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課
一、千字策,八行書(六魚)(選自《聲律啟蒙》)
終對始,疾對徐。
短褐對華裾。
六朝對三國,天祿對石渠。
千字策,八行書。
有若對相如。
花殘無戲蝶,藻密有潛魚。
落葉舞風高復下,小荷浮水卷還舒。
愛見人長,共服宣尼休假蓋;恐彰己吝,誰知阮裕竟焚車。(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注釋及說明:
1. 終對始,疾對徐:本文「終」指結束,「始」指開始。「疾」指快速;「徐」指緩慢。其實在古典近體詩中,「疾」更多的是與「遲」相對。
始為江山靜,終防市井喧。 唐‧杜甫《園》
雅頌兼陳為四始,笙歌合奏以三終。 宋‧王安石《次韻吳沖卿召赴資政殿聽讀詩義感事》
飛湍疾下貪聽水,緩棹徐行好看山。 清‧何紹基《回家》
2. 短褐對華裾:在古代,褐衣是平民穿衣的服色。短褐(音喝,入聲)本意是咖啡色粗布短衣;也可指窮苦的庶人。北宋‧張詠《憫農》:「青巾短褐皮膚乾,不避霜風與毒日。」另外,在古代,暫時無官職或賦閒在家的文人也常穿短褐,唐‧杜甫《冬日有懷李白》:「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唐‧岑參《送胡象落第歸王屋別業》:「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長鞭。」宋‧陸游《閒中書適(二)》:「短褐便冬暖,長歌樂歲豐。」|華裾:華麗的服裝。①指朝廷官員的服裝華美。唐‧李賀《高軒過》:「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②指古代朝廷延請的道士,所穿的道袍華美。北宋‧陳賡《遊龍祠》:「仙官華裾乘朱軒,旗纛掩藹蛟伏轅。」
華裾莫羨為官早,短褐無傷放鶴居。 (朝暉 原創)
3. 六朝對三國,天祿對石渠:六朝,有南北六朝之說。①三國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建康 (吳名建業,今南京市),史稱(南)六朝。②魏、晉、後魏、北齊、北周和隋;這些朝代皆建都北方,稱為(北)六朝。|三國,東漢後期的魏、蜀、吳三國。
天祿:天賜的福祿(包括皇帝所享有的一切、朝廷官員的俸祿等)。過去的歷代皇朝,其實是上天在人間的代理人。所以皇帝要祭天,親耕籍田,用籍田中產出的穀物祭祀天地。皇后要祭祀先蠶,親蠶桑田,親手織造祭祀禮服。這些事情沒做好,上天就會更換代理。漢‧樂府詩《王子喬》:「養民若子事父明,當究天祿永康寧。」東漢‧秦嘉《贈婦詩》:「皇靈無私親,為善荷天祿。」另外,「天祿」在古詩文中還可指「天祿閣」,本是西漢時期皇家藏祭祀典籍所在(包括當朝創作的祭文),歷代亦沿用此名。
石渠:石製的水渠。本文指石渠閣,原是西漢皇室藏書之處(非祭祀方面的諸子百家典籍),在長安城未央宮北面。由蕭何主導建造。隋唐之後「石渠閣」也稱「石渠署」是皇家圖書館所在地。在古詩文中「石渠」還可用來指皇家的太學,因為皇家圖書館與太學一般都相鄰而建,或者只是隔一堵牆,有月洞門相連。隋‧李孝貞《聽百舌鳥詩》:「石渠皆學府,麟閣悉文雄。」唐‧裴漼《奉和聖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石渠因學廣,金殿為賢升。」
六朝人已去,三國事應殊。 唐‧張祜《張祜三吳中懷古十六韻》
高閣題天祿,群英議石渠。 北宋‧劉敞《擬御試求遺書於天下》
4. 千字策,八行書:千字策,北宋神宗時期,殿試考策論,限定字數不超過一千字。《宋史‧選舉一》:「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親試進士,始專以策,定著限以千字。舊特奏名人試論一道,至是亦制策焉。」|八行書,簡稱「八行」;古代信箋每頁八行,因此用「八行」或「八行書」借指書信。
必須說明的是,科舉考試殿試的策論不能超過一千字,只在宋神宗執政時期施行過,南宋之後沒有沿用。比如,南宋寶祐元年(公元1253年)癸丑科狀元姚勉,南宋寶祐四年丙辰科狀元文天祥,明朝成化三年(公元1466年)丙戌科狀元羅倫,等等;他們當時的策論均在三千字以上。所以「千字策」這三字在古詩中找不到任何例句。因此,筆者建議將「千字策」改為「千里路」。
