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8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共當局刺激家庭支出的努力,規模太小,無法對經濟模式產生有意義的改變。照目前的發展軌跡,在不久的將來,北京可能只得接受增長放緩的事實。
7月31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強調,要推出一批「操作性強、效果好、讓群眾和企業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舉措」。
此前幾天,中共發改委宣布計劃動用1,500億元人民幣(約200億美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以舊換新」計劃,家居及電動自行車明確在支持範圍內。
分析人士表示,面對貿易緊張局勢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共當局難以增加出口,或持續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因此在未來幾年內幾乎別無選擇,只能持續加大刺激消費的力度,提振長期疲軟的內需。
然而,目前中共「增量政策」的模糊承諾,很可能達不到效果。(延伸閱讀:中共專家為刺激消費盯上1.8億農民工 引爭議)
貿易緊張局勢 迫使中共調整經濟政策
面對中國廉價商品傾銷,以及北京在關鍵產業上的戰略野心,包括美國、歐洲、土耳其,以及巴西、印度、墨西哥、印尼等新興經濟體,都開始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或設置其它壁壘。
這使得中共無法依賴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以出口刺激經濟。最終,不得不將刺激措施轉向消費者。
花旗銀行分析師告訴路透社:「面對可能更加強勁的外部不利因素,明年仍需要進一步刺激消費。」
許多分析都認為,中國的出口前景很可能繼續惡化,尤其是川普(特朗普)如果重返白宮,可能對中國出口貿易產生重大打擊。川普表示,他上任後考慮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並主張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經濟學家蘇月(Yue Su)估計,美國提高10%的進口關稅可能會使中國2025年和2026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下降0.3至0.4個百分點。
她說:「外部壓力的增加,包括川普可能重新上任,凸顯了刺激國內經濟的緊迫性。」
地方政府背負巨債 無法參與經濟調控
目前,中國財政刺激政策的大部分仍用於投資,但其回報率正在下降,而且這些支出已使地方政府背上了13萬億美元的債務。這迫使中共加強對負債累累的城市進行審查,並對融資項目越來越警惕。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出售了1.49萬億元人民幣(約2,000億美元)專項債券,這是地方政府為刺激經濟,建設專項基建工程而發行的債券。
路透社指出,這個數額僅占全年配額的38%,表明在房地產業低迷、背負巨大債務壓力下,地方政府的財政開始緊縮,無法參與經濟調控。
一位政府經濟顧問告訴路透社:「真正能帶來穩定收入的好項目越來越少了。」
中國經濟的總需求,是由消費、投資和出口,即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所構成。由於中國廉價產品面臨關稅與其它壁壘,中共難以大規模增加出口,再加上無法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使中共必須調整經濟政策,重視家庭消費。
儘管如此,中共目前的消費刺激政策,似乎仍是杯水車薪。
專家:中共刺激消費屢屢失敗
目前,中國家庭支出不到GDP的40%,仍落後於大多數其它國家,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約20個百分點。
拿「以舊換新」計劃當例子,該計劃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12%。難以使經濟向消費方向進行有意義的再平衡,也無法保證能實現今年約5%的官方成長目標。
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總監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說,要使消費恢復到大流行前的趨勢線,需要3萬億元至8萬億元人民幣(約4,000億至1萬億美元)的支出。但他認為,中共不太可能採取這麼大的刺激措施。
「老實說,當局在刺激消費方面的記錄非常糟糕。」他說。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說,要充分刺激需求,短期內可能需要將5萬億元人民幣從投資項目,重新分配給消費者。
「從短期來看,5萬億人民幣的刺激措施是有力的」,徐洪才說,「但從長遠來看,我們需要將城鄉居民收入占國民所得的比重,提高20個百分點。」
週四,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也罕見批評了中共經濟政策。
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過於溫和」,且「擅長於支持供給,不擅長支持消費」。
黃益平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包括消費、出口甚至投資在內的總需求不再像之前那麼強勁。這實際上就對宏觀經濟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戰」。他表示,當局應該放棄「重投資、輕消費」的政策理念。◇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