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8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簡惠敏台灣屏東報導)家庭是傳承母語重要的地方,屏東縣政府響應中央族語復振工作,推動族語保母獎助計畫,今年加入55名生力軍,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重視族語向下扎根,對傳承母語有非常正向的效益。
屏東縣政府表示,屏縣參與族語保母獎助計畫至今邁入11年,鼓勵家中有0歲至5歲、尚未就讀幼兒園的原住民嬰幼兒族人,踴躍參與遴選,透過每月托育補助,讓保母執行全族語托育,今年55人通過口試測驗及12小時的保母專業知識訓練,除政策推動外,也代表族人對族語復振意識的覺醒,加入傳承族語與文化的行列。
「排灣族的母語很豪華,不講出來很可惜!」族語保母林滿義說,他經歷在學校說族語會被罰錢、只能說「國語」的年代,年輕時出外工作沒辦法在家帶孩子,現在他所托育的1歲多的孫女,從出生就沈浸在族語環境裡,已經會依照族語的指令動作,希望她漸漸學會聽、學會說。
族語保母白美花指著桌上的物品問道「anema aicu? (這是什麼?)」,孩子答「tarar (頭飾) 」,白美花的曾孫女4歲,已經會講排灣族的單詞,請她用族語自我介紹,講沒兩句倒是唱起族語歌謠。
白美花說,孩子成長過程中有父母、其他家人、鄰居相伴,就算有心傳承母語,環境使得孩子常會使用中文溝通,每每想放棄時,卻覺得「不說就沒有了」,所幸孩子不會排斥說母語,透過家訪員訪視,一次次練習,逐漸進步。
原住民處長陳美鈴說,祖父母輩母語能力很好、父母輩不好,跟國家語言政策有關,也可能是族人很早就到平地工作,失去說族語的環境,但重要的是,年輕一輩的保母因為參與計畫,就算講得零零落落也會練習說出來。
陳美鈴表示,縣府不只從家庭復振族語,還編寫排灣族、魯凱族本位教科書,融入文化與學科知識,例如把一個中文句子裡的「湯圓」換成「qavai」,出現原住民學童熟悉的字詞,同時學到中文與排灣語的使用,也讓非原住民學童瞭解彼此文化差異,希望孩子上學後仍能無縫接軌學會族語並且愛上族語。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