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書學會師生聯展 書道禪心靜中參
【大紀元2024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基隆市青田書學會師生聯展,由指導老師名書法家張明萊與學生20多人近50幅作品,於基隆極樂寺,自7月展至9月12日。會長許素涵表示:「每個作品都經過老師鑑定後才展出」。而且書法真的很深,其中包含了人文精神,還有你的品格,希望能達到老師說的:「書如其人」,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的個性慢慢修改、修煉,讓內外都能昇華。
民國83年,即拜師于右任一派,師承下來非常正統的名書法家張明萊門下,簡金水跟張老師學習書法從不間斷,他說寫書法能修身養性,教我們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能潛移默化、能鍛鍊自己,讓自己更美好,藝術眼光更高。
人家說:寫書法是眼高手低,簡金水覺得,就是越學習越顯得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更不斷的學習。在警界服務的他,學習書法後,心比較能靜下來,能夠去沉思,思慮會比較周全,比較清晰、仔細,對工作能有一定的幫助。
劉美惠認為自己是慢熟型,上班、家庭、小孩等多方面都要去克服,一開始她就每天寫,2小時、3小時都要擠出時間寫,有時筆法、結構沒有抓到重點,也常讓她有挫折感、有瓶頸,還是堅持每天練習。
有了一定基礎,到一定階段,她開始臨古帖,一次、兩次、三次、四次̶̶—-無數次,她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發現漢字之美,她開始有了自信,越臨帖越快樂!歷程雖然很辛苦,得到的是心靈的提升!
劉美惠表示,一開始寫書法是興趣,沒有去真正了解、去練習,是寫不好的,要下功夫,自己要提升自己,10多年來在她人生低潮時還是寫書法,書法陪伴她度過很多的低潮。張老師經常鼓勵他們多讀書,現在她利用假日去台藝大進修,從新當學生,覺得很幸福。
書法這一領域沒有老師不行﹖蔡金城以前在部隊時土法煉鋼,民國94年拜師張明萊才找到答案,書法要從基本功開始,有其章法,學習書法要秉持持續不間斷,這麼多年講起來也是很辛苦,在這堅持努力中,體悟到書法學習是無止盡期間,也參加很多社團活動,也認識很多同好朋友,生活過得很充實。
任職基隆榮民服務處的蔡金城組長,認識到人文離不開公益單位,離不開公益愛心,青田書學會師生與榮服處結緣,連續9年舉辦春聯義賣,照顧榮民遺孤眷屬,受到各界肯定與支持。
受到感召,出了一念,想跟青田書學會師生一塊寫春聯,參與義賣,照顧榮民遺孤眷屬,基隆榮服處副處長李復鄉去年9月即拜師學書法,才覺得說書法不是光從外表看,是由外而內,而後是由內而外,因為書法真的是「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張明萊老師說道:文化是長遠的路,不能間斷,沒有終點站,也沒有最好的,只有次好。根據學術理論來講,譬如經濟、社會、政治等理論,沒有最好理論,只有次佳理論。
中華五千年歷史,還是繼續往前走,走到哪,走到無邊無際,太廣了,呈現的是一個心。
那書法是一種怎樣的心,張明萊老師認為必須投入感情,你有感情投入,才能專注。這個是看不到,是感覺。看得到是技巧,而技巧是不斷在延續。
比如說基礎,它不是只有3年、5年。用一個規劃來講,有低階、中階、高階、研究階、探索等階段,永遠一直在求。
一個書法人沒有文學理念,寫出來的是很薄弱,中國文學題材有散文、詩、詞等等,表達人心、人性,文學素養畢竟是一個情,情是要想像,而想像要靠的是累積的學問。
現在讀的書是前人的智慧,智慧的精華,沒有接觸這些,你不知道美在哪裡﹖真在哪﹖善在哪﹖從文學裡面去認知、理解、投入、探尋,是心靈提升的過程,過程是一層一層不斷向上提升!
前提是基礎功夫,不是3年5年10年,不夠用心、不夠努力、也不讀書,讀書是敬佩前賢古人,發覺古人智慧精華。如果只是眼睛看過、手寫過、認識過,但感覺沒有投入,沒有用。必須用真誠、純淨、純粹的為這個字。張明萊老師已玄奘法師:「言無名利 行絕虛浮」鼓勵大家書法有情、無名利、無虛浮、自然地去做。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