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中國和俄國的八個不同

曹長青

人氣 4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15日訊】1989年中國爆發了天安門事件,上街游行示威的學生和市民,主要訴求是反腐敗,要求政治改革。但這場民主運動,被共產党的坦克鎮壓了。

1991年,蘇聯帝國崩潰,俄國人結束了共產主義。在隨后的十多年中,俄國和中國走了不同的道路:俄國“先政治改革,然后經濟改革”;中國是“先經濟改革,不知道什么時候政治改革或是否改革”。過去十年來,俄國和中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做一下比較,可以更清楚看出兩條道路的优劣,兩國前景的不同:

第一,在社會制度上:

中共剛剛結束十六大,江澤民把“總書記”的頭銜交給了胡錦濤。不要說中國迄今為止根本沒有多党競爭和全民直選,即使中共党內權力轉移,也完全是黑箱作業。前《紐約時報》駐北京采訪主任紀思道(NicholasD.Kristof)在11月19日的專欄文章中說,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其實中國有“三個謊言”,所謂十六大選舉、胡錦濤接班、江澤民交權,實質上都是假的。共產党的民主仍是“你民我主”。

而俄國在結束了共產制度之后,迅速實行了多党競爭的民主選舉;并在1993年用全民公決方式,通過了俄國新憲法(廢除了共產憲法)。在過去12年中,俄國已舉行了兩次總統全民直選。憲政民主的一個重要理論是,第二次選舉才意味民主制度的真實。俄國的民主正走向真實和完善。而且俄國還舉行過兩次全民公決,五次國會選舉,以及全部89個地區的(每個地區三次)州長選舉。俄國人通過選票,開始進入有選擇權利的“人”的生活,而不再是《動物農場》

選舉還保證對最高領導者權力的監督,對重大政策的約束。因為選民不會給國家領導人一次次胡作非為的机會。正如憲政學者所說的,民主即使不能創造最好,但它至少可以避免最坏。而且人類的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民主才會帶來社會的真正穩定,并促進經濟的長久發展。目前全球人均收入超過三万美元的國家,全部都是實行選舉制度的。11月12日由美國傳統基金會(HF)等公布的《2003年經濟自由排行榜》,前15個國家,除香港和新加坡這兩個城市國家和地區外,其他13個都是民主國家。它至少可以為民主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提供一個注腳。

第二,在新聞和言論自由上:

民主至少有兩個最重要的內容,一個是定期、公平的選舉;另一個是新聞自由。俄國不僅進行了上述的選舉,還有了私營報紙、電視、電台和刊物,人們開始享受空前的言論自由。

前年俄國發生核潛艇沉沒事故時,俄國的私營媒體對普京總統的批評相當尖銳。俄國著名政治周刊《Itogi》資深記者葛森(MashaGessen)甚至還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嚴厲譴責普京說,“俄國人不能忍受蘇聯時代制造的所謂最好潛艇,更不能忍受蘇聯共產時代喂養大的‘高級官僚’普京。”

在不久前莫斯科人質事件時,俄國的媒體更是口無遮攔地對普京和政府決策等進行評論。不僅報紙,俄國的電視節目,也可以自由的模仿、嘲諷、甚至丑化普京。《紐約時報》今年3月24日曾刊出俄國電視上的“Kukly”政治諷刺節目的畫面,上面是扮演普京的人打扮成馬戲團小丑模樣。該報說,這种諷刺政治領導人的電視節目在俄國相當受歡迎。

11月7日,在十月革命周年日,莫斯科廣場有几千人(多是老人)舉著列宁、斯大林、阿拉法特、薩達姆的畫像,怀念革命和血腥。什么樣的俄國人現在都可以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政治見解。

而中國雖然現在有2,050家報紙,并成立了17個“報業集團”,但所有的報紙都是國營的,編輯記者都是領取政府工資的國家干部。中國沒有一家真正獨立的報紙、電視等媒體。而沒有獨立,就不會有客觀和真實。

在中共十六大閉幕那天,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社論說,“中國的電視就十六大播發了很多小時的節目,但沒有任何評論,來探討中國最高權力是不是轉移,怎么做出的決定。”英國BBC的評論則指出,“看中國新聞媒體對十六大的報道,可以用‘聲勢浩大,鋪天蓋地’來形容。但是從報道內容和方式可以看出中共對新聞媒體控制程度之高。媒體對江澤民‘三個代表’的贊揚,如同在試圖讓人相信錢幣的确只有一面。”

