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孟娟、王曉玲、唐在馨╱台中報導〕位於台中市七期重劃區精華地段的惠來考古遺址昨天有重大發現,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考古人員挖掘出距今約一千三百年前的男童骨骸,屬「番仔園」文化,科博館相信找到聚落的希望濃厚,該具骨骸也是高度開發的台中市區內,首度發現的史前考古人類骨骸。
惠來遺址位於中市七期重劃區的精華區內,附近大型百貨公司林立,古根漢美術館預定地也在附近,民間各式土地開發案正蓄勢待發,科博館預定十月份前進古根漢預定地試挖確定遺址範圍;針對考古遺址連續有重大發現,台中市長胡志強指出,除非遺址找到類似「兵馬俑」等重大文物,有「原地保存」必要性,否則不至於影響古根漢等開發案推動,且古根漢預定明年才動工,現在試挖影響不大。
昨天在惠來遺址發現的人類骨骸長一百卅公分,科博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指出,骨骸臉朝下,且雙手臂向後在盆骨間交叉,是番仔園文化典型的俯身葬男子葬法,根據牙齒判斷,已長出臼齒,推斷應是五歲以下的男童。
何傳坤指出,已在大甲、大肚山台地發現的番仔園文化,約距今二千年前,俯身葬是番仔園文化的重要習俗,但當地的俯身葬均是葬在食物貝類堆上方,但在台中市出土的骨骸上方貝類極少,推測年代較兩地晚,約距今一千三百年前。
何傳坤說,目前沒有俯身葬的習俗傳承至何時結束的資料,只知約距今四百年前,漢人移入後埋葬方式始出現改變採棺葬;初步可判定番仔園文化與中部平埔族巴布薩有關連。
昨天考古人員也在骨骸附近發現有陪葬品,包括利用魚骨磨成的項鍊及類似玉佩的石頭裝飾品,且男童骨骸四周以石頭圈圍起來,前方另有一堆石頭,像是墓碑功能,可證明這具男童遺骸並非亂葬,而是在家人的不捨下慎重埋葬。
雖僅挖掘到一具骨骸,但何傳坤相信已找到遺址的墓葬區,且因番仔園文化墓葬特色是改住家附近埋葬,他認為骨骸的出土,透露出聚落應就在附近的線索,若找到聚落,將更能清楚當地與後續文化發展的關係,意義重大。
不過,與探勘遺址僅一圍牆之隔的公有水利地,已外租給民間,今天將動工興建汽車旅館,引起科博館人員緊張,擔心其中的珍貴文物可能被開發破壞,昨天也引起市議會關注,因該土地屬水利會所有,非市府管轄範圍;中市文化局長林輝堂承諾,將派人前往監工,了解是否挖出文物,隨時搶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