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康港劉影】

九旬攝影師往返交通三小時 堅守一甲子影樓

文、攝影/劉永康
如今已92歲的美姿華攝影室老闆陳崑泉,堅守一甲子影樓。(劉永康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1964年開業的美姿華攝影室,距今已一甲子的年華,隱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棟不起眼的唐樓內。老闆陳崑泉老先生(陳師傅)如今已經92歲,只要有客人預約拍攝,他就會從屯門的住家,途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長途跋涉來到香港仔店面。

陳崑泉師傅仍保留傳統拍攝模式,操作菲林相機。(劉永康提供)

早已經聽聞美姿華攝影室的大名,小弟決定認認真真地帶領一家四口,拍一張全家福。也希望小孩子可以體會到老一代的攝影和場地。今年6月底,小弟致電美姿華老闆陳師傅,他中氣十足回覆,答應為我們拍攝家庭照。跟他約定日期時間後,小弟一家提早到達,沒想到陳師傅已經坐在攝影室正中等待我們到來。

古色古香的舊式影樓。(劉永康提供)

陳師傅外表像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談笑風生,行動自如。當他跟我說他已經92歲高齡時,我真是目瞪口呆,外表完全看不出年過九十。他告訴我,現在什麼都好,就是行動有點「撠」,原來他曾經因意外需要更換人工臗關節,在他來說,那時八十多歲做這大手術,風險頗高,但他仍然能挺著,的確相當厲害!

美姿華在1964年開業。原來陳師傅一開始並不是當攝影師的,他起初是一位無線電工程師,這地方是他們家族的物業。後來輾轉地租客不再承租,父親見他又喜歡攝影,於是這商用單位搖身一變,變成美姿華攝影室,陳師傅在這裡開業,一做就是60年。陳師傅說,有一段時間,他還有一家攝影室在田灣,前鋪後居,香港仔這間交給伙計營運,後來伙計難找,陳師傅最後留著香港仔這個攝影室到現在。

1964年開業的美姿華攝影室,隱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棟不起眼的唐樓內。(劉永康提供)

跟陳師傅聊天,實在太過癮!跟他談及拍攝人像的美學時,他拿出幾本相簿,看同一位模特兒拍的每張相片循序漸進地說他的審美標準,由謂何不合格到謂何100分,不單只是相貌和感覺,他有一套基本的管理系統觀察模式,和怎樣教導模特兒自我心態和姿勢的調整,絕對不簡單。

陳師傅分析攝影來頗有心得。(劉永康提供)
陳師傅十分健談,拿出相簿分析拍攝技巧。(劉永康提供)

陳師傅對氣功也有不少心得,他跟我說,每天要練氣功,影相按快門也要用氣功,小弟也跟他學了一招半式,的確自我能放鬆,頭腦可瞬間得到清醒,不錯。可能這個就是陳師傅的養生之道,看他現在已年過九十,但心態和衝勁跟小弟差不多,甚至更年輕,小弟真要多多向師傅「偷師」。

陳師傅現居屯門區,當有預約時才會返回攝影室工作。車程實在花了他很多時間,但見他當幫人拍照時非常認真又陶醉,寓工作於嗜好和娛樂,這實在是令人羨慕的美好事情,乘交通的時間已經不是什麼回事了!

陳師傅仍堅持用菲林攝影。(劉永康提供)
布景板的控制鍵。(劉永康提供)
陳師傅分享攝影心得。(劉永康提供)
陳師傅在設置燈光。(劉永康提供)
陳師傅在設置燈光。(劉永康提供)
充滿懷舊氣息的美姿華攝影室印章。(劉永康提供)
店內懸掛的人像攝影樣板。(劉永康提供)
不同尺寸的切割板。(劉永康提供)
店內懸掛的人像攝影樣板。(劉永康提供)
如今已經年過九旬的陳崑泉師傅,仍然老當益壯。(劉永康提供)

攝影師簡介:
劉永康(阿康)是一位攝影人,自1994年開始攝影之旅,專長於香港的紀實、街頭和廢墟攝影,以「老香港」為主題。他的作品經常捕捉香港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會動態。創辦攝影專頁「Hong PICs – 康港劉影」,著有廢墟攝影集《The Faded Glory》。

