀到裝有一萬多元的皮包,當時剛剛起步,正缺錢用,他卻如數地還給了失主。有他做榜樣,集團內的幹部職工,拾金不昧,暗處不欺的現象屢見不鮮,使與之打交道的客戶們感動不已。出門在小食攤上吃飯,小零頭從來不讓找,倒不是擺闊,是因為主顧間討價互相欺詐的現象太多,他要讓與自己打交道的每一個人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坦蕩的人。「我不能左右社會,但我可以把握自己,影響身邊的人。」孫大午,以他超強的責任感為這個社會盡著責任。
1970年孫大午是軍營中的普通士兵,每月只有5元的津貼,可是在故鄉的母親五個月能收到長子20元錢。沒有人這樣要求他,他卻以這樣苛刻的生活為樂趣從青年到了中年。八十多歲的老母每當提起此事總流露出不盡的憐愛和嘉許。
「大午集團是好人相聚的地方」,這既是集團的口號,又是集團精神的凝聚。它是一種象徵,又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事跡。上有80多歲的勤勞善良的老人構建的風景,中有董事長孫大午夫婦嚴格自律仁愛博施的高標,幹部員工們自然而然緊隨其後。在這裡,不允許下級請上級吃飯,幹部不受外部客戶的禮物,集團也決不對別人行賄,「蒼蠅貪食死在蜜裡」「污染別人的幹部,我們自身也會受到污染,我們潔身自律,保住好人群體。」 你是土生土長
我來自十里八鄉
你感受過人情冷暖
我見識過世態炎涼
我們走到了一起來了
來到了這好人相聚的地方
道路泥濘我們曾經艱難跋涉
土地荒蕪我們曾經費力墾荒
卑亢伴著勇敢起步
怯弱扶著正義成長
好人相聚,民間正氣參天地
好人相聚,人間正道是滄桑
……
這是2001年2月孫大午有感而做的一首詩,詩中記述著他激越豪邁的心情,也有對員工付出勞動和情感的感念。
在 2002年5月的家長座談會上,一台別開生面的晚會正向家長們做匯報演出,孩子們優美的舞姿稚嫩而嘹亮的歌聲博得了家長們陣陣掌聲,而一曲《愛的奉獻》將晚會推向了高潮。十多個7、8歲到17、8歲的孩子手捧鮮花從台上走到台下,來到他們的校長孫大午和他的夫人身邊,眼含熱淚將鮮花獻給他們的養父母,而孫大午夫婦也是熱淚盈眶。此事完全在節目的安排之外,是十幾名孤兒自發地獻給這對恩人,再生父母的禮物。這些孩子是來自周邊幾個縣市的孤兒,由於天災和人禍,他們失去了父母,失去了生活的依仗,孫大午夫婦從各種渠道知道了他們的情況,將他們安排進自己的學校讀書,學費自然是不收的,他們還發給孩子們校服,每月發給每個孩子50至150元不等的生活費。節假日的時候,把他們接進自己的家,還親自領他們去看戲看電影。此外還有許多貧困生、特困生,他們的學費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免。
孫大午教育職工時引用過馮友蘭先生的一段話:「人生有四個境界,第一種是自然境界,逆來順受,任憑命運的安排;第二種功利境界,這種人有自己的追求,是社會前進的一個動力,一大部份可以說是勢利小人;第三種境界是道德境界,這種人既為名利,還照顧到社會和人倫;第四種境界是『天地境界』。具有這種境界的人,不僅瞭解人的倫職,而且瞭解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行為已不止於行義,而是在事『天』,這種境界的人生活是最有意義的……」
他沒有說自己已經達到了這種境界,但他的言行昭示著一切。「大家不要說在給我打工,其實我也是在為大家打工,我每月也只有 1,800元的工資,還不如集團的工程師多。」孫大午這樣真誠地與幹部職工交心。是在給大家打工,當了董事長以後他抽時間干了半天掏糞工的活兒:曬大糞。這是最髒的活兒,他幹得滿身是汗,心情愉快。
「做好人難,但一定要做好人,做好人是福。」這是孫大午做人的準則,也是教育員工的格言,是他親身的感受和經驗。他們夫婦不必像大多數有錢人那樣出入僱用保膘,如臨大敵,他們是輕鬆的,自如的。付出的是仁愛,怎麼會收穫仇恨呢?