閱世須經千里路,思鄉欲寄八行書。 (朝暉 原創)
5. 有若對相如:有若,①本文指孔子的弟子之一。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1]記載,有若小孔子四十三歲。孔子逝世以後,學生們都很懷念他。有若長得很像孔子,學生們共同擁戴他當教師,就像當年侍奉孔子一樣對待他。有若沒有推辭就坐了孔子的位子,但有一天有若被其他的同學提問題,回答不出來。結果被趕下座位。筆者個人意見是,老師的座位,特別是聖人老師的座位,我們當學生的還是不要隨便去坐。那是對聖人的尊敬!古詩中很少見引用「有若」這個人的例句,更沒有與「相如」相對的對仗句子。②「有若」在古詩文中主要當副詞用,意思「如同、好像」。東晉‧郭璞《比肩獸贊》:「有若自然,同心共膂。」
相如,可以指藺相如或司馬相如。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大臣、上卿。司馬相如,西漢時期大文學家,詩人。「相」讀音「襄」。在古詩文中,「相如」作為一個名人,其典故經常被用來跟其它名人相對仗。比如,賈誼、李白、杜甫、宋玉、阮籍、杜牧等等。
眾推賈誼為才子,帝喜相如作侍臣。 唐‧元稹《酬樂天餘思不盡加為六韻之作》
途窮悲阮籍,病久憶相如。 唐‧牟融《有感》
相如玩世耽沽酒,杜甫尋春屢典衣。 明‧黎國衡《市隱(其三)》
(以上均指司馬相如)
6. 花殘無戲蝶,藻密有潛魚:大意,凋零的花旁邊沒有嬉戲的蝴蝶,茂密的萍藻之下有魚兒潛藏。「藻」音「早」。
7. 落葉舞風高復下,小荷浮水卷還舒:本聯大意,落葉在風中飛舞,忽高忽低;新生的荷葉浮在水中,在風中時卷時舒。
8. 愛見人長,共服宣尼休假蓋:見(音現),彰顯,展現。|人長,別人的長處。|服,服氣,佩服。|宣尼,孔子。西漢平帝(劉衎)元始元年(公元1年),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後因稱孔子為宣尼。|休,停止做某事。|假(音賈,上聲),借。|蓋,傘。
以上典故出自《說苑‧雜言》:孔子將行,無蓋。弟子曰:「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之一)有蓋,可以行。」孔子曰:「商之為人也,甚短於財。吾聞與人交者,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長矣。」譯文:孔子要外出,因下雨沒有傘。有位弟子說:「子夏有傘,可以向他借傘出行。」孔子說:「子夏為人處世,在對待財貨的處理上有缺失。我聽說於人交往,應該彰顯別人的長處,規避他人的短處,這樣交友才能長久。」孔子的言外之意是,如果向子夏借傘而他又不願意借,這樣會彰顯他的吝嗇。每個人都有缺點,與人交往要多多彰顯別人的優點,而避免揭人之短。
本句大意:喜歡彰顯別人的優點,大家都佩服孔子不向子夏借傘。
9. 恐彰己吝,誰知阮裕竟焚車: 此典故出自《世說新語‧德行》[2],東晉官員阮裕在剡縣(今浙江省嵊州市)的時候,曾經有一輛非常好的車子。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車子,他都會借。有一個人要為母親送葬需要用車,心裡想要借車卻不敢對阮裕說。阮裕後來聽說了這件事,嘆息說:「我有車卻讓人不敢來借,要車還有什麼用呢?」於是,阮裕把那輛車燒毀了。
本句大意:怕彰顯自己吝嗇,誰能想到阮裕竟然把自己的車子燒毀了。
二、六首押「六魚」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1. 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 唐·杜甫
拾遺曾奏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
奉引濫騎沙苑馬,幽棲真釣錦江魚。
謝安不倦登臨費,阮籍焉知禮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
