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竹竿祭的由來
【大紀元10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雅雯專題報導
竹竿祭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五年才舉行一次;這個時候,所有身在異鄉的遊子都得回到部落,以誠心迎接祖靈的造訪。每到祭典高潮的刺球儀式,族人會用長竹竿圍成圓圈,一等到巫師把籐球拋向天空,大家就拿竹竿搶著刺球,熱烘烘的擠成一團,歡愉的氣氛,讓族人的心更加緊密。
台灣目前還保有傳統竹竿祭的部落,只剩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及台東達仁鄉土口村,而土口部落竹竿祭目前已熱鬧開跑,活動最高潮的刺球祭祖大典,將於十月二十五日展開,錯過了這次,可要再等上五年!
竹竿祭迎祖靈 五年僅一回
全台灣的排灣族原住民目前約有六萬人左右,是台灣原住民中的第三大族,分布於南北大武山,即屏東、台東兩縣,根據居住區域和文化異同,排灣族可細分成北排灣、中排灣、南排灣和東排灣。
東排灣泛指的是現今台東境內的排灣族,部落分布於包括達仁鄉、大武鄉、金峰鄉和太麻里鄉等地。達仁鄉土口村中,包含土口、東高、大谷三個部落。其中土口部落是少數仍保有貴族及平民階級分明的部落。
竹竿祭的由來,傳說是排灣族祖先為逃避荒年,將七名子女分散到各地去謀生,並且約定每五年由長者手持竹竿,帶領族人回家團聚祭祖。
各部落輪流舉行的順序則依部落墾拓先後,以及對祖靈虔誠的程度而定,因此部落間舉辦竹竿祭的時間不會在同一年。由於大部分的排灣族部落已流失這項傳統,僅剩屏東古樓和台東土還遵循這項儀式。
巫師阻惡靈 族人製籐球
今年度的土部落五年祭,在傳統祭典方面,將由包秀美、陳枝仔、古秀蘭三位女頭目共同主持。準備活動從十六日就已經展開。大體來說,五年祭活動約分為三階段,即前祭、刺球祭和送神儀式,但實際上儀式的慎重及繁複,絕對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首先,參加者從個把月前就需上山砍伐刺球用的竹竿,採取竹籐、樹皮,來製做天神、地神、穀神、河神、獵神的五顆籐製福球。此外還要布置刺球台,和製作刺球竿,刺球竿還會依刺球者身分的尊卑,而有階級差別,例如竹竿的長度、雕飾及刺針的多寡。地位愈尊貴的貴族,竹竿也愈長,當然雕飾和刺針也愈多。
祭典活動進行之前,巫師還得到部落各個聯外道路上,設置路障、搭竹棚,並施法進行「吉喀稱」儀式,以阻擋惡靈進入部落。接下來,祭師則會率領各頭目與貴族,前往祖靈屋為孩童神祭拜,招請山、水、風、火、穀諸神庇護村落。
激烈刺球賽 祭典最高潮
終於要進入祭典最高潮的階段了,也就是刺球祭。早年的刺球祭充滿神秘意味,甚至關係部落未來吉凶,而今的刺球活動神秘色彩不再,如同東排灣族人的運動嘉年華會。
雖然祭典的神秘意味少了些,但是卻更加熱鬧趣味。當籐球被拋上天際,大家一股腦兒聚神望向天空。參賽者每個人的手都得使出吃奶的力氣,撐著十幾公尺長的竹竿,左右晃來晃去,一心想要刺中那顆不過十公分大的籐球。
圍觀的大夥在一旁乾著急、狂吶喊,每每有人刺中籐球,總會掀起一股熱烈的掌聲,若五顆象徵福氣的籐球全部被刺中,未來五年族人將會平安、健康,沒有災難,所以能連續刺中兩球的人,簡直就是超級英雄!
祭典的最後是送神儀式,但這一定得到部落外緣舉行,還得把祭品留在路旁草叢中,任何人都不得回頭觀望。族人可以一起大唱祝福歌、大跳送神大會舞,與祖靈分享祭典圓滿成功。(//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