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經濟

分析:新質生產力難推動 中共陷經濟怪圈

中國經濟低迷,商場人煙稀少。圖為2024年6月5日,人們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的一家購物中心購物。(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4年07月31日訊】中共在三中全會後加強對新質生產力的輿論宣傳,指要「因地制宜」健全新質生產力機制,避免產能過剩。但分析認為,中共推動的「新質生產力」有5大困難,令中國經濟陷入怪圈,也使內外雙循環兩部引擎同時熄火。

學習「新質生產力體制」?官員摸不著頭腦

黨媒央視日前發文稱,三中全會公布的《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稱「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30日刊登中共副總理何立峰的文章,指三中全會要求利用各自條件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兩隻手」共同發力,並避免重覆建設造成產能過剩、資源浪費。

中共並例行性出版了相關輔導學習材料,112題的「學習輔導百問」。

但是,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對美國之音表示,其實,地方官員對於什麼是「新質生產力」根本摸不找頭緒,但就是要一窩蜂地去展現政績。

他說:「這也是現在中共中央執政遇到的問題,因為地方執行,要麼就是不做,要麼就是做過頭,那它希望透過這個方式(輔導材料)去統一官員的思想。」

中共推動「新質生產力」五大困難

新質生產力由中共黨魁習近平提出,各種解釋名目繁多。按百度百科,它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但是,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研梁書瑗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共推動新質生產力,面臨各種困難。首先是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發展的條件並不均衡,每個地方的勞動力素質也不一樣,不盡然都能匹配新質生產力所需的條件。

梁書瑗說:「第2個主要的問題就是,其實他很怕各個地方重複地投入太多資源,導致產能過剩。」她表示,這背後歸因於幹部的考核標準,如果還是跟過去一樣,以GDP為指標,那麼大家就會很有政治衝動,將手上的資源全都投入在所謂「新質生產力」的產業上面。這會造成地方上很多失業的問題。

此外,產業轉型不只需要花錢,還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梁書瑗表示,如何引導銀行去支持產業轉型,以獲得資本去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另一個困難。

梁書瑗說,還有一個挑戰就是管理方式。產業越複雜,管理方式也要改變。比如各個國家對於人工智能(AI)的發展都面臨到一個很大的倫理問題,如果都餵給AI一些不好的內容,像是偏離人權的內容,那之後的人可能會得到一些很奇怪的答案。

「最後一個就是消費的問題,新興的產業所生產出來的比較高單價的產品是誰要去消費它,這個就是個問號了。」她說,如果產品也賣不出去,最後工廠也無法營運。

陷經濟怪圈 中共體制問題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在世界其它國家疫情後經濟強勁復甦情況下,中國仍面臨房地產持續低迷、失業率高企、內需疲弱、外資撤離等,外界關注中國經濟的體制問題。

中華亞太精英交流協會祕書長王智盛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怪圈,就是上面一句話,下面全部動了,而且是盲動。我相信這個中共的高層一定很憂慮說,這樣搞下去,結果就是一窩蜂地往那邊去做,讓它本來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優勢都不見了。」

他對美國之音說,這個就跟中共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時,各式各樣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來申請補貼,但到頭來發現十之八九都是空殼公司、都是假的一樣。

王智盛表示,中共除了擔心又會形成新一批的空殼公司外,也擔心在「國進民退」的風向下,地方政府與國資國企就開始「盲動」起來,試圖去併購一些民企,造成民企欲振乏力。

「國企吃下來之後,卻也沒有能夠進行有效的管理跟經營,導致兩頭落空,所以我覺得這個部分某種說法就是要想煞車。」

無法支撐「新質生產力」 內外循環同時熄火

美國之音說,中共發行「學習輔導百問」可以說是「例行公事」,但從中也能窺探出中南海的一些憂慮。

梁書瑗認為,整體國家的經濟體系沒有辦法給「新質生產力」一個很好的支撐;另一個則是消費不振。一個供給,一個消費,就是中共經濟兩個最大的憂慮。

中共副總理張國清在「三中全會決定」的輔導讀本撰文《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強調市場的重要性。中共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決定」輔導讀本也撰文說,要有序擴大商業市場,持續放寬外資市場准入。

但是她認為,習近平越來越不注重市場經濟,民營經濟其實已經被壓縮得喘不過氣來。所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內外雙循環」來救經濟無效。

王智盛認為,在內需不振下,中國老百姓對於民營經濟的前景一片模糊,不敢投資或消費,所謂內循環難以活絡。對外資來講,過去幾年北京用各種國安理由打壓外企,已經讓外資心生畏懼而紛紛逃離。

「這個也是中國現在所謂要推動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上,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兩部(內外)引擎同時熄火。」他認為,「只要中國的市場還是按照中共的指導來進行,而不是真正由自由市場的規律來運作,那麼新質生產力最終也只能在過猶不及之間擺盪。」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