創作背景:公元762年,杜甫居住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當時杜甫的好友,劍南節度使嚴武(嚴公)寫了一首詩《寄題杜拾遺錦江野亭》贈給杜甫,本詩為酬答詩。「野亭」指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此亭離杜甫草堂不遠,在錦江支流的浣花溪邊。嚴武是正二品的地方要員,他能夠任命正六品及以下一定數量的人員作為幕僚供職於節度使官署,比如果毅都尉、鎮軍司馬等。嚴武這是初次正式拜訪杜甫並贈詩,用意是請杜甫能出來任職,杜甫回贈此詩辭謝。後經嚴武再三邀請,杜甫遂同意並就職檢校工部員外郎(從六品)。
注釋:①拾遺:杜甫的自稱。杜甫曾在朝中擔任左拾遺的職位,並給唐肅宗寫過奏疏,但都得不到重視及回應。②懶性:懶散的個性。|從來,由來。③水竹居:指在水邊、竹林旁築屋而居。本詩指成都浣花溪的杜甫草堂。④奉引:為皇帝的車駕作前導官。杜甫《憶昔(其一)》(公元764年創作):「憶昔先皇(唐肅宗)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杜甫所說的事情發生在公元757年十月,「安史之亂」期間,郭子儀剛收復兩京,杜甫隨唐肅宗的兵馬去長安,皇帝的隨行車騎先到咸陽。杜甫當時的官職是「左拾遺」,因為在戰爭期間,所以杜甫臨時充當前導官。⑤濫騎:濫(音爛,去聲),本義是指水漫延、泛濫;本詩指「很多」。「濫騎」指很多(騎著沙苑馬的)騎兵。這個詞用得很形象,最早就出自杜甫的這首詩。試想一下,古代的官道並不很寬,一大隊的騎兵從秦嶺奔馳而下,延綿不斷,如水流過一般。「騎」本詩格律要求讀「奇,平聲」。⑥沙苑馬:「沙苑」本是指地名,在今陝西省大荔縣南,臨渭水,其處宜於牧畜,唐宋時期朝廷於此置沙苑監,專養戰馬,故稱沙苑馬。本詩借指皇帝的儀仗隊及隨行騎兵。⑦幽棲:隱居。⑧真釣:指真正的隱居垂釣,沒有復出的心思。|錦江,杜甫草堂所在地為浣花溪,屬錦江支流,故稱。⑨謝安:東晉陳郡陽夏人(今河南省太康縣),字安石。少有重名,初無出仕意,累辟不就。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餘始出仕。⑩登臨費:指在遊山玩水上花費時間。⑾阮籍:請參考第2課及第12課的注釋。阮籍的「窮途末路」及以「青白眼」待人的故事,如果按古代的禮法衡量,確實有失禮之過。但是這些都是阮籍辭去官職之後的事情。本詩頸聯作者以謝安及阮籍自比,言外之意是說,自己更願意像謝安那樣,鍾情於山水之間,不願出仕為官。因為沒有在朝為官,所以平時待人接物方面有違禮法之處,亦請嚴武兄諒解。⑿枉沐:枉費(您的大駕光臨)。對人來訪的敬詞。⒀旌麾(音精揮):本詩指嚴武出行的儀仗隊。⒁草茅:雜草。本詩指作者居處周圍雜草叢生。因為路徑窄,嚴武的車駕無法直達杜甫草堂,所以就在浣花溪附近的野外亭子中見面並交談。⒂教鋤:使用鋤頭。「教」本詩讀音「交,平聲」。
全詩大意:我在擔任左拾遺期間曾給皇帝寫過諫疏(但都得不到重視及回應);懶散的性子是我開始在浣花溪草堂隱居之後養成的。(當年皇帝從靈武回長安)我曾經給皇帝的儀仗隊及沙苑馬騎兵部隊當過導引官員;現在是真心想在錦江邊垂釣,過隱居的生活。先賢謝安不厭倦在遊山玩水中花費時間,阮籍在辭去官職之後,難道不清楚自己的一些行為在禮節上有缺失嗎?枉費您的大駕出成都城並光臨寒舍附近的野亭,之後我要用鋤頭開一條路徑,讓您下次來訪時車駕能直達草堂。
賞析及詩評:這是一首表達辭謝的近體詩作品,儒家是講究謙卑的,《易經‧謙卦》云:「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嚴武邀請杜甫在節度使官署任職,第一次肯定是要推辭,那麼如何辭謝是有講究的。「拾遺曾奏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首聯的言外之意是說,曾經在朝廷擔任左拾遺得不到重視,那麼當官得不到重視具體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建言獻策沒有人聽;第二是官的品級也太低了,品級太低有可能無法上達天聽。另外,這幾年在野,養成了懶散的不良習慣,也讓作者無法立即答應復出。首聯就讓嚴武不得不考慮,他能給杜甫一個什麼職位?