別說對中共十六大,即使對石家庄大爆炸案、江西煤礦倒塌案、南京早餐中毒案、楊斌被拘留案等等社會新聞,中國的報紙也沒有獨立報導和評論的自由。中國的50多万新聞工作者,在本質意義上仍是“党的耳目和喉舌”。中國媒體的主要功能仍是維持共產党的統治,而不是大眾公器。

第三、在司法制度上:

在中國,共產党既是立法者(國會),又是釋憲者(憲法法院),同時又是執法者(政府)。西方民主國家是三權分立,三种權力互相制衡;中國則是法官、檢察官、警察三种職能和角色都是一個人。因而所謂“以法治國”完全是假的。

而俄國從1993年立憲之后,就改用了“陪審團”制度,建立了獨立的司法、立法體系。今年7月1日。俄國國會通過了新的法律,對原有法律進行了大手術,增加了律師和法官的權力,削弱和限制了政府檢察官的權力;同時更加重視“證据”。

這個新法律被《紐約時報》稱為俄國法律系統的“革命性變化”。俄國總統普京對這次法律修改相當重視,他把原來共產俄國的法律稱為“專制的法律”,因而任命他的副幕僚長主持這項法律修改工作,對原來的法律做了3,500處修改,其中有100處是曾研習法律、做過律師的普京總統親自修改的。

這個法律通過后,普京政府將提供15億美元,培訓和雇用更多的法官,提高法官工資,計划在今后四年之內,把俄國的法官人數增加到五万人(現有一万八)。

第四,在對外政策上:

正是因為有了定期選舉和新聞自由,才使俄國的對外政策走向現實主義,放棄了意識形態的主導。俄國不僅不再把美國和西方視為敵人,不再反對北約東擴,還歷史性地建立了“俄國□北約理事會”,要融入西方。這次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的北約首腦高峰會,又有七個國家加入了北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立陶宛三國),從而使北約達到26個成員的歷史最大規模。正是由于俄國對北約和美國都采取了現實主義的合作立場,北約的東擴才成為現實。在911事件發生后,第一個給美國總統布什打電話表示堅定支持反恐的就是俄國的總統普京。

而江澤民政府雖然也表示支持美國反恐,但很多西方專家都指出,中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利用反恐來鎮壓新疆的獨立運動和人權呼聲。北京曾熱心組織“上海五國”等區域集團,主要戰略目標是和美國抗衡。正是這种以反美、抗美為目標的對外政策,才導致北京在國際舞台的孤立。無論北約高峰會,歐盟年會,還是全球八大工業國會議,都沒有江澤民的份儿。

第五,在軍事政策上:

俄國的另一個明顯變化是軍事政策,不再謀求帝國角色,而是削減軍費,把資金用到經濟上。在共產蘇聯時,俄國的軍費開支高達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32%,現在則削減到僅占5%(美國現在占3%強)。當年蘇聯有400万軍隊,1996年削到170万,今年又削減到100万,預計明年將削減到65万。

蘇聯原來有一万多枚核子導彈,不久前俄國總統普京訪美達成協議,俄國將在今后10年把導彈最低削到1,500枚(將比美國少200枚)。俄國并在今年通過議案,將在2001年廢棄實行了三百年的強制募兵,而實行像美國這樣的完全志愿兵制度。去年,俄國自有歷史以來,第一次實現了教育經費超過了軍費開支!

和俄國相比,中國則完全是另外一幅圖畫:中國雖然也在削減軍隊規模,但迄今仍保持有250万軍隊(是俄國的2.5倍,是美國的1倍)。而且一直在增加軍費開支,据美國國防部7月12日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國去年的軍費開支比上年度增加了17.6%,實際軍費開支已接近650億美元(而俄國軍費開支去年是130億美元)。

另外,中共大力發展中短程導彈,部署在台灣對面沿海;并致力發展長程洲際彈道導彈。其軍費開支不僅在過去几年歷年增加,并且遠遠高于對教育的投資。像俄國那樣對教育的投資超過了軍費開支,對中國人來說只能是個遙遠的夢想。

第六,在經濟改革上:

中國雖然在過去20多年也在進行經濟改革,但基本是小心翼翼地做邊邊角角的調整和改革,而不是真正從所有制上進行變革。所謂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就是一定的市場經濟加官商勾結,瓜分國家財產。在經濟“雙軌制”下,必然公私混合,產權不清,結果是日益泛濫的全民性腐敗。

最近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第三富”的遼宁企業家仰融,因与當地政府發生公司產權糾紛而被迫逃到美國。仰融所領導的公司,像中國的其他很多所謂民營公司或鄉鎮企業一樣,都是產權不清,它們的所謂“民營”性質實質上是假的。

