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入美通道切斷 大量移民穿越達連隘口
【大紀元2024年07月15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Darlene McCormick Sanchez報導/原泉編譯)上週,成千上萬的移民穿過達連隘口(Darién Gap)茂密的熱帶雨林湧入巴拿馬,許多人擔心這條路線會被關閉,使他們赴美的希望破滅。
巴拿馬新任總統勞爾‧穆利諾(Raúl Mulino)誓言採取措施,阻止大批移民穿越達連隘口一路北上,經過幾個中美洲國家,抵達美國西南邊境。
7月1日,就在穆利諾上任的同一天,巴拿馬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國將為巴拿馬支付遣返移民回國的機票費用。
移民對巴拿馬將切斷從哥倫比亞出發的這條危險偷渡路線表示絕望,有時甚至是不滿。
今年2月,《大紀元時報》訪問了位於巴拿馬的四個移民營地,剛走出達連隘口的移民描述了無法無天的犯罪團伙,沿途他們面臨搶劫、強奸和謀殺。
在現場接受採訪的幾位移民表示,巴拿馬應該接受乘飛機入境的移民,或者開辟另一條路線,方便他們前往美國。
上週,平均每天至少有1,000名移民抵達移民營地。
7月5日,巴拿馬國家邊境服務隊(SENAFRONT)使用蛇腹形鐵絲網(又稱刀片鐵絲網)封鎖叢林通道,人流量下降大約一半。
《大紀元時報》的自由撰稿記者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達連隘口被切斷的視頻錄像,引發了大量西班牙語的提問和求助。
一位自稱有四個孩子的社交媒體用戶詢問,通道何時關閉,因為他打算在7月底穿越,但目前尚無資金。
用戶發帖求助,希望有人指引他們通過達連隘口或進入墨西哥。一些人對切斷北面通道的消息表示難以置信,另一些人則破口大罵。
在上週四天的時間裡,穿越達連隘口的移民中,至少有700人是中國公民,他們進入了位於巴拿馬的卡納恩門布里略(Canaá n Membrillo)的移民營地。
較富裕的中國移民則是通過卡雷托(Carreto)路線到達卡納恩門布里略。
偷渡組織利用卡雷托路線將移民從海上運送到巴拿馬境內,然後停靠碼頭,再步行走一條較短的叢林小路。
幾位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的移民表示,他們現在踏上前往美國的旅程,是因為擔心喬‧拜登總統的任期即將結束。
一位中國移民說:「他要走了,所以我來了。」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移民對著鏡頭大罵中共黨魁和中共。兩人表示,他們想去美國是因為美國公民享有自由,中國沒有人權。
一些移民說,家人告訴他們可以在美國投票。許多人說,如果有機會,他們會投票給拜登總統。一名中國移民說,如果可以的話,他會投票給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因為川普對中共政權更強硬」。他說,他相信一些越境進入美國的中國公民是中共的間諜。
在巴拿馬巴霍奇基托(Bajo Chiquito)移民營地,一位自稱叫莫尼什(Monish)的印度人說,他擔心如果前總統川普再次當選,他可能會被驅逐出境。
莫尼什認為步行進入美國是合法的,因為他已經這樣做的朋友們告訴他,美國憲法規定「沒有人是非法的」。莫尼什說:「喬‧拜登是個非常好的人,他很願意幫助移民。」
巴拿馬政府開始在茂密的叢林中架設鐵絲網,切斷人口走私者使用的路線。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亞歷杭德羅‧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出席了穆利諾的就職典禮,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承諾為巴拿馬遣返非法移民的飛行費用提供援助。
馬約卡斯在一份聲明中說:「在美國繼續確保邊境安全,驅逐沒有合法居留理由的移民的同時,我們感謝與巴拿馬的合作,共同管理西半球歷史上最高水平的移民潮。」
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艾德麗安‧沃森(Adrienne Wats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協議「旨在共同減少通過達連隘口被殘酷偷運至美國的移民人數。」
她說,遣返移民回國「將有助於遏制該地區和我國南部邊境的非正常移民,並制止以掠奪弱勢移民牟利的惡意偷渡網絡的壯大」。
美國同意向巴拿馬提供設備、運輸和後勤服務,將非法進入巴拿馬的移民送回本國。
據巴拿馬報告,近年來達連叢林通道的過境人數創下新高,僅2023年就超過52萬人。
65歲的穆利諾此前擔任過安全部長,他承諾切斷由犯罪組織控制的移民偷渡路線。
他在就職演說中說:「我不會允許巴拿馬成為開放通道,讓成千上萬人非法進入我國,這些人得到了一個涉嫌販毒和販賣人口的國際組織的支持。」
不過,巴拿馬沒有得到鄰國哥倫比亞的幫助。哥倫比亞監察員辦公室發布聲明,提醒巴拿馬不要侵犯移民的「流動權」。
哥倫比亞警告鄰國不要違反國際法,國際法禁止各國將尋求庇護者送回他們可能面臨危險的地方。
收到數百萬美元美國納稅人資助的非政府組織(NGO),在巴拿馬的移民營地提供食物、住所、醫療援助和地圖。
一個名為「人權觀察」的非政府組織對巴拿馬完全切斷達連隘口的能力表示懷疑,並擔心這會迫使移民尋找更危險的路線。
「人權觀察」組織美洲部主任胡安妮塔‧戈貝圖斯(Juanita Goebertus)說:「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穿越達連隘口的移民和尋求庇護者都有權在途中獲得基本的安全和對其人權的尊重。」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