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照顧從了解部落文化開始」 屏東長照模式超接地氣

三地門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任謝珈誼曾任部落導覽解說員,理解部落文化照顧住民。(屏縣府長照處提供)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4年08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簡惠敏台灣屏東報導)「照顧好每一位長輩是我的責任,因為他們就像是我的家人!」三地門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任謝珈誼,因割捨不下對家鄉的情感,25歲時返鄉擔任部落解說員,深入研究部落習俗,以風趣方式介紹部落文化,33歲結婚後,與先生一起承接機構營運,連結部落青年會,以互助方式照顧原鄉長輩,更與在地餐廳、民宿業者等異業結合,讓原鄉長照服務更加「因族因地制宜」。

三地門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為30床的小型老人福利機構,沒有富麗堂皇建築及高科技設備,有的是原鄉特有的熱情、如家人般相處的用心照顧;機構位於半山腰上,天氣好時可眺望屏東平原。

7月份凱米颱風導致機構鄰近區域坍方,大量混濁泥水沖刷邊坡,經判斷後啟動「移地撤離」。(屏縣府長照處提供)

「每位原住民長輩,身上彷彿都有一股神秘力量!」謝珈誼表示,原民長輩們與生俱來的天賦令人驚嘆,先前有位失智長輩年輕時是部落獵人,某天竟翻牆外出,只好緊急發動部落現職獵人們,沿著山中狩獵的路徑尋找,快速順利將長輩找回。

今年80歲的杜奶奶患有思覺失調症,卻總能以族語帶領團隊禱告,並以族語古調引領傳唱;從未開口的陳爺爺,也在感人氣氛中吟唱出原鄉、台語及日語懷舊金曲,在語言及文化溝通無障礙前提下,讓每位個案在機構皆能被理解與找到歸屬感。

目前機構內入住長輩半數為排灣族與魯凱族,照顧人力也多為原民身分的照服員與醫事人員,服務原民長輩時多以族語溝通,孰悉的語言與共同習俗,成為「族人照顧族人」的最佳長照模式寫照。

今年7月間凱米颱風帶來驚人雨量,當時原本人在宜蘭的謝珈誼與先生,立即馬不停蹄趕回屏東坐鎮指揮,意外發現距離機構50公尺外的山壁已坍方,憑藉著原住民的生態智慧,以水色與水量判斷啟動「移地撤離」方案,發動部落青年會以人力方式,第一時間移除落石並疏通道路,將機構內所有住民以接力方式移往三地門共融生活中心安置,全員平安度過強颱侵襲。

長照處處長陳桂敏表示,長期照護是社會福利很重要的政策,不同於平地的照顧模式,原鄉照護模式偏小型、緊密且更具團結特性,要理解原鄉長照服務模式,一定要先從理解原民文化開始;期待機構管理者提供更暖心適切的長照服務,以實現長輩在地安老政策;若有長照服務需求,可直接致電1966長照專線洽詢,或是追蹤屏東縣政府長照處FB及IG了解最新長照資訊。

因土石坍方影響撤離路徑,謝珈誼連結部落青年會與大型機具協力恢復道路暢通。(屏縣府長照處提供)

因土石坍方影響撤離路徑,謝珈誼連結部落青年會與大型機具協力恢復道路暢通。(屏縣府長照處提供)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