目前中國國營企業改革的速度是,每年改革100個大企業。但中國有大型國企一万家,按照這個速度,得要100年!而且還不是把它完全私有化、市場化的徹底改革。

但俄國卻很早就對國營經濟做大手術(一次性私有化),被稱為“震動療法”。當年不少中國知識人不看好俄國的大刀闊斧私有化,熱衷中國式的保守療法。但今天來看,俄國的手術不僅成功,而且術后恢复很快。

1991年,俄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只有5%的產品來自私營企業,今天,這個數字上升到占70%!僅以圖書市場為例,現在俄國書店里80%的書都是私營出版社出版的,索爾仁尼琴、薩哈羅夫、納博科夫、帕斯捷爾納克和哈耶克、凱恩斯等的作品都擺在大型書店里。

私有化刺激了經濟活力,過去兩年,俄國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5%,今年2月,俄國的石油生產第一次超過了沙特阿拉伯,達到每天728万桶。目前俄國石油產量已占全球石油市場的10%。俄國不僅糧食自足,而且還有能力出口500万吨。

1917年列宁奪取政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土地國有化,建立蘇維埃集體農庄。今年7月,俄國通過議案,把土地還給人民,將5億4千8百万畝農業土地(相當4個法國的面積)私有化,人們可以擁有土地,自由買賣。而且外國人也可以從俄國人手里購買或租用(租期49年)。俄國下一步的私有化目標是國營的煤气、電力、鐵路以及由國家提供的養老金等。

而且俄國還實行了大幅減稅的政策,去年初俄國把個人所得稅從30%削減到13%,企業稅從35%削減到24%。俄國的個人稅收是整個歐洲除了愛爾蘭之外(12%)最低的。結果俄國政府去年收上來的稅卻比減稅前增加了50%,因為減稅刺激了經濟,企業和個人的收入都增加了。

現在俄國的盧布不僅价值穩定,外匯存底已增加到385億美元(中國外匯存底現為2,122億美元)。俄國的經濟前年增長8%(和中國當年相同),去年增長5.5%;今年預計為5.2%。去年11月12日《華爾街日報》社論“俄國的复興”贊賞說,現在俄國的狀況可能是彼得大帝時代以來最好的。

第七,在人民生活品質上:

1988年,蘇聯有4,300万人(每6人有1個)每月收入不到75盧布(相當7點5美元)。据“世界銀行”的數字,1999年俄國人均收入已達2,250美元。而中國去年的人均收入是880美元,不到俄國人的一半。捷克、波蘭現在人均收入都超過5,000美元;連敘利亞的人均收入都是中國人的三倍以上。

1990年,每100個俄國家庭有汽車19輛;去年增加到42輛,今年預估將增至52輛,即超過一半的俄國家庭擁有私人汽車。

据《紐約時報》11月5日引用的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中國現在私人擁有汽車800万輛,平均每百人有0.6輛。

在有900万人口的莫斯科,250万人擁有手提電話;過去兩年,俄國使用電腦上网的人數增加了40%。

中國在過去几年使用電腦上万的人數也在激增,現已有五千万人上网。但中國政府卻嚴厲控制网絡,設立网絡警察和“防火牆”,限制信息流通。中國人上网看什么,不看什么,都由政府決定。而俄國政府從沒有設立什么“防火牆”,俄國人可以自由在國內网絡發表言論,并自由地流覽海外网站,下載包括任何政治內容的信息。

共產時代,俄國沒有一個私人的慈善机构;去年,俄國的私人慈善机构已達到7万個。2000年俄國的大學比蘇聯時代增加了75%,大學生增加了50%。1991年,在有近三億人口的蘇聯,只有50万人旅行過;在分出去14個國家之后,只剩下近1億半人口的俄國,去年有525万人出外旅行。

第八,在人口和國民素質上:

俄國的土地面積大于中國,但人口只有1億4千5百万,只是中國的九分之一。俄國的石油出口現已占全球市場的十分之一;而中國從1996年起就能源不足,依賴進口石油。

中國13億人口,多數在農村,城市人口僅占32%,而俄國的城市人口占73%(接近美國的77%)。

俄國這樣少的人口(和中國比較),這么大的幅員,這么多的城市人口(農村人口不到三成),再加上民主的制度,私有化的、更加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對政府和政治人物有監督制約的自由媒體,以及言論自由和信息的充分流通等等,都為一個民主、自由、強大的俄國的崛起提供了條件。但愿中國人以前常說的那句話能成為現實:“俄國的今天是中國的明天”。

(載《動向》2002年12月號)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紀元專欄】林念:中華英雄和大漢英雄
石油流向影響俄羅斯的外交政策
俄大亨將為車臣特使代付英國的法律費用
車臣軍閥拉多耶夫死於獄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