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詩詞常識

【詩詞常識】 (四) 押韻

(//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12日訊】中國過去讀“私塾”或者在家里讀書,從三歲起就可能讀一些諸如《聲律啟蒙》或者《訓蒙駢句》之類的詩詞啟蒙書。小孩子扯開喉嚨大聲讀“云對雨,雪對風,大陸對長空,雷隱隱對霧蒙蒙”[1]或者“天轉北,日升東。東風淡淡,曉日蒙蒙。”[2]天長日久讀得多了,再加上做對子的練習,自然就知道哪些字押哪一個韻,哪些是平聲字、哪些是仄聲字。但這种從感性入手的辦法顯然不是成年人學習詩詞的好方法,因為成年人理解力強,從理性上入手就快得多。

從隋朝開始,直到近代中國使用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以前,中國人學詩詞都是以“韻書”為唯一的准繩,包括對“押韻”這一個術語的理解,都沒有一個簡單可行的“构造性定義”。說兩個字是押韻的,就等于說它們在韻書里屬于同一個韻部(同韻的字放在一起就稱為一個韻部)。隋朝陸法言著《切韻》,那就是中國韻書的開始;在唐代天寶末年又經刊正為《唐韻》,后來改名為《廣韻》,一共有206個韻部,成為唐宋詩人寫詩詞的依据;直到元初,才有比較簡化的《平水韻》,把原來的206個韻部縮減到107個韻部。這部書從元代以來就一直是最流行的韻書。[3]

但按我們今天對“韻”的理解,《平水韻》仍然太繁雜,而且与現代漢語讀音不完全吻合。比如其中的“一東”和“二冬”兩個韻部,我們今天看來就沒有必要分成兩部,因為“東”和“冬”現在完全是同音字,類似的還有“魚”和“虞”等等。反過來,該書中屬于同一韻部的字,我們現在的讀法又不同韻,比如“飛”和“稀”等字。可見按照韻書學押韻的方法不但是出力不討好,而且干脆就是行不通的了。因此,我們在詩詞押韻這個問題上還真要大刀闊斧地徹底改一改,力圖使其簡單而合理。

基于漢語拼音方案中對漢字讀音的“聲母”和“韻母”的分析以及古人對漢字同韻字的研究,我們總結出兩條最簡單可行的規則,使得只要能按漢語拼音讀字音的讀者都能掌握現代漢語的押韻方法。

第一條:兩個或多個漢字,如果具有完全相同的韻母,它們就屬于同一韻部的字。

這一條規則非常簡單,對于熟悉漢語拼音的人,一眼就能發現這一類同韻字,不熟悉的人也只需一本用漢語拼音或者注音符號注音的漢語小字典就可以了。這條規則大大減少了韻部的數目。不過,這條規則還沒有把所有同韻字全部放入同一韻部中,因為有些同韻字可能會具有不同的复合韻母。因此,我們有下面的規則作為第一條的補充。

第二條:我們把韻母“i”、“u”和“ü ”叫作“半韻母”:它們被放在其它韻母之前組成复合韻母時,可以被算作聲母。

這一條規則的合理性來自漢語拼音的拼寫規則(這里不細論了),并進一步減少了韻部的數目,因為不滿足第一條的同韻字可以用此條規則放入同一韻部中去。比如“沙”和“花”,雖然具有不同的韻母“a”和“ua”,但把“u”算作聲母后,它們就具有相同的韻母“a”了,再根据第一條規則,它們就是同韻字;同樣的,“媽”和“家”,其韻母為“a”和“ia”,把“i”算成聲母后就有相同的韻母了。

憑這兩條簡單的規則,讀者熟練運用后就能在寫作中解決現代漢語詩詞押韻的全部問題,并且不用查甚么韻書、韻表之類的參考書,只要有本漢語拼音或者注音符號標音的漢語字典就行。不過,對于漢語拼音方案不太熟悉的讀者有時還可能碰到一些麻煩。比如“讀”和“酒”,它們的韻母分別為“u”和“iu”,按上面第二條規則,就是同韻字了,為甚么讀起來并不押韻呢?這個問題來自漢語拼音中為了簡化拼寫而作的規定,并非我們的規則有錯。這里的“iu”是“iou”當前面有聲母時的簡寫,因此“酒(jiu)”實際上是“酒(jiou)”,當然和“讀(du)”不同韻了,但它卻和“手(shou)”是同韻的。為了不熟悉漢語拼音方案的讀者也能順利運用上述規則而不碰到這一類麻煩,我們把可能產生的這類問題寫在下面的注解中。