做好人是福,這福也會傳染給別人。孫大午說自己無力改造社會,實際上他已經把大午集團這個小社會淨化了,帶領幾千人營造了一個春風拂面的善良之地,人情溫暖的吉祥之所。
§§愛人者,人恆愛之
「……在中華大地的東方,在冀中平原的上空升起了一顆光耀神州的福星,她輝煌的碩果,仁義的善舉,福澤波及鄉鄰,她帶動一方百姓發了家致了富,昇華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為廣大鄉鄰所傳頌……」
這是高林村的一位鄉親在接受大午集團敬老獻愛心活動後寫來的感謝信。
「歲月冰霜苦,待我冷若冰。大午獻愛心,助我得春風。」
南北裡村的石秀明做詩鳴謝。
像這樣的感謝信大午集團的檔案裡已經存不下了,這樣來源於民間的讚譽也如民風一般淳樸,它們脈脈地在鄉野間流傳,沒有訴諸過輿論工具,卻將芬芳酒播向遠方……
「也許是歷盡了繁華與滄桑,才最終被你的純樸與純真打動,在最初相識的剎那驚奇裡,我認定了你是我心靈的歸宿,精神的棲息地。
「那樣一種夢裡尋你千萬度的感觸,在生命瞬息萬變的軌跡裡,我與你偶然而又必然的一種機遇。也許是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我和你互相不屬於,才使我充滿對你的熱望和毫無功利的愛意。我能給予你的只是一份欣賞,一種讚歎;你給予我的是旅途的驛站和溫和的港灣。
「一次次的凝視,一次次的走近,渴望解讀你獨立寒秋的內心隱秘,我渴望觸摸滾滾紅塵中你卓而不群的精神脈搏。生命也許存在著太多的奇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長著創業者們神奇的傳說,荒蕪的沙地上生長的理想王國。鄉村裡的都市之魂,都市裡的莊園之夢。現代人不相信神話,但我相信每一個走近你的人都願意承認『自助者天助』,『得道者多助』的箴言。
「漫步於你別樣的鄉間小路,徜徉於你平實的花園。觀游魚嬉戲水面,望鴿子棲息屋簷。風起時花飛花落,碧空處月圓月缺;品味泉水一樣的甘甜的鄉情釀造的果香,感懷播種善良盛產理想的赤子之情……所有的傷害,所有的屈辱與淚水統統被洗濯滌蕩,換給我安詳的雙眼和不再有恨的心靈。
「一次次的凝視,一次次地走近,抬眼處見你純真的笑臉,舉足間感應你昂然的萌動。大午集團,你是夢的精靈,你是火的現實……」
這是一位飽受苦難的年輕女作家來到大午集團寫下的腑肺之言。
孫大午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和他驕人的業債通過人傳人的民間形式日漸被社會高層所認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來此考察,被命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聯繫基地」。
四
原國家教委領導何東昌、王明達等同志先後來大午技校考察指導工作;大午技校被評為「河北省成人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農村燎原示範基地」。
1995年被國家工商局評為全國500家最在私營企業之一;
1996年孫大午被省政府授予「河北省養雞狀元」稱號,集團被河北省政府評為骨幹鄉鎮企業;
《中國稅務報》發表長篇報導以官方的聲音為大午集團的稅務行政官司仗義直言,–《大午討說法,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河北經濟日報》以近萬言的整版篇幅刊登了孫大午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史──《人間正道是滄桑》;
《現代教育報》以整版篇幅報導大午學校的辦學特色──《大午中學VS貴族學校》;
2002 年5月,企業文化研究會、國際儒學聯合會、東方易學研究院等組織的領導被孫大午弘揚儒家思想的業績和大午集團的綜合實力而感召,在大午農牧集團召開了首屆 「儒家文化與鄉村建設研討會」,到會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專家教授50餘名,還有原農業部副部長、保定市、徐水縣的領導到會祝賀,首都幾大媒體到會採訪,國際儒學聯合會副主席(原輕工業部部長)楊波先生激動地說,像這樣高水準的學術會在農村召開,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孫大午在會上做了《弘揚儒家文化,促進企業發展》的主題發言。他講到利用儒家思想發展企業的歷程,在企業與個人遭受困難與挫折的時候,如何自強不息的事例,專家學者們無不為之動容;他講到投資辦學回報社會「一方水土養八方人」的抱負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時,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
