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23日訊】教育部昨日公佈「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確定「認識台灣」等台灣史地教材將自國小延伸到國中,融入國中社會領域課程中。
據自由時報1月23日報導,閩南語及客家語的音標教學將延後到小三實施,原住民語雖將持續在小一進行音標教學,但鑒於原住民語種類繁多且未必具體文字化,因此刪除「識字與寫字能力」等能力指標,不再強制要求學生必須會讀會寫原住民語。
相對於以往國中實施「認識台灣」正式學科課程,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只在小學階段註明須學習台灣史地,引發學者質疑,造成「認識台灣」教材在國中教學中被完全忽略,因此此次「社會」領域綱要中,明確規範國中課程須加強台灣史地教學,認識台灣教材須融入國中課程。
綱要中規範,未來小學的社會課程應著重於教導學生「認識今昔台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國中課程中,則增列應「認識台灣歷史的發展過程」,至於在中國歷史部分,也應加強「認識中國歷史的發展與其與台灣關係的流變」,重新以兩岸關係的互動觀點去教授、詮釋中國歷史,並進而了解「今昔台灣、中國、亞洲及世界的互動關係」。
在鄉土語言教學部分,除先前已公佈將閩南語、客家語的音標教學自小一延後到小三實施,教育部也再度宣佈,不會統一訂定音標,而由各縣市級學校使用當地慣用的音標進行教學。
社會領域召集人、淡江大學教授黃炳煌教授指出,社會綱要的修訂,主要是回應教育部本土教育委員會有關國中階段台灣史較弱的疑慮,建議國中的台灣史,以求與中國歷史及世界史等量齊觀,因此在國中階段增列認識台灣歷史,諸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以符合小學時學習「從台灣看台灣」、中學時擴大眼光到看「台灣與世界互動」的關係。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