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台灣年輕病友協會30日發表最新「偏頭痛認知研究大調查」,結果發現,逾七成受訪者表示會不定時頭痛,對於日常的輕微疼痛治療,醫師分享,多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包括冥想、規律運動、放鬆壓力、健康飲食、充足睡眠等,另勤做頭痛日記,也有利於病人了解如何與偏頭痛相處。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30日公布「偏頭痛認知研究調查」結果,發現73%受訪者會出現不定時偏頭痛,同時有67.5%頭痛患者須請假在家休息,平均每人一個月會請3.22天病假。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表示,調查發現,逾九成受訪者,認為偏頭痛可能嚴重影響個人生活,甚至可能導致失能,另有近三分之一受訪者(32.6%),其實不知道頭痛能夠治療。
台灣頭痛學會統計指出,國內約200萬人深受偏頭痛所苦,盛行率為9.1%,且以女性為大宗,女性盛行率高達14.4%,是男性的三倍,其中20至40歲女性,平均每5人就有一位有偏頭痛。
林新醫院腦中風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表示,年輕人很容易忍痛,但如果頭痛發作需要休息、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會畏光,三個症狀中符合兩個,就很可能是偏頭痛,偏頭痛除了單側頭痛,也可能是雙側或整個頭都痛。
林志豪說,若不注意,可能會變成慢性偏頭痛,一個月多達15天以上都有偏頭痛,且疼痛超過三個月,很多人認為偏頭痛只是一個症狀,但實際上是疾病。
林志豪表示,治病機轉是三叉神經的血管系統發炎,跟家族遺傳有關,父母一人有此症狀,孩子偏頭痛機率約有4成,誘發因子包括,食物、酒精,咖啡因使用等,日常作息方面,包括睡眠及水分攝取不夠等,也會誘發偏頭痛。
儘管偏頭痛無法根治,但是透過適當治療,還是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林志豪說,輕微偏頭痛可藉由「非藥物治療」改善,包括冥想、放鬆壓力,規律運動、充足飲食,避免加工食物等,及勤做頭痛日記,以利病人了解如何與頭痛相處。
林志豪說,有偏頭痛困擾的患者,建議向神經科醫師諮詢,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目前還有許多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藥物,可讓醫師依照病人需求及疼痛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療方式。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