2002年5月下旬,應國際儒聯的邀請,孫大午赴河南新鄉參加國際儒聯主辦的「儒家倫理思想與公民道德建設研討會」,在兩個分會場上孫大午講了自己對儒家思想文化的獨到理解與具體實踐,令與會者耳目一新,專家學者紛紛索要他的電話與網址,表示今後要密切聯繫。
孫大午這個從事農牧企業的鄉鎮企業家,這個自稱初中文化的北方漢子不知不覺地躍上了與專家教授比肩的講壇,他的思想與實踐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認可和讚譽。
「名不苟得求美譽,利不虛受血汗錢」。「有付出就會有收穫,但一段時間內付出往往要大於收穫。」這是孫大午付出的艱辛、勞苦、勤懇、實在,付出的仁愛和禮義終於有了回報,大午集團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鄉鎮企業逐步在經濟、文化、政治領域裡美名傳揚。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孫大午在集團職工面前是嚴肅的,又是和藹的,讓人敬而不讓人遠。他關心著每個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有的員工參加自學考試他都惦記著詢問一下成績,員工的婚喪大事,只要他聽說了,就要隨禮祝賀(但決不允許員工給他送禮),有的員工家裏發生天災人禍,他一次救助2萬元。員工迎面撞上不理他,他不會見怪;淺薄的巴結奉承,他側目而視,不為所動。他能包容所有的人:傷害過他的人,他可以吸納過來上班,不計前嫌;犯過錯誤的人,決不放棄;勢利小人,他會一面教育,一面擇其長而用之。他鼓勵員工提意見,倡導「不平則鳴」,有人當面指出他的不足,他會發自內心的愉快,「表揚是鼓勵,批評是幫助,我們應該多要幫助,少要鼓勵,」這是他做人的準則,也是教育幹部職工的格言。
孫大午以他企業領導者、思想者、教育者的多重身份愛著周圍的所有的人,也感化著別人,教育著別人;反過來他又贏得了眾人的愛戴和尊敬。
「大午城」已經初具規模,孫大午凝視著這片親手開闢的土地,和勤懇誠實的「好人群體」,有一種幸福,又有一種憧憬,又一個宏偉的計劃在心中萌動,他要再建一座儒家大成院,將歷代知名儒家的事跡用圖畫、塑像文字來展示,教育後人,弘揚民族文化。他說「金錢隨時都在更換著主人,財富不能傳家,能傳家的是思想是文化」,此外,他還打算將整個「大午城」建成一座「儒家文化園林」,將企業的精神深深地植根於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根基。這是與「不以盈利為目的」大智若愚的著眼點迥然不同的才華流露,是一種決勝千里的大手筆,中華文化千年不落,企業根植於此,將也會有一個長久的發展未來。
現在的大午城,不僅是人間的理想國,還是鳥兒們嚮往的天堂,成群的鴿子在敬儒祠的屋簷屋頂棲息,翠綠的水鳥在池塘邊低飛,只有在山區才顯露蹤跡的美麗錦雞在千畝葡萄園裡安居,還有一群群叫不出名字的鳥兒不時從空中飛過,透藍澄澈的天空灑下陣陣清麗的歌聲……
《西遊記》中孫大聖有一種神奇的本事,每當遠遠望見一座城池,就用他的火眼金睛審察一番:若是黑氣沖天必是有妖孽為患或君主失德;若是祥光瑞氣籠罩必定是君主仁德,善良百姓居之,屢試不爽,從無差錯。我等凡夫俗子肉眼凡胎無從有火眼金睛,但從一地居民臉上的表情,從他的生態環境也可以辨出哪方是險惡之地,何方是吉祥之邦。
過節了,大午城的上空盛開出朵朵絢麗的禮花,在深遂的夜幕映襯下顯得無比奪目無比璀璨。孫大午每年花費萬元,為過年不能回家的職工購買花炮,悉心為他們營造家的感覺,營造節日的氛圍。一朵朵「萬壽菊」一串串「葡萄燈」一片片「落霞飛虹,」豈只是「禮花」二字能夠涵蓋的,它是仁愛之光在閃爍,是理想的火花在放射……
火花映紅了白色的飛馬,為它的凝重和激昂抹上了溫馨和寧靜的色彩,天馬不會停歇她凌空的馬蹄,向著理想,向著光明不倦地疾馳。讓我們祝願天馬的征途風和日麗,祝願仁愛善良之人永遠平安!
