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徵文】卡農餘音憶家母
音樂之所以療癒人心,是因為在生命的某個歡喜及悲傷的時刻,扮演著鼓舞身心或撫慰靈魂的角色,讓人在功成名就時璀璨奪目;讓人從心灰意冷中再度立足。對於母親,我自己也有一首關於母親的歌,就是《卡農》(Canon),相信這首膾炙人口的曲子許多人都非常喜歡,但其實它並不是一首樂曲的曲名,而是一種形式。
卡農是一種音樂譜曲的技法,字面上的意思是「輪唱」,利用對位的方式模仿,由一個聲部的曲調追隨著另一聲部,多個聲部相同的旋律依序出現,自始至終交錯進行,相互模仿,又互相追逐及纏繞,而聲部是單調上的重複,一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節,和最後的一個和弦,將彼此融合在一起,這首纏綿至極的樂曲,就像兩個人相互追隨,永不分離,所以在婚禮中最常被演奏及播放,甚至作為代表人類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藉由人造衛星傳到太空中,而這種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
記得國小午後的某堂音樂課,老師上課時用鋼琴彈奏了這首曲子,那熟悉的曲調在老師像蝴蝶似的雙手上飛舞著,讓我頓時精神聚集聽完。接著老師介紹作者和生平,以及這首曲調的技法和由來,但我沒有很認真聽課,因為我一直在回想著,這首曲子到底在哪裡聽過?竟如此熟悉,直到我重考大學時,這個謎才解開……
高工畢業後我便投入職場,但母親仍希望我繼續升學,由於不想讓母親花錢讓我去補習,先工作半年存補習費,預計下半年參加重考補習班。我常在一天工作疲累後,晚上仍拾起書本,為隔年的大學考試作準備,雖累雖苦,但念書時總有我最喜歡聽的卡農陪著我,陪著我跟國學常識裡的詩詞遨遊,伴著我跟數學裡的微積分愛恨情仇。
某一晚,母親進到我房間坐在床沿問我:「你怎麼看書一直聽這首歌啊?」
「因為很好聽啊。」我回著,還跟她說研究顯示念書聽古典音樂可以增加記憶力,正想跟她介紹這首名曲時,母親搶先了說:「我懷著你的時候常聽這首歌……」我驚訝地停下了手上的筆,聆聽起關於我與母親的這段故事。
小時候老家旁的鄰居是位聲樂老師,母親說她經常聽到隔壁聲樂老師的開嗓聲音,以及她彈的一些古典樂曲,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這首卡農,而當時(60年代)政府發起客廳即工廠的運動,母親在客廳一邊做手工一邊聽著音樂,當然在母親肚子裡的我也是聽眾之一,或許這就是音樂胎教,隔著羊水我間接地接受到古典音樂的薰陶,更在多年後的國小音樂課想起了這首似曾相識的卡農,仔細聆聽它,體會其中蘊含著優美的音樂元素,有一種絲絲甜蜜和安靜,有一種淡淡憂愁及感傷,感傷接著沉默,最後思緒開始流瀉,沉醉在動人的音符之中,令人流連忘返……
這幾年下來,因為在夜校教書之故,披星戴月早已成了習慣,某天下班,車上了高速公路,廣播裡傳來這首熟悉的卡農,樂聲承載的回憶又讓我想起了母親,彰化到台中不過幾分鐘的車程卻足以讓我淚眼婆娑,下交流道後,車停在路旁的我泣不成聲,情緒再度潰堤……
二十多年前我剛考上大學,我這個成績不被看好,又令母親擔心的孩子,終於爭了口氣。因為我是家中小孩最不會念書的,高工時期甚至還差點誤入歧途,母親非但沒有放棄我,還不斷鼓勵我努力進取,我點滴在心頭,而我其實是想證明給母親看:我做得到!甚至可以說我是因為母親才考上大學的,自有記憶以來,總覺得母親一直很辛苦地為家裡付出,她常說:我只要你們出人頭地,這些辛苦一切都值得!所以我心想著先把書念好應該可以讓她很欣慰吧。
殊不知在我上大學的三個月後,她病倒而逝去……我都還沒準備說再見。她的驟逝讓我崩潰了,茫然的我不知如何走下去,心裡有說不出的悲痛,只能在每個夜闌人靜的夜晚在宿舍頂樓偷偷掉淚,更怕人家對我抱以憐憫的眼神,在白天依舊跟同學嘻嘻哈哈地若無其事,上課也時常漫不經心,而學業成績瀕臨退學邊緣。只有卡農陪我度過無數煎熬的日子,樂曲裡的靜謐,讓我暫時忘去母親已經離去;樂曲裡的悠揚,讓我一直以為母親仍為我佇足。在母親離去後的這二十多個年頭,我想對她說:媽!您在天堂的那一端還好嗎?那個曾經讓您擔心,差一點誤入歧途的笨小孩,如今已經不再是那讓您牽掛的孩子,已經為人夫,且為人師,努力在家庭及社會扮演著稱職的角色,希望來日在天堂重逢,你還會記得我,會搭著我的肩,會握住我的手,一起聽著卡農,就像從前一樣……
小時候的我一直以為,死亡是屬於老人的專利,直到我最愛的母親離去,我才了解,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死去,甚至死去的速度之快,往往讓人措手不及。法國哲學家馬賽爾說:「陌生人的死亡並不能將我們從遺忘死亡的昏昧中撼醒,只有至親至愛的人死去才能彰顯死亡的深沉意義。」這樣的經驗,相信許多人都有,但又有幾人能夠真正的超脫呢?生與死,原本就是生命存在中的矛盾,但在流逝的歲月裡,面對死亡,誰又能輕易釋懷?母子之間的寸草春暉、母子之間的舐犢情深,將生死置於其中,永遠在我的心靈深處震顫!溫馨五月之際,我又按下撥放鍵,將這首屬於我們母子倆的卡農,獻給我最摯愛的母親,縱使她已遠去,但音樂還在,我想告訴她:媽媽,謝謝您這麼愛我,我愛您!
點閱更多【母親節徵文選登】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