第一注:韻母“in”和“??”是“ien”和“ü en”的簡寫,因此它們產生出的字是和“en”產生出的字同韻的;同樣的原因,“ing”和“eng”產生的字是同韻的;當前面有聲母時,“iou”,“uei”和“uen”分別簡寫為“iu”,“ui”和“un”,因此,當前面有聲母時,“iu”和“ou”產生同韻字,但不和“u”產生同韻字,“ui”和“ei”產生同韻字,但不和“i”產生同韻字,“un”和“en”產生同韻字;

第二注:韻母“ie”和“ü e”中的“e”和單獨的“e”是兩個不同的音素,前者在單獨寫時實際上是“ê ”而不是“e”,只是因為漢語語音中不單獨使用“ê ”這個韻母,因此在构成复合韻母“iê ”和“uê ”時就把“ê ”頭上的標音符號“^”省去而成了“e”。這一來“ie”和“ü e”產生同韻字,但它們中任何一個都不和“e”產生同韻字。這一問題就只是一個符號而引起,因此許多人弄錯了也不知道原因。不過,對于使用注音符號的讀者來說,他們卻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用“ㄜ”來表示“e”,用“ㄝ”來表示“ê ”,并不存在因符號省略而帶來的麻煩。

第三注:有的特殊聲母可以使某一不同韻母產生同韻字。比如“f”与韻母“eng”合起來讀“feng”,它卻和韻母“ong”產生的字同韻,試讀“風”和“東”,它們是同韻。這种例子似乎很少,筆者只注意到這一例,如果讀者另有發現,請寄來大家共同分享。

迄今為止,我們對平仄和押韻的處理方法,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簡單而又确實可行的。按照我們所定的這些簡單原則,再加上下一次要講的五七言格律,你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詩作滿足格律的要求。但我們要強調的是,你卻不能因為別人(特別是古人)的詩詞不滿足我們給出的原則而斷定別人的作品不合格律。因為古人,甚至現在許多寫舊體詩詞的人,仍然使用某些字的古音,這种讀音就与它們在現代漢語中的平仄和韻部有所不同。

現在我們就用已知的兩條規則來看一看格律詩的押韻情況,為下一次要講的格律詩的規律准備一點感性認識。

例1.觀察下面五言詩中每一句的最后一字,看哪些字是同韻的;對于同韻的字,再看它們的平仄是否也相同。

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2.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

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

好去莫回頭。

3.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

長風几万里,

吹度玉門關。

4.山中(王勃)

長江悲已滯,

万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第一首里,光(guang)、霜(shuang)、鄉(xiang) 三字同韻(根据兩條規則),它們都讀平聲;

第二首里,秋(qiu)、頭(tou) 兩字同韻(根据兩條規則和第一注),它們都讀平聲;

第三首里,山(shan)、間(jian)、關(guan)三字同韻(根据兩條規則),它們都讀平聲;

第四首里,歸(gui)、飛(fei)兩字同韻(根据兩條規則和第一注),它們都讀平聲。

例2.對下面的七言詩作同樣的練習。

1.回鄉偶書(賀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儿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2.清平調詞三首(一)(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第一首里,衰(shuai)、來(lai)二字同韻(根据兩條規則),它們都讀平聲。但回(hui)讀古音是回(huai),因此按古音也是同韻的,也讀平聲;

第二首里,容(rong)、濃(nong)、逢(feng)三字同韻(根据兩條規則和第三注),它們都讀平聲。

練習:對下面的五言詩和七言詩,仿照上面的兩例作練習。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与君离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已,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2.送梁六自洞庭山(張說)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

心隨湖水共悠悠。

注:

[1]《聲律啟蒙》“一東”部;

[2]《訓蒙駢句》“一東”部;

[3] 顧炎武:《音學五書》;

上一次練習的參考答案:

1.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平仄結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注一]

仄仄仄平平

2.答人(太上隱者)

偶來松樹下,

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

寒盡不知年。

平仄結构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3.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平仄結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注二]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一] “看”字有平仄兩讀,這里讀第一聲;

[注二] “夕”字古讀仄聲;“斜”讀音“xia”第二聲。

觀察以上三首小詩的平仄結构,可以看出:在第一和第三首詩里,它們的第一、二兩句和第三、四兩句都是相對的;而第二、三兩句是相粘的。在第二首詩里,任何相鄰兩句之間都是相對的。

—–轉自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