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飛:消除隱疾 社區需教育啟蒙

人氣 14

【大紀元2024年07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留守兒童問題通常包括隔代教養、與父母關係疏離、家庭教育缺失等等,導致幼兒發展問題。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大批衛星/留守兒童,現在已經有一代人,留守二代也已出現。在福建社區,有過「衛星寶寶」或「留守兒童」經歷的人不在少數。這個人群中相當比例的人留有心理陰影,成為社區的隱疾。

八大道博主凌飛指出,家庭環境的缺失可能導致一些青少年參與霸凌行為,根據他的了解,「參與霸凌的青少年中,ABC(美國出生的小孩)不多,絕大多數是1.5代移民,他們英文學不進去,且從小在留守狀態下缺乏管教,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1.5代移民是指在中國出生,18歲成年前移民美國的人,具體又分為童年移民1.75代、少年移民1.5代、青少年移民1.25代。他們常由祖父母照顧,父母因工作變動奔走於美國各地的中餐館或大麻農場。

傳統社區的支持結構已被破壞

社區支持是否有助於改善這些問題呢?凌飛回顧華人移民歷史說,從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時期開始的移民潮到現代,經濟因素一直是推動華人移民的主要動力。華人社區的社團組織起初是基於宗親和地域的傳統鄉紳制度,為新移民提供了良好的適應機制。但隨著政治變遷,這種結構被破壞。

他說,「最早是華工時期的加州六大公司,他們是按照宗親和地域來劃分。在這些社團中,他們實際上是將以前鄉村的士紳制度移植到美國來。中國古代屬於皇權不下鄉,皇權只到縣城。因此,在鄉村之間,存在自發的鄉村和宗親紐帶關係,他們作為一個整體,自發管理鄉以下的政權。這些組織天生具有輔助幼老的功能。」「這與美國以自治為主、由下而上的體系剛好契合。包括華僑學校以及唐人街的興起,實際上都與這種組織存在著極大的關聯。」

然而,隨著中國政治變化,這種傳統結構被破壞。「因為共產黨掌權後,將鄉村這一級的體系格式化,視其為反動階層,導致鄉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自我管理和救助功能被破壞。這就是為何改革開放後來美的華人,他們新建的僑團雖然仍以地域和宗親為紐帶,但自我管理和救助功能已大不如前。新的以美國保守理念或自治理念建立的組織又不存在,所以形成了目前的局面。」

當然,美國也有一些非營利組織專門為社區提供老幼服務,但他認為這和自治不同,容易偏離初衷,因為「他們主要通過政府項目和資金來運作,更像商業公司,與實際社區需求脫節。所以一些組織在幾十年間基本上都成了政府項目的附屬品。」

他提倡重建社區組織,恢復到以前鄉紳传统的體系。「打個比方,你看猶太人的做法,就延續他們一直以來的傳統。當一個社區內部的力量夠大的時候,留守兒童就不再是問題。舉例來說,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猶太人社區的中青年出去打拼的時候,社區內留下的婦女會負責家庭事務。在華人社區中出現更多的留守兒童,是因為你沒辦法得到更多社區資源的情況下,就只能繼續內捲,把你的老爹老媽拉過來帶小孩。」

另一方面,他認為「問題不僅僅在於維持生計,而在於如何認識這個問題。比如,你可以選擇工資低一些,但住得近一些,或者能多一些休息時間。」他提到,疫情後,很多人的觀念已有了轉變。「以前我在電腦維修店裡,禮拜天總是忙得要死,因為很多打工者都擠在休息日把事情做完。早年移民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上一代很多移民在餐館工作幾乎不休息。疫情後,很多人覺得不需要把自己逼到那種程度。」

中國經濟低迷促使新一輪偷渡大潮

他還認為,華人社區的變遷反映了更廣泛的移民歷史脈絡。從太平天國時期到80年代末期偷渡潮興起,再到貿易戰與疫情,留守兒童的比例與當地經濟相關。如果當地有較多就業機會,留守兒童比例就小很多。

2010年至2020年,中國經濟迅猛發展,這期間福州人向紐約的偷渡潮減少,但對年收入僅2000美元的中國人來說,紐約的吸引力仍強,偷渡潮一直沒停過。

凌飛指出,這是因為「認知影響大於經濟影響」。即便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許多人仍然認為美國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收入水平。也許要等到人民幣與美元的匯價,或者中美的工資差距縮小到1比1或1比2的時候,偷渡潮才會停止。「對他們來講,他們只知道美元好,美元那個1比7匯價好,是這個道理。」

目前,中國經濟不景氣,美墨邊境的偷渡人數達高峰。許多福建人做生意欠債,為逃債而來美國賺美元。拜登上台後,開放邊境的政策也鼓勵了這種行為。凌飛說,由於多年偷渡積累下來,村裡只剩下老人孩子,實際上已沒有什麼經濟形式,只靠匯款。年輕人若要打工,只能去城裡,但他們可能覺得還不如去美國。

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許多帖子聲稱,在通過美墨邊境非法入境美國的中國人中,來自福建的人數占了很大比例。紐約的福建社區中,也有人表示,根據他們的內部統計,自疫情至今「走線」來美的福建人數可能高達20萬。他們認為美國官方的統計數據不完整,「有很多人被undercounted(漏算)了」。然而,大紀元記者無法驗證這些數據的準確性。

凌飛說,2010年後的黃金十年,國人很自信,認為中國的「體制優越性」,未來是中國的世界。但川普時期的貿易戰暴露了中國經濟的高度風險和外強中乾,人心開始浮動,隨後的脫鈎和疫情表現打破了很多人對中國的幻想,很多人就想跑路了,疫情後生意差了很多,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促使新一輪偷渡大潮。

凌飛:應對社區問題 從價值觀著手

他說,現在走線來美的福建人多為中年人,並不帶來育兒問題。但社區認為這一批走線客的思維和早年的偷渡青年不同,他們因國內機會減少而來美,這些曾是老闆、生活條件富足的人比較難適應來美後的辛苦生活,且大多「沒什麼法治概念,容易走偏門」。

不同年代的移民潮,帶來不同的適應問題。凌飛認為華人社區需要更多教育和開放思維。他計劃與朋友創立「Open Mind」組織,旨在幫助華人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並提供教育啟蒙。他認為,華人的認知限制是當前留守兒童問題的主要原因,而非資源不足,「一旦他們思想改變了,留守問題、不同的問題就解決了。」

他說:「所以當務之急,我想要恢復自治(類似鄉紳自治這種性質的)體系,以服務社區為出發點,強調價值觀。就像猶太人努力延續傳統,我們也需要強大的內部力量來應對社區問題。當社區內部力量夠大時,留守兒童問題自然會減少,通過社區資源的合理分配,更好地服務華人社區。」

延伸閱讀
「留守兒童」—— 移民家庭永遠的痛
孩子被霸凌或霸凌他人,父母該怎麼辦?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紐約布碌崙八大道華裔人口激增 孩子入園難!
華人有心理問題人數多  因缺重視精神健康
李林溺女案問訊錄像 揭示衛星寶寶家庭危機
1/5人有心理問題 紐約市衛生局舉辦四場中文「心理急救」培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