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29日訊】陶瓷老街—文化路古宅—-現代陶藝展
說起台灣的陶瓷產業與文化,很難不聯想到台北縣鶯歌鎮在陶瓷發展史上的宏偉地位,在陶藝的薰陶下,不但擁有全台灣第一座先進的鶯歌陶瓷博物館,再加上經濟部商業司精心規劃的陶瓷老街,讓原本質樸的地方小鎮,成為豐富的人文景點。
同時,由鶯歌陶瓷博物館主辦,本報與英文台北時報協辦的「亞太地區國際現代陶藝邀請展」也於黃曆新年期間展出,更為鶯歌陶瓷一日遊增添精彩內容。
鶯歌的陶瓷發展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泉州磁灶鄉人吳鞍渡海來台,輾轉遷移到鶯歌尖山埔一帶,利用鶯歌鎮的黏土作原料,以當地的相思木為燃料,促成鶯歌陶瓷業的萌芽。
爾後經過鶯歌人陳斐然家族的企業化經營及許自然、陳泉興、邱和成等人的發揚光大,更確立鶯歌製陶產業的歷史地位。
走入陶瓷博物館,從服務台、置物櫃到廁所的洗手台,不難發現陶博館內部大量地運用陶土的特性,並一一轉化為兼具現代藝術與實用功能的裝置,讓人驚異於陶土功能的變化多端。
身為全國第一座陶瓷博物館,館內肩負著陶藝教育的功能,其中主題常設館就設置五個主題區,由陶瓷如何而來的傳統製陶技術開始,展現台灣陶瓷發展的歷史,同時又能穿越鶯歌陶瓷之路的艱辛歷程,突破時空限制,探索史前及現代的陶瓷面貌,最後再進入精緻陶瓷的領域,了解陶瓷將在精密科技年代所扮演的科技地位。
在講述鶯歌鎮陶瓷發展的展場裡,設計師用一座會散發熱氣的火紅磚窯,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進入老師傅口中的鶯歌陶窯,親自模擬「台灣景德鎮」的古老場景。
常設館中最要細看的是台灣陶瓷發展的展場,這裡除了陶瓷歷史之外,最讓人驚訝的是大批的陶藝收藏品,不論是信仰用的神像、日常用的陶藝製品及建築用的磚瓦設計、廟宇裝飾的交趾陶,都具有一種歷經時代滄桑而保存下來的質樸之美,幾乎都是全台灣陶藝收藏家的珍藏品,每一件都很值得細細品味。
常設館之外,館內也有特展室專門展示現代陶藝作品,讓陶土走出既定的實用功能,發展出獨特的美學創作,這些作品在手感及視覺上的美,都不是其他創作材質所能取代。
陶瓷老街
成功轉型帶動觀光
曾經風光一時的鶯歌陶瓷產業,在日本市場紛紛轉向大陸窯廠採購後,鶯歌的窯廠也面臨極大的衝擊,因此發展精緻陶藝及文化觀光便成了鶯歌鎮轉型的重點。在經濟部商業司的輔導下,陶瓷的發源地目前已規劃成以觀光為主的陶瓷老街形象商圈,匯聚一百零五家商店,提供各式陶藝製品。走出鶯歌火車站,沿南下的鐵道步行一公里左右,原名尖山埔路的陶瓷老街讓人一眼就認出來,入口上坡豎立四座仿煙囪的鐵塑藝術品,還有一座象徵鶯歌陶瓷精神的老煙囪。
融合歐洲風格的陶瓷老街,每天十二點以後就禁止車輛進入,遇到例假日更是全天候管制,旅客大可放心地在街上自由逛街,不論是欣賞現代化的陶藝創作品,或選購日用的陶製器皿,此處提供的購物環境既多元又豐富,就算肚子餓了也有結合陶藝與美食的複合式餐廳,提供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