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太以前在香港上班的時候常常喝鴛鴦(港式奶茶加咖啡),她先來到台灣辦移民,就發覺在台灣的港式茶餐廳的鴛鴦茶味比較淡,很想念香港那杯鴛鴦,我就去學⋯⋯」飛機工程師Thomas,為了太太可以喝到一杯正宗的港式鴛鴦,特別拜師學藝再移民台灣,原本只想著為家人帶來熟悉的美味,無心插柳成為了在台灣做生意的王牌產品,將香港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工絲襪奶茶與當地人分享。
Thomas製作港式絲襪奶茶。(受訪者提供)
2018年,一場移民講座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Thomas分享:「一位用投資移民去台灣的香港人,開了一場講座,我們只是抱著好奇心去聽聽,聽過後覺得有可行性,覺得可以試試看,就開始收集資料準備。」2019年後,香港的政治、經濟環境前景變得更加不樂觀,堅定了兩人做下移民的決定,2020年,Emily先來到台灣辦理投資移民手續,Thomas還在香港工作,疫情期間機場亦處於近乎癱瘓的地步,Thomas的工作不像之前那麼繁忙,於是有時間學習新的手藝,如港式奶茶、點心等等,可能對未來移民會有些幫助。就這樣,他們種下了開「茶檔」的種子。
「茶檔」招牌港式絲襪奶茶。(受訪者提供)
台灣重現香港消失的「茶檔」
自1847年起,香港就推行流動小販牌照制度,到1950、60年代最為盛行,這種綠鐵皮外觀的小型攤檔,是香港小販的一大象徵。小販開檔時,綠色箱子的頂部伸出簷篷,可以避暑、遮風擋雨,為市民提供廉價的生活所需,日用品、服裝、配件飾物、中西茶點、魚蛋燒賣⋯⋯這些攤檔為大量走難來港的「新移民」解決了生活的燃眉之急,也成為了基層民眾的消費場所。
「茶檔」是「茶餐廳」廣泛出現前的流動攤檔,這些持牌小販供應奶茶、多士、蛋糕、老婆餅等簡餐,小型的「茶檔」漸漸發展為「大牌檔」(大排檔),早中晚各有精彩,粥粉麵飯、燒味、小炒、糖水應有盡有。
可惜的是,香港前巿政局自1970年代初起,在一般情況下已不再簽發新的小販牌照,小販數量急跌。大排檔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入舖」。換言之,「茶檔」和「大排檔」已成為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的一部份。
Thomas和Emily經營的「茶檔」,很有昔日香港的味道。(受訪者提供)
Thomas因為太太懷念港式奶茶的滋味,特別拜師學藝,將港式奶茶帶來台灣。(受訪者提供)
Thomas和Emily來到台灣後,發現了「行動餐車」的創業模式,從自行設計餐車開始,到找專業人士驗車、改裝,再申請商業牌照、在衛生署登記,研究食譜,做食品檢測,屬於兩人的「茶檔」就誕生了。Emily分享:「『茶檔』這個名字很多台灣人都感到好奇,會詢問是甚麼意思,我們也會解釋給他們聽背後的意義。」Thomas提出,他們也希望將香港文化在外地發揚光大,借用如今的台灣行動餐車來還原香港已經漸漸消失在人們視線中的「茶檔」。
行動餐車改裝過程。(受訪者提供)
「茶檔」購入全新貨車進行改裝,並邀請香港插畫師設計餐車。(受訪者提供)
「餐車創業在台灣的法例不是太清晰,但我們始終人生地不熟,就盡量做足全套的登記和牌照,這樣遇到甚麼檢查也會安心一些。」Thomas認為,餐車與「入舖」相比自由度大很多,不必為房租和必須達標的生意額操心,如今他們是「夫妻檔」合作起來相對簡單,如果要開一間實體店就要請人幫忙,開銷和管理也更加費心。最令二人開心的是,他們可以一邊做生意一邊探索台灣新奇好玩的地方,並與更多的台灣人交朋友,融入當地生活,不知不覺也開了三年的「茶檔」。台中是他們的「大本營」,也曾去過南投、桃園、彰化開檔,參加不同的市集、夜市。
2023年5月推出全新設計的餐車。(受訪者提供)
與台灣客人交流的過程中,Emily也找到不少樂趣,例如香港人常常喝的「好立克」在台灣人眼中是新奇的飲料,在攤位中他們也展示了一些廣東話的卡片,也引起大家討論,「食咩呀、幾錢啊、唔該、多謝,好像每個字他們都認識,但是組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我就要跟他們解釋,教他們廣東話。」
「茶檔」吸引不少客人光顧。(受訪者提供)
跳出舒適圈 台灣收穫意外驚喜
