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智庫高官接受外媒專訪 外宣式回應遭嘲笑

人氣 2300

【大紀元2024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塑報導)鄧小平前翻譯高志凱日前接受半島電視台專訪,在回應有關台灣、西藏和新疆及中共獨裁等問題時,其左右支絀的詭辯遭現場觀眾嘲笑,專訪視頻在網絡上被熱傳。

8月10日,半島電視台主持人邁赫迪·哈桑 (Mehdi Raza Hasan) 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志凱,就台灣統一、新疆、西藏人權狀況、中共獨裁和中共部長們失蹤,以及中共對異見人士的打壓等議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高志凱1980年代在中國外交部任職時,曾任鄧小平的翻譯。他經常在電視上擔任評論員,為中共護航。

為什麼不保持現狀?高志凱:一個中國政策並不取決於台灣人民

高志凱認為,台海兩岸之間的狀態是1949年未完成的內戰,中國不想用戰爭解決統一問題。

哈桑反問:「但你們正在用船隻、無人機、網絡攻擊,包圍、威脅台灣」,「你們的前國防部長曾說,誰敢追求台灣的獨立將會粉身碎骨。」

高志凱則表示,是台灣的分裂主義者得寸進尺,而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唯一沒有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常任理事國。

哈桑問:「台灣只有12%的人說想和中國統一,這數字顯示你們已是最不受歡迎的了。」

高志凱則說:「一個中國政策並不取決於台灣人民來決定。統一後台灣人需宣誓支持一個中國。」

50萬維吾爾人被關押在集中營?高志凱:一小部分

談到新疆人權議題,邁赫迪.哈桑引述報告說,至少有50萬名維吾爾人被關押在集中營,相當於5%的維吾爾成年人口,這是世界上最高的監禁率之一。高志凱說只是「一小部分」。

現場一名維吾爾族人權律師提問,說自己的哥哥2016年在中國曾被譽為科技界新星、邀請至國家級晚宴,但突然被拘留後就消失了,而且沒有經過審判,官方的說法是「煽動種族歧視」。她強調哥哥沒有支持獨立,被關8年後,不久前才第一次見到父母,「你們的法治是個笑話」。

高志凱卻把問題導向「維吾爾族社區裡有極端分子想要疆獨」,還強調相比於美國的關達那摩監獄,新疆是「和平穩定」的地方。

主持人提到,新疆人在集中營被虐待,如遭棍棒毆打、遭電擊、被綁在所謂老虎凳、被用水刑等問題,高志凱不承認地說:「你是在說伊拉克戰爭吧。」

另一名現場的英國籍維吾爾人說,2017年起,中國(中共)政府在高度監控的集中營關押了超過300萬人。他問:「中國(中共)政府在隱藏什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和家人自由通話?」他已經7年沒有和在新疆的母親通話。

高志凱重申自己把維吾爾人當成兄弟姊妹,但強調「有一個條件,維吾爾人必須承認新疆是中國的一部分」,還對這名觀眾喊話:「告訴你的朋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主持人表情不可思議地表示:「他只是想和家人通話而已!……一個82歲的老太太對中國(中共)也是威脅嗎?」

批評領導人?高志凱:在中國會被迅速處置

被問到中國人有沒有言論自由去批評習近平,他在一連串逼問後坦言「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敏感處」,並稱中國人可以批評政府,「如果是正面的、建設性的建議」。引來主持人大笑。

哈桑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一名獨裁者,不但取消任期限制,連任時沒有任何反對票,還把自己名字寫入憲法、要學童學習習近平思想等。

高志凱稱,「習近平不會是個終身主席,將會出現一個時間期限。」對於沒有反對票,他稱習近平確實贏得了全體人民和全黨的尊重,主持人則說:「你說是尊重,我說是恐懼。」

他還反過來批評英國的政治體制,「8年時間出現6個首相」,主持人則回應,至少他可以在白金漢宮前舉行大型集會抗議,每個英國公民也都可以在選舉中有選擇。

面對高志凱的辯解,哈桑說,所有的人都知道習近平加強了中央集權,現在沒有法律能讓他退出任期,他想要當一個獨裁者,「為什麼我們在假裝不是這樣?」他還鼓勵高志凱不妨就直接說「中國是獨裁但是管用」。

秦剛在那?高志凱:你永遠不會再看到他

哈桑問,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前國防部長李尚福為什麼失蹤?犯什麼罪?審訊了嗎?如果美國的布林肯、奧斯汀哪天被消失了,這可不正常。

高志凱稱,中國政府對貪腐零容忍,(貪腐)會帶來災難。哈森問,官方原本指秦剛是身體問題,怎又變成貪腐問題?

哈桑連問秦剛人在哪裡,高志凱最後脫口說:「你永遠不會知道」,「永遠不會再看到他(秦剛)。」

哈桑最後問道,在北京,有可能舉辦像這樣一個電視節目,讓觀眾自由發問且不會被威脅嗎?可以批評習近平、批評政府、向你提問、聊聊維吾爾人,在北京可以嗎?

高志凱說:「在中國,不要批評我們的主席,除非你提出正面的建設性建議。批評不是唯一的目的,帶有建設性提議的批評才是更好的言論自由。」主持人則表示,言論自由是這個節目珍視的目標。

責任編輯:任子君#

相關新聞
分析:中共戰狼外交官為何屢屢出醜?
高志凱放狂言恐嚇澳洲 學者剖析其套路
美中關係緊張 韓國成美國最大投資國
坎貝爾:中共對美多方面挑戰超過冷戰時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