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地震收容所迅速到位 日專家:值得學習
【大紀元2024年04月08日訊】台灣花蓮大地震3日發生後,當地收容所的設施與物資迅速到位,受到多間日本媒體關注。日本防災專家國崎信江今天(8日)分析,這是官民密切合作的成果,「也是日本應該學習的地方」。
日本多家媒體在花蓮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後前往當地了解收容所狀況,並指出其中一處收容所中,室內與戶外帳篷、淋浴間、流動廁所等設施均於地震過後數小時內設置完畢。
除了因應迅速以外,收容所內的日用品、糧食等物資充足,且設置提供按摩服務的「紓壓小站」,以緩解災民的疲勞與緊張感,甚至還準備兒童使用的電動玩具。相關單位也提供手機充電與無線網路服務。
日本富士新聞網(FNN)報導,日本男星谷原章介今天在自身主持的節目中討論花蓮當地的收容所狀況,表示「收容中心提供災民一份份便當、按摩服務與兒童玩耍的電玩都令我印象深刻」。
據他的記憶,日本發生災害後即便在室內體育館搭建簡易帳篷,印象中約需要一週。谷原在節目中對此疑惑地表示,「台灣與日本原本就常發生地震,為什麼會差那麼多?」
日本防災專家、顧問國崎信江在節目中分析,台灣在311大地震與熊本地震之後從日本的收容所中「汲取認為值得效法之處」。
國崎接著說:「很可惜日本的收容所(相關設施與物資齊備)要等到災後約2至3週,而台灣在地震發生後2小時做好相關準備,震後3小時開始收容災民,有賴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密切合作」。她對此坦言:「這次換我們必須向台灣學習」。
國崎分析,日本在災後建立收容所較耗時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日本地方政府的職員工作負擔很重,「日本是由地方政府職員建立與營運收容所,並非民間團體,而且帳篷與簡易床鋪平日由地方政府管理,災害發生後由政府職員運送,而且還要觀察災後路況,以及確保運送卡車與燃料無虞」。
國崎也說,日本發生災害後最差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的職員無法集合,也幾乎未設想或預演最差的狀況,因此在災後協調與調度物資比較耗時。
一名台灣花蓮市社會課的職員接受FNN訪問時表示,「(當局)透過通訊軟體LINE設置防災群組,並隨時上傳照片掌握災害地點與評估應對措施,相關部門就可馬上因應。群組成員也包含民間團體」,救災與重建集結了相關行政單位與民間團體,可謂官民合力因應。
此外,台灣日本研究院主任研究員藤重太指出,花蓮地震後當地隨即建立設備、物資完善的收容所,是因為台灣有許多志工團體,其中包含佛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團體為首展開行動。
藤重太說,這些志工經過訓練,並定期召開防災相關會議,確認演習與職員的人手等深植防災意識。而各個志工團體在緊急事態發生之前均已經分配好工作,不需要等到政府的指示,就可以迅速動身因應。
(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