「奉引濫騎沙苑馬,幽棲真釣錦江魚。」頷聯的上聯,可能是杜甫為官以來做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情,也確實是這樣。「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二年(公元756年7月),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是為唐肅宗。公元757年10月,郭子儀收復兩京,唐肅宗著急回長安,杜甫臨時受命為「奉引」官。在這戰爭期間,如何安排皇帝、文武百官、近衛軍、騎兵部隊,合計二千多人出行,近二千里路程。六天時間,一路要如何安營過夜,埋鍋造飯,如何協調等等。讓唐肅宗順利到達長安,杜甫立下了汗馬功勞。嚴武作為杜甫的好友,對此事當然很清楚。杜甫重提此事是想告訴嚴武,他能夠在關鍵的時候擔當重任。而「幽棲真釣錦江魚」口氣一轉,又為自己無法立即復出找了一個理由。
「謝安不倦登臨費,阮籍焉知禮法疏?」謝安與阮籍都是歷史上的名士,有真才實學之人;古人經常在詩文中引用,他們在沒有當官之時,一位鍾情於山水,一位不拘小節。杜甫除了以他們兩位自比之外,也在為自己這一段時間與朝廷官員交往可能存在的疏狂失禮之處而道歉。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古代的節度使以官方身分出門是有排場的。尾聯是說,這一次讓您白跑一趟,等您走後我會馬上用鋤頭去修路徑,下次您來的時候車駕就可以直達我家草堂了。言外之意,您要再來啊,下次說不定我就答應復出了。
本詩用詞用典精鍊,雖是辭謝不就,但詩句中卻透出了自信。另外,嚴武當時是巴蜀地區最大的官,本身也是一位詩人,因此杜甫此詩除了用詞考究之外,格律也是極為嚴謹,展現了詩聖的大家風範。
2. 閒居懷舊 唐·顧況
日長鼓腹愛吾廬,洗竹澆花興有餘。
騷客空傳成相賦,晉人已負絕交書。
貧居謫所誰推轂,仕向侯門恥曳裾。
今日思來總皆罔,汗青功業又何如?