(以上做於2002年7月8日)
§§補充:道是無情卻有情
前邊說的一些都是一般人能看到的,有冠冕堂皇之嫌。孫大午曾跟別人多次說過,我願意做一個公眾人物,我沒有隱私。那麼我就可以講出我所瞭解的他的全部。
一般說來,企業老總的秘書是個很「曖昧」的職位,給人以充分的想像餘地。也多虧了這樣一個職位,讓我能比較深地瞭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孫大午有一段名言,既是自己的座右銘,也用來教育幹部員工,那就是「不被名累,不為利動,不讓情傷,唯理行事」。還沒到他身邊工作,我就聽愛人這樣宣傳過。我對前兩句不持異議,對「不讓情傷」很是懷疑,難道他是「半仙之體」?
到他身邊工作之後,不由產生一種潛在的挑釁,想看一看這個「半仙」到底如何。多年的文學浸泡,養成我生性浪漫不羈,最厭煩刻板的生活,喜歡「搗亂」。比如我們三口之家都喜歡互相取綽號,每個人都有一大堆,我跟比較熟的人也愛贈他綽號,對於全集團最權威的人物、4、5千人的老總也不例外。我平時不喜歡稱他「董事長」,而叫他「領導」,他命令我加班,就叫他「狠心的資本家」;他發脾氣訓人之後,就叫他「暴君」;他深夜加班工作,我就叫他「苦人」;在他取得某個成功之後,叫他「大牛」,有時候故意把他的名字錯寫成「孫大牛」,還讓他看到。所有的人都對他恭敬有加,對於我的不恭,他可能既新鮮又無奈,無論稱他甚麼,他都一笑,從沒有惱過。他對待我真的是無可奈何。我是一個不稱職的秘書,粗心大意是秘書的大忌,而偏偏是我的「專長」,出差時常常忘記拿某個文件,校對文稿時常常看不到錯字。他訓人是很嚴厲的,可以稱得上雷霆震怒,我看到過他和自己的弟弟發脾氣,簡直驚心動魄,但對於我總是留著幾分的客氣。我總叮囑自己:一定要仔細,一定要仔細,可是還免不了出錯,害得他自己加倍小心。孔子說過:為君子做事很容易,但取悅他很難;為小人做事很難,但取(一段亂碼)
我的刺探成功,緣於他的一次生玻他病了,躺在辦公室的沙發上輸液。他是一個惜時如命的人,一邊輸液,一邊要我找幾個幹部份別談話,在等人的過程中還要神神叨叨地念英語。等把這些都處理清了,他又命令我起草一封信,由他口述,我在電腦上寫,本來我打字就很吃力,可是他還一再要我修改,打印了三次都不滿意,在病床上指手畫腳。我半笑半惱地說:「簡直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你要教訓我就明說。」
他不明白:「此話怎講?」
「魯智深找鄭屠戶打架,先讓他細細地切十斤肥肉,然後又要細細的十斤瘦肉,鄭屠說『難道你存心消遣老子不成?』,魯智深說『灑家就是要消遣你』……」
還不等我說完,他就一陣大笑,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這麼開心地笑。笑過之後半晌,他不再說甚麼,回頭看時,見他眼睛裡有了陌生的東西,他輕聲說,像是自語:「你真的很優秀,真厲害。」
我說:「是誇我,還是罵我?」後來我知道他們徐水人誇獎別人喜歡用「厲害」,而在我的家鄉「厲害」是刁蠻的意思。
「別鬧了,我投降。洪水沖垮別人的堤壩,對洪水有甚麼好處?」他眼睛裡的異樣收了起來,又是一臉的嚴肅。
「洪水將無藏身之地。你放心,洪水有自己的河床,不會橫行霸道。」
「謝謝你。你可以刺探我的一切。」
「你有沒有過情人?」這是我最想問的。
「有過。」
「幾個?」我的話一出口,就感覺自己過份,忙說,「你的夫人饒你?」
「表現在甚麼方面?」
「我和她生了兩個孩子。」
這一次輪到我大笑,生了兩個孩子就代表感情深?真是奇談怪論。
「你不理解,責任和感情結合在一起,才叫感情深。我和她是父母之命,結婚後才戀愛,我感覺這樣的婚姻很穩固。」後來他又給我講起他小的時候遭受的苦難:還不記事的時候就讓父親挑著去討飯;剛會走路,貧病交加,幾次昏倒街頭,還有一次倒在車轍裡,險些讓馬車軋死;在幼兒園因為吃不飽帶領小夥伴鬧事,險些讓阿姨嗆死,還曾遭到壞人的非人性摧殘。講到這些,他流下了眼淚。他說:「這些話從來都沒對第二個人說過,這回你該滿足了?」