——原載香港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位於上環蘇杭街,有著百年歷史的涼茶老店「源吉林」總店。(劉永康提供)
    一個平日的下午,小弟經過上環蘇杭街,看見有百年歷史的涼茶老店「源吉林」總店開着,二話不說,走進去見識見識!
  • 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秀令人目不暇接,當中多套旗袍出自於資深旗袍師傅殷家萬之手,已達八十八歲高齡的他,仍堅持工作,迄今已步入旗袍行業七十五年,得悉今年九月他將榮休。
  • 7月30日,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特別企劃香港電車120年特輯,將分為三期出版,分享香港電車的前世今生。(大紀元製圖)
    香港電車,以獨有的雙層有軌電車穿梭港島,見證著百年的歷史變遷。滄海桑田,填海後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原本沿海行駛的電車變成了在高樓間穿行。今年7月30日,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特別企劃香港電車120年特輯,將分為三期出版,分享香港電車的前世今生。
  • 今期繼續講述百年電車發展歷程,尤其是當下仍然活躍在電車軌道上的古董派對電車以及仍載客中的古董120號電車,有幸搭乘,宛如穿越時空,回到舊時光。(大紀元製圖)
    「叮叮——叮叮——」香港電車以特有響鈴聲得名「叮叮車」。自1904年來,在港島區特定的電車軌道行駛至今,見證著香港的歷史變遷與城市發展,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年,「紀載香港」欄目專訪香港電車歷史專家暨收藏家張順光先生聯同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分享新作《叮叮與我——香港電車120週年圖片集》背後故事。
  • 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紀載香港」製作特輯,在上兩期介紹了電車百年間香港的城市變遷以及電車的特別型號,今期將走入張順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歷史天地,分享他們與電車的不解之緣。(大紀元製圖)
    「為甚麼取名《叮叮與我》呢?就是講我自己最喜歡、和我有切身關係的藏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收藏家張順光從八十年代起開始收集與電車相關的紙品和物件,轉眼已經過去30多年了。今次合作寫書的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補充道:「取這個名字還有另一層意思,電車作為一種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與電車相關的故事,可以是700萬的香港人中的你和我,也可能是外國人來到香港,認為這就是香港的特色!」
  • 歷史上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有一則知名的對聯,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下聯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因為這個對聯,他成為馬員外的女婿,又在科舉考試中春風得意,成就「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美談。對聯中提到的「走馬燈」,有著悠久的歷史,藉著花好月圓的中秋佳節,本期「紀載香港」就邀請到生和隆扎作第二代負責人梁金華師傅,詳析「走馬燈」的歷史淵源、特色和手工製作遇到的困難。
  • 「我從來沒有在歐洲見過貔貅,當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影片時,就讓我印象深刻,我就嘗試去聯絡冒卓祺師傅,想跟他訂做貔貅,就這樣我跟貔貅聯繫在了一起。」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市唐人街開設武館的武術師傅Ronald Galland(江漢利)說道。去年12月,他專程攜同妻子與7名徒弟赴港拜師,親身學藝,今年8月11日,在他70歲的壽宴上,首次公開舞貔貅,將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舞貔貅文化帶到歐洲。
  • 中華文化總會今天(20日)發表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記錄台南黑糖製糖師以柴燒古法煉糖的故事,找回台灣的「甜蜜」記憶。
  • 香港彩瓷業界泰斗徐淼於2月15日辭世,享壽105歲,是港彩輩份最高、最年長的瓷繪名師。徐淼曾任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繪瓷部主任畫師,師從港彩名師謝中吾,擅長繪山水彩瓷,為道風山繪製作品無數,在雲水堂繪製圓形巨幅壁畫時已八十多歲。香港陶瓷研究會會長嚴惠蕙2月24日凌晨在該會社交媒體專頁發表悼文《追念徐淼先生》,回顧徐師傅生平。
  • 寧艾文(Evan Ning)是一名加拿大影視攝影師兼燈光師,參與拍攝了多部著名的好萊塢影視作品,包括迪士尼、華納兄弟和網飛旗下的電影。他還擔任過法輪功真相電影的攝影總監,包括《為你而來》和《永恆的五十分鐘》。艾文是一名從小修煉的法輪功學員,他是怎樣成長為才華橫溢的青年的呢?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