創作背景:顧況,字逋翁,浙江海鹽人。唐肅宗至德二載(公元757年)進士及第,曾在朝中官至著作郎(從七品)。貞元五年(公元789年),顧況被貶為饒州(江西上饒)司戶參軍(從八品),他去上任時途經蘇州、杭州、睦州、信州,與當地官員韋應物、房孺復、劉太真等相唱和。此詩創作於公元791年饒州謫所。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顧況辭官至潤州(江蘇鎮江),後來定居茅山。
注釋:①日長鼓腹:日長,在古詩文中常借指春末夏天這一段時間,因為白天時間漸長,夜晚時間變短,故稱[3]。鼓腹,比喻飽食。作者當時只是從八品的小官,微薄的俸祿須要養家餬口。自己吃飽飯那是沒問題,因為有公家食堂。②騷客:文人。③成相賦:指先秦時期文章《荀子‧成相》,文章中闡述了君主、大臣所應該具備的治國理念,以及違反這些原則會造成的後果,等等。④絕交書:指三國‧魏‧嵇康寫給山濤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嵇康原來是曹魏時期的大臣、文學家、音樂家。司馬氏掌權後,嵇康即退隱,並拒絕出來做官。他與山濤、阮籍、劉伶、向秀、阮咸、王戎,共七人結為好友,世稱「竹林七賢」。之所以認可這個稱呼,是因為當時大家志向相同,都有退隱的願望。而山濤(字巨源)卻依舊在朝中任職,並逐漸高升。山濤又推薦嵇康重新出來做官,嵇康卻拒絕了,並寫了「絕交書」給山濤。總之,嵇康到被殺害之前都沒有復出做官。然而,在嵇康死後,「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卻接受朝廷的徵召出仕;嵇康的兒子嵇紹,後來也接受山濤的舉薦出仕,成為西晉朝廷的官員。所以,本詩的作者才說「晉人已負絕交書」。⑤謫所:被貶官後所居之處,其實是公家分給的住所。八品官員在地方也能分給獨門獨院的居所,因此作者才能在閒暇之餘「洗竹澆花」。⑥推轂(音谷,入聲):原義是推車前進。本文借指推薦、舉薦。⑦曳裾(音藝居):本意是指拖著權貴之人的衣襟下擺;本詩指「曳裾王門」,攀附權貴。出自《漢書‧賈鄒枚路傳》:「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曳」古音讀「以制切yi4,去聲」⑧罔(音往,上聲):茫然。⑨汗青:古時在竹簡上記事,先以炭火烘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滲出,便於書寫,故稱。因為炭火可袪陰氣,所以竹簡又可防蟲蛀。後以「汗青」借指史冊、史書、青史。
全詩大意:喜歡自己現今的居所,能每天吃飽已經很滿足。平時公事之餘,清洗小院中的竹樹,給花兒澆水,總是興致勃勃。歷代文人流傳、推崇的《成相賦》,現今已沒人遵照施行;晉朝有些與嵇康相關的人也違背了《絕交書》中說的不能從政的原則。在饒州官署過著清貧的生活,有時會忍不住地想請人在朝中替自己舉薦。但為了升官,無原則攀附權貴的事情我卻不屑去做。現在想起當年在朝中為官的事情,總是覺得很茫然,即使能升官並成就一番功業,青史留名,那又如何呢?
詩評:本詩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經歷的一個小結,「騷客空傳成相賦」,荀子的成相篇雖好,但有多少官員願意按他講的道理去施行呢?而嵇康被誣陷殺害,不僅《廣陵散》古琴曲成為絕響;他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闡述的一些從政為官的理念,也被他的朋友及親生兒子改變。作者又回想自己當年在長安官場所做的一些事情,何嘗不是為了名利去爭鬥呢?因此作者恍然大悟,反問自己「汗青功業又何如」?
三、附注:
1.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譯文:孔子逝世以後,學生們都很懷念他。有若長得很像孔子,學生們共同擁戴他當老師,就像當年侍奉孔子一樣對待他。有一天,學生進來問有若:「從前先生正要出行,就叫同學們帶好雨具,不久果真下起雨來。同學們請教說:『先生怎麼知道要下雨呢?』先生回答說:『《詩經》裡不是說了嗎:月亮依附於畢星的位子上,接著就會下大雨。昨天夜裡月亮不是宿在畢星的位子上嗎?』有一天,月亮又宿在畢星的位子上,卻沒有下雨。商瞿年紀大了還沒有兒子,他的母親要替他另外娶妻。孔子派他到齊國去,商瞿的母親請求不要派他。孔子說:『不要擔憂,商瞿四十歲以後會有五個男孩子。』過後,果真是這樣的。請問先生當年怎麼能夠預先知道是這樣的呢?」有若沉默無以回答。學生們站起來說:「有若,你還是起來吧,這個位子不是你能坐的啊!」
2. 《世說新語‧德行》: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3. ①唐‧戴叔倫《南軒》:「座納薰風細,簾垂白日長。」本詩的「薰風」指夏天的風。②唐‧朱千乘《早春霽後山莊即事》:「日長春霽後,風暖柳煙宜。」本詩描寫的是春天景色。③南宋‧趙友直《立夏》:「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