我被深深地震驚了,沉默了許久,引用《聖經》上的話來安慰他:「耶穌說:『人如果不是從水和聖靈而重生,就不能進上帝之國。從肉身生(一段亂碼)』我也問你一個問題。你說靈魂有性別嗎?」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有想過,我思索了一下才回答:「我以為不應該有。所有超越物質的純粹情感,都是靈魂的默契。」
他點頭微笑,接著又問:「據說,你是看破紅塵了?」
「不敢說看破,感覺古人悟到的『人生如夢』很碰我的心靈。假如有來世,假如有人安排我再重來一次,我決不再來,永不再來!」我決絕地回答。
「不,我不是這樣!」他激動地坐起來,幾乎把針頭拔出來,揮著另一隻手像是在演講,「我可以把我自己『悟空』,但這個世界和我周圍的人不是空的。我愛這個世界和世界上的萬物,假如有來世,我還要來吃苦受罪,哪怕讓我做一棵小草、做一朵花,或是一條小魚,我都要快快樂樂的,盡情裝點這個世界!」
假如是在電影電視上看見演員這樣做戲,我一定會感覺發冷。可是他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自然的流露,而且只有我一個聽眾,犯不上給我一個人演戲。我聽得淚眼模糊,參禪論道,我低了他一籌。
後來他在一次學校教師例會上曾這樣講:「我曾吃過無數的苦,身上帶著纍纍的傷疤,但是我心中沒有怨恨,我覺得壞人是好人的養料,狂風暴雨是對人生的洗禮。經歷過苦難才更懂得人生的美好,才會懷有一顆感恩戴德的心。我感謝母親給了我生命,感謝大地對我的滋養,感謝狂風暴雨對我的錘煉!我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我要拚命工作、創造,回報這個社會,回報永遠也報答不完的母親、大地以及上蒼!如果有來世,我不做佛,不做仙,不做神,我還要做人,做人是多麼的幸福和美好!」這一段慷慨陳詞都源於那天我們的參禪論道。
關於生與死的問題,我們曾有過多次討論。我說:「我可以為了道義,慷慨赴死。」
他說:「我卻是為了別人,甘願卑賤地活。」
「亡命徒不懼死,更不畏活。『好死不如賴活』,我鄙視。」
「至剛非剛,出死而入生才是更高境界。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
我沒有表面上的服輸,但是冷漠的生活態度悄悄地湧入了活的激情,我自以為慷慨赴死是大勇,在他身上看到了活著是另一種堅俊……(有一段亂碼)……
「不讓情傷」原來不是沒有情。有時候我和女兒通電話,沒大沒小地胡說,他會很神往地傾聽,露出孩子氣的微笑,他也有著細膩溫和的情愫。「不讓情傷」是一種大情大義。他不會為哪一個女人而停留自己的追求,不會因某一種私情失去原則,這就是他的「不讓情傷」。每天深夜苦學英文的原動力是甚麼?是有一天退休了,好攜著夫人劉惠茹周遊世界。是一種藏而不露的浪漫與深情。
我很感謝他給我這樣一個介於上下級和朋友之間的張弛有度的空間,在許多領域我們都能深入交談,他把自己坦蕩地晾給我,我得以解析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也學到了許多東西。可是,世上沒有「免費的晚餐」,我也付出了為「資本家」傷心流淚的代價。
§§「馬失前蹄」的謎底──自殺性爆炸
我反反覆覆在想,到底為甚麼,他跌這個跟頭?我真是想不明白,憑他的法律常識和智慧,怎麼能辦這種事呢?即使稍有法律意識的人都應該清楚這樣做的後果,對於一般「明知故犯」的人只有一種解釋:利令智昏。但是說他「利令智昏」也講不通,這次嚴厲的大搜查,沒有從他的家裏查出黑錢,他家的錢都在公司裡支援企業的滾動發展,他和他的家人也沒有揮霍享受,一如普通職工的衣食住行。這些,全體員工有目共睹,都很服氣。
