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中國牡蠣洗產地存食安疑慮 專家提兩方面待突破

近日傳出,中國牡蠣經由「海上交易」,寄養在馬祖海域,再以馬祖牡蠣之名行銷全台,而經抽驗發現馬祖牡蠣有重金屬殘留,也讓民眾的食品安全潛藏巨大隱憂。示意圖。(中央社)
人氣: 85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4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馬祖牡蠣近年深受台灣市場青睞,但真正全程養在馬祖的牡蠣微乎其微,近日傳出,中國牡蠣經由「海上交易」,寄養在馬祖海域,再以馬祖牡蠣之名行銷全台,而經抽驗發現馬祖牡蠣有重金屬殘留,也讓民眾的食品安全潛藏巨大隱憂。中國牡蠣洗產地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經抽驗檢測市售馬祖牡蠣,全部檢體均檢出重金屬「鎘」殘留,但馬祖沒有工業基礎及發展,疑與中國有關,專家表示,中國沿岸已完全開發,有這樣的情況屬「可想而知」,但因中共資訊不透明,工廠種類及分布等資訊難以掌握;且若要檢測,必須取得中國當地的樣本,這些部分仍待突破。

傳中國牡蠣寄養馬祖海域

基於兩岸特殊的政經情勢,台灣對中國水產品輸入有特殊規定,活體、生鮮、冷藏及冷凍牡蠣不得進口,但可以進口中國蚵苗,依現行主管機關農業部的定義,蚵苗必須殼長2公分以下。

近日媒體刊登調查報導提到,中國牡蠣經由走私,寄養在馬祖海域,且僅掛養數天至1個月,隨即轉銷台灣市場。依規定,牡蠣必須在馬祖養殖至少6個月,才符合馬祖標章的規範。

後續經抽樣檢查市面上販售的馬祖牡蠣,6個樣本全數重金屬「鎘」超標,食品安全議題值得各界關注。經專家分析,認為與中國養殖區附近的化工廠有關,汙染水體導致重金屬蓄積,因為馬祖四鄉五島既沒有工廠、也沒有工業。

不願具名的專家吳政祥(化名)向《大紀元時報》表示,該篇報導存在一定的可信度,馬祖與中國之間貿易頻繁,兩者存在地利之便,馬祖當地生活都是依靠中國,且從馬祖船行30分鐘就能到中國。

不過吳政祥提到,馬祖漁民若符合規定養殖牡蠣,就是正常的貿易行為,比較有爭議的是,馬祖漁民未依天數規定養殖中國蚵苗,「從那邊弄過來(中國牡蠣),只養一兩天,甚至一週」就出貨,這就是不行的,確實會存在洗產地疑慮。

牡蠣為濾食性動物,會蓄積海水中的微細藻,再轉化成動物性蛋白質,其中也包括重金屬等元素。對於市售馬祖牡蠣全數檢出重金屬「鎘」超標,專家評估與蚵苗來自中國有關。吳政祥認為,中國沿岸現在已經完全開發,會有這種情況「可想而知」。

但中共資訊不透明,相關訊息難以掌握,加上取得中國牡蠣檢體困難,造成中國牡蠣疑雲懸而未解。吳政祥說,目前中國工廠的分布、排放汙水等資料難以掌握,特別是「中國何時排放汙水,也不會告訴你,常隨便亂搞」,也曾聽過中國有些工廠「很毒」。而若要檢測市售牡蠣是否為中國牡蠣,「(必須)取得當地的樣本,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仍有待突破。」不過他認為這或許能成為未來辨別兩岸牡蠣的契機。

開放中國牡蠣?恐致疫病

中國牡蠣在馬祖洗產地,接著轉銷往台灣,台灣市售牡蠣是否存在食安疑慮。對此,農業部水試所副研究員蕭聖代向《大紀元時報》表示,馬祖牡蠣在台灣仍屬少數,過往台灣市售的牡蠣,以台灣養殖的蚵仔,或澎湖養殖的牡蠣為大宗。

蕭聖代提到,進口牡蠣的體型較大,多來自美國、日本等國家。越南則是後起之秀,因為有台商到當地養殖,並發展成牡蠣產業鏈,越南的優勢是人工便宜,水質較乾淨,也讓越南牡蠣大舉輸入台灣,不過現在較麻煩的是中國,因涉及政治問題,處理上相對複雜。

至於是否建議開放中國牡蠣輸入台灣,吳政祥不贊同,他表示,這可能會衝擊台灣的牡蠣產業,另外,「比較擔心的是疫病問題,因為中國是相關疾病的疫區」。

地方產業過度依賴中國 非好事

基於地利之便,馬祖與中國之間,無論是貿易或生活都密不可分,但民進黨馬祖黨部主委李哲宇向《大紀元時報》表示,中國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統一台灣,也常常對台灣文攻武嚇,大家都非常清楚,所以當國家或地方的產業開始過度依賴中國,「長期下來對我們其實絕對不是好事。」

李哲宇認為,地方政府應該要先掌握馬祖當地的養殖戶,然後輔導在地培養蚵苗,若真的不行,還是建議盡量從台灣引進蚵苗,「會少很多疑慮。」他強調,食品安全是考量重點之一,台灣的產銷制度要求嚴謹、嚴格,不管是養殖端或是產銷端,都明確的公開,這也讓縣政府在掌控食安品質上,比較有依據,也利於溯源。

知情人士陳國輝(化名)則向《大紀元時報》表示,據他了解,這些漁民大多認為這只是「單純經濟上的交易」,也沒有因此改變對中國政治文化的認同,畢竟還是生活在馬祖,馬祖文化大多仍與台灣比較接近,自由程度也高,不會因此認為中國與台灣關係應有何種改變。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