Emily過去在銀行工作,從未想像過自己會願意在一個沒有冷氣、沒有凳子坐的工作環境下工作。來到台灣開餐車對於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我最初也在想是否能夠捱下去,是辛苦的,但都可以頂得住,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惡劣。」Emily和Thomas在工作上有所分工,Emily負責在前台招呼客人點餐、收銀,Thomas在廚房製作飲料、準備小食。招牌飲品港式絲襪奶茶吸引不少台灣人品嚐,咖哩醬由Thomas特別調味,咖喱魚蛋、三寶(豬皮、魷魚、蘿蔔)是最受歡迎的小吃。
由Thomas特別調味的咖哩三寶。(受訪者提供)
對於二人來說,開餐車並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體驗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過去Emily也多次來台灣旅行,如今開餐車體驗到了更多旅行體會不到的樂趣:「在香港生活了那麼久,如果不是開餐車,我不會知道原來第二個天空有這樣的生活文化,譬如去到露營區、竹山、潛立方,這些地方真的很美,讓我們更加了解台灣。」
Thomas和Emily到訪台灣各地旅行,圖為坐擁太平洋海景的台東多良火車站。(受訪者提供)
Thomas解釋,最初他一聽「竹山」這個名字,以為是類似香港慈雲山的地方,但真的來到才發現,這個小市鎮出產的竹子非常有名,也認識了當地有心的年輕人,為了活化他們的家鄉,特別在周末舉辦一些小市集,用竹子手工製作一些工藝品,吸引客人了解竹山的文化。「現在台灣『北漂』到台北打工的年輕人很多,這些小鎮就老齡化了,我覺得挺感動的,原來台灣也有這些熱心人,去活化他們的家鄉。」
Emily則對潛立方和露營區印象深刻:「如果不是開餐車,我們都沒有發現這間潛水酒店。還有台灣的露營區真的太美了,也很多人來給我們出主意,建議我們的餐車改裝成露營車。」過去在香港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完全想像不到生活有那麼多的可能性。
夫妻倆在台中的后里馬場開檔,吸引遊客前來。(受訪者提供)
Thomas和Emily很享受開著餐車走訪台灣各地開「茶檔」的過程。(受訪者提供)
他們甚至計劃環島開「茶檔」,除了賣奶茶外,還希望朋友們品嚐到招牌咖哩魚蛋、咖哩三寶,Thomas坦言,因為很多食物需要新鮮製作,如果環島多日,對於食材的補給還未想到一個合理的方案,「可能會試試看點到點的方式,譬如我今天在台中,然後去高雄,再回來台中補貨,之後去台東,再回來台中,這樣可能比較容易實現。」
透過開餐車,夫妻二人體驗到不少過去未曾留意的台灣美景。(受訪者提供)
Thomas和Emily來到台東伯朗大道。(受訪者提供)
「茶檔」接受台灣本地傳媒訪問。左圖:夫妻二人擔任中央廣播電台節目《歹勢 打攪晒》嘉賓;右圖:「茶檔」出席台灣綜藝節目《綜藝大熱門》。(受訪者提供)
-
有人還總結出金句「香港就像一場青春,一去不復返了」。那麼你呢,多年以後,你會淡然地對當年的自己,說一聲「青春無悔」嗎?1999跨入千禧年夜,17億人透過轉播,看到寫著「台灣加油」的巨大天燈在時代廣場的螢幕緩緩升起。這是從小在十分寮長大、人稱「國寶天燈」的胡民樹所設計,他說當時好多人流下了眼淚。胡民樹從小玩到大的天燈遊戲,如今已成為許多平溪人的生計。平溪人一談起他們的鄉花——豔紅鹿子百合,都會眉飛色舞、滔滔不絕。最近一次拜訪吳金池,正是他復育在院子牆上的豔紅鹿子百合盛開時。或許明年我們又可在白鷹石上的峭壁看到這「岩壁上的精靈」,那是去年4月蜘蛛人爬上去種植的。煤鄉人有其獨特對土地的情感與記憶。礦業興盛的年代,物資匱乏,平溪鄉人自家養土蜂製蜜;礦業結束後,人口外流,老煤鄉人開始從記憶中找回兒時熟悉的養蜂。他們的共同記憶創造了生活的座標。念念不忘四年前那次偶發的「品茗之旅」,我再度回到平溪的山裡探訪了東勢格的老茶農。跟著老先生在陡峭的茶園上上下下,他弓著身子捧著一籃籃茶葉的身影,令人動心。我們何其有幸可以喝到他做的茶……俗語說:「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時間是世界唯一流通的貨幣,大家都想成為億萬富翁,又怎麼能大手大腳浪費時間,揮霍自己財富呢?渾渾噩噩,混吃等死,漫無目標也是度過一生,生命意義一貧如洗。不如設定目標,全力以赴,作自己命運的領航人,創造輝煌生命,讓人生活得精采、活得有價值。人類的文明遺物只有以無私鑄器,才能不受歲月侵蝕、不在歲月中湮沒!東京上野附近的鶯谷,一個無私的重寶地,書道博物館,讓人驀然回首感悟人生。克萊頓·沃德(Clayton Ward)一家都開校車,他的父母和祖父都曾經是校車司機。儘管沃德想離開這一行業,但他最終還是開著校車,與他每天開車接送的孩子們一起分享他對歷史的熱愛。原來父親早就接納明芬了!但她卻無法當著父親的面,表達她的感激,也無法分享父親為她感到榮耀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