我翻閱了他今年在幾所大學的演講,慢慢找到了答案。今年孫大午的確是「午」字出頭了,名副其實的「孫大牛」,三月份以來,他在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做了關於「三農問題」的演講,他反覆講:解決「三農」的根本是放開農村,放開農村的土地、金融,讓農民有勞動的空間。放開金融,農村不會亂,不要再把農村的錢吸走建設大城市了,讓農民建設自己的家鄉……同樣的問題他也在《建議出台『臨時鄉村法』》(發表於〈改革內參〉2003年2月)中寫過。他深知農村貸款的難處,他就有碰一鼻子灰的體會,所以他才這樣奔走呼號:放開農村的金融吧,放開吧!但是一時間沒有回應,他只能……這是我的推測,因為我找不到更合適的答案。
他把自己引爆,以期迎來農村錢戶錢莊的自由。我找到這樣的答案,淚水止不住地流淌。耳邊一次次響起他的感慨:
「我對我的親戚說『只要有一口飯吃,就不要搞企業』。」
「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為誰辛苦為誰忙?」
§§尾聲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個人呢?更應該是一個廣闊的世界吧?我就像童話裡的愛麗絲一樣,在幻境中遊歷了一番,結識了一個奇異的「黑桃國王」。
他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一個坦蕩磊落的人。他的坦蕩近乎孩子氣,假如有人向他報告某某的不是處,他會很自然地把報告者說出來;跟人談話如果不投機,他決不會裝得親熱,會直白地告訴人家,讓我們身邊的人都替人家難堪,他還渾然不覺。他具有大智慧而乏奸詐,從不用權術謀略算計別人,無論是打官司還是控告誰,都是明著下「戰書」。
他是一個勤奮節儉的人,從沒有一個休息日,每天工作到深夜,連普通工人的飯後一支煙、二兩老白幹的享受都沒有。一個「可憐的資本家」。
一身正氣、一腔豪氣、滿眼英氣。他不是個完美的人,正在力求做個完美的人。當年萬里覓封侯,
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
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
鬢先秋,
淚空流。
此生誰料,
心在天山,
身老滄州。
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首詞,陸游的《訴衷情》,似乎也透著「不吉利」。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比人與動物的差別還大–這是我寫完孫大午的故事後得出的體會,因而生出對生命的敬畏,對個體生命的謳歌:不管輸不管贏都很精彩。
寫完了這些不著邊際的感慨,我站在我住的四樓眺望遠處公園紅色的屋頂,一群鴿子安詳地剪出一圈圈灰白的波紋,亦真亦幻。暫時沒有機器的轟鳴、人聲的嘈雜,僅僅兩天的時間,客戶給嚇走了三分之二,企業的前途生死未卜。
或許,這個世界上本沒有一個荒原上的奇蹟,本沒有一個叫「孫大午」的人?一切都是我的「隨心而化」,是我在夢遊中邂逅了一個「黑桃國王」。
「我是一個可悲可歎的人物。」
「上天造就我這麼個人,到底為甚麼?」
只有一個蒼涼的聲音在塵世間迴響。
還有一個駝背的老伯,他的三個兒子都「進去」了,媳婦和孫子圍著他和老太太掉淚的慘淡日子,他都沒有耽擱了他的偉大的「工作」,還在騎著他的三輪牽著老黃狗奔波勞碌。
我曾經模仿蘇東坡的詩句跟愛人說:「最愛這裡的水,走遍河北省,大午的水最純淨。『日飲清水三大杯,不辭長做』大午『人。」看起來這是我的一相情願,命運要趕我走了。不知道我的下一處驛站是哪裏,到哪裏再找這麼好的水。
是以為記,給所有知道孫大午其人的人們一個交代,憑我的良心。
轉自北國之春(//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