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新處長拜會賴清德:將台美關係提至新高度

人氣 257

【大紀元2024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谷立言今天(10日)拜會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谷立言表示,期待與新政府在各領域加強合作,強化已經堅如磐石的美台關係。他有信心,將雙邊關係提升到另一個新高度。賴清德表示,他相信台美關係將好上加好。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今天上午接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新任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時強調,台灣和美國是彼此堅實的夥伴,積極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也期待兩國持續深化經貿關係。他相信,以谷立言豐富的經驗、對台灣的大力支持,台美雙方必能在各領域不斷深化夥伴關係,讓兩國關係好上加好。

2024年7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接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新任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中華民國總統府提供)

谷立言:盼美台在經濟、文化、人員交流及科技等領域加強合作

谷立言處長致詞時首先祝賀賴總統就職,並表示很榮幸在此重要時刻,與賴總統及其團隊共同加強美台關係。

谷立言說,對於賴總統勝選,他一點也不驚訝。在20年前,賴總統就以立法委員身分接受「國際領袖人才參訪計劃」的提名邀請,這是美國投資全球未來領袖的一項交流計劃。當時擔任美國在台協會政治官的他告訴國務院,「這位立法委員非常有可能是台灣未來的總統」。之後,他也非常高興能夠在賴總統擔任立法委員、市長、行政院長及副總統的各個時期,在台北、台南及華府等地互動交流。

2024年7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接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中華民國總統府提供)

「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的自我防禦能力。因為美台對台海和平穩定有著共同且長遠的利益,這對印太地區及全球的安全繁榮極為重要;美國支持台灣也符合美國長久以來以《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為指導的政策。」谷立言說。

谷立言期待與新政府在經濟、文化、人員交流及科技等領域加強合作,進一步強化已經堅如磐石的美台關係。並指出,台灣是美國經貿及促進全球供應鏈韌性的關鍵夥伴。2年前,雙方啟動「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深化彼此經濟關係。在人員交流方面,「傅爾布萊特計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制之一;台美教育倡議則提供另一項機制,擴展雙方語言學習與教學。

谷立言強調,美台雖然面對日益複雜的挑戰,但雙方長期夥伴關係也不斷強化。他有信心,在全球民主共同體的支持下,我們可以持續守護台灣民主、促進雙方繁榮,並將雙邊關係提升到另一個新高度。

賴清德接見谷立言:台美關係好上加好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致詞時首先歡迎AIT台北辦事處谷立言處長來台履新。他是台灣的老朋友、好朋友,過去兩度任職於AIT台北辦事處,在副處長任內更促進台美密切的合作交流。他說,谷立言對台美事務、區域情勢的掌握,不僅熟稔、而且十分專業。現在是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候,相信谷立言榮陞返台,台美關係將好上加好。

2024年7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接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並致詞。(中華民國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指出,今年是《台灣關係法》立法45周年,對於美國政府持續落實對台承諾,包括拜登政府15度宣布對台軍售,展現對台灣安全的支持,他要再度表達感謝。

「台灣和美國是彼此堅實的夥伴,積極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面對中國一再挑戰,並試圖改變台海現狀,台灣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致力維持現狀,也會跟美國及理念相近國家密切合作,為區域的繁榮發展奉獻心力。」賴清德說。

賴清德也期待台灣和美國持續深化經貿關係,包括推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以及儘速解決台美雙重課稅問題。另外,面對全球AI浪潮,我們立下目標,要將台灣打造成「人工智慧之島」,相信台美之間在AI和創新領域方面,也能有更多的交流合作。以谷立言豐富的經驗、對台灣的大力支持,台美雙方一定能在各領域不斷深化夥伴關係。

賴清德提到,3年前他曾和立言伉儷及多位駐台代表一起參訪阿里山特富野古道,深入體驗原住民文化。每一位駐台代表都是各國認識台灣的窗口、都是台灣跟世界的連結。他再次歡迎谷立言回到台灣,期盼為好上加好的台美關係共同打拚。

今天訪賓由中華民國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賴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外交部表示,誠摯歡迎谷立言正式就任,並期待在台美既有的良好堅實基礎上,持續深化台美全方位夥伴關係,並與理念相近夥伴共同維護印太區域及全球的和平、穩定及繁榮。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谷立言指美台關係已發生根本改變 中共氣炸
消息:谷立言將接任美國駐台最高外交官
美在台協會華府總部宣布谷立言將接AIT處長
谷立言就任AIT處長 盼台美夥伴關係更上層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