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察】中國金融界再颳政治寒風
【大紀元2024年04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共當局近日開始巡視中共央行等財經單位,強調「維護習核心」「查找政治偏差」。中央金融辦同期發文大談中央對金融「集中統一領導」,稱「最關鍵」是維護習核心。專家認為,這顯示金融領域反習的不少,當局外行管內行,引發金融界不滿,普遍做軟抵抗。
中共對財經單位舉政治大棒 專家:因遭軟抵抗
4月16日,中共中央進駐巡視央行等34個財經單位的黨委,強調以「兩個維護」為根本任務。所謂「兩個維護」,是習近平上台後開始有的政治口號,意謂維護習的黨核心地位和集中統一領導。
據中共官媒報導,進駐央行的中央第三巡視組組長王立山提到「查找政治偏差」,「發揮政治監督保障作用」。
央行行長潘功勝則稱,這是全面「政治體檢」,承諾對巡視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真改實改」。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4月18日對大紀元表示,當今世界央行制度的一個特點,就是央行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這樣才能發揮它的作用。但在中共金融體制裡面,央行歸黨管。然而中共央行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是從西方留學回來的,在運作上講究專業性,對於中共從政治上壓下來的一些政策目標,他們覺得很荒唐,於是能不執行就不執行、能拖就拖。
「這樣當局就認為央行在脫離黨的領導,這個矛盾一直很激烈,所以習近平從2021年巡視時就開始敲打。」
2021年中共中央巡視組也曾進駐25個金融機構,包括中共銀保監會和4大銀行。當時有消息指,習近平要求中紀委審查國有銀行、投資基金和金融監管機構是否和大型民營企業的關係過於密切。
王赫說,中共二十大後,當局開始新一輪的外行領導內行,其實把自己搞死了,也引發中央金融系統再度採取軟抵抗。比如何立峰要救樓市,要銀行貸款給房企,但銀行從它的專業、商業角度來看,這些貸款會顆粒無收,所以沒有積極去做。這讓習近平很惱火。「所以要搞政治巡查,這其實對金融系統是一種摧殘。」
王赫進一步表示,由於中國經濟大盤動搖,當局要穩定經濟就要把金融搞活、把資本市場搞起來。但現在搞不起來,股市、樓市、債市、匯市都是一塌糊塗,所以三中全會也開不了。習認為下面各個部門不賣力,所以搞政治巡視,每個部門都要敲打。
金融辦喊話「最關鍵」是維護習核心 分析:金融界反習者多
在中央巡視組開始巡視34個財經單位的同一天(16日),中共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理論學習中心組發文,強調堅持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最關鍵的是堅決維護習近平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
何立峰是中央金融辦主任和中央金融工委書記。他被指是最懂習的習親信之一。
外界注意到,中共央行領導人在黨內的地位正在下降。現任央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不是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在重要事務上沒有太多決策權,金融大權實際上由習近平親信何立峰掌控。
台灣勵志協會(TIA)執行長賴榮偉4月18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金融辦文章在暗示「金融領域有很多反習的」。
他解釋說,中國的金融領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就是屬於所謂的太子黨或者叫紅二代的地盤,這些人跟習近平算是同一個世代的,在習沒有執政之前他們平起平坐,但習近平現在變成他們的最高領導,習本身思想又比較左傾,上台之後一直收權,並且更改了鄧小平所親定的一些接班的規矩、制度上的規矩,所以金融界普遍對習不滿。
賴榮偉說,不是只有金融,基本上中共其它領域的主管官員都在講所謂堅持集中統一領導,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說明處處都有人不服從習近平的指令,對共產黨的執政非常不滿意,對共產黨所主張的思想也非常不滿意,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悲觀。
「從習近平執政以後,急轉直下,為什麼急轉直下,因為鄧小平建議的就是,政治要向左、經濟要靠右。習要搞經濟的時候在搞政治,完全就是出自於他的不安全感。」
官方信息表明,去年9月以來,習更密集地向黨內強調要「堅持集中統一領導」,涉及不同領域。
賴榮偉還表示,最近這幾年,習一直在強調對黨的精神教育,貫徹他的意識,這一定是出現了對他嚴重的不滿。他現在也很怕外國勢力跟國內的人串聯,尤其最近美國有情資報告說許多中共高官都有財富在海外,習很怕美國拿經濟的手段要求中國內部這些幹部反習。
中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整肅金融系統官員,中共二十大以來已經有近百名金融高管涉貪落馬。
落馬的重量級官員包括央行前副行長范一飛,中國銀行前董事長劉連舸,在證監會任職20年、曾任主席助理的朱從玖,證券業協會前會長、期貨業協會會長安青松,中共國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團——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等。
其中劉連舸被指「私自攜帶違禁書刊入境」,朱從玖被指「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和重大決定」「私自攜帶違禁書籍入境並長期閱看」。
王赫認為,金融系統作為中國最賺錢的行業之一,過去被太子黨把持,背後有各大政治派系勢力。但是在習近平上台十年間,已經「清洗」了很多,目前還有不少人對習近平不滿,但無法形成系統的反習勢力。習近平對金融這個系統的持續「清洗」中,已經大規模地換上習家軍。
專家:黨管金融起反作用 盡顯中共制度劣勢
去年3月,當局重新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不再保留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並成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以加強共產黨對金融業的控制。國務院則成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今年1月,習近平在一次會議上宣稱,「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稜有角……」這一說法引發不少非議,而何立峰掌管的金融辦則反覆強調習的這些強硬話語。
中共幾十年的所謂改革開放,一般認為是中共鬆綁才獲得經濟繁榮,專家認為,現在習和何立峰搞這一套,主要是政治考量,對中國經濟發展是反作用力。
賴榮偉說,經濟如果要發展,一定就是權力不能過分地集中在中央或是政府,要讓社會有點活力,一定要放寬,但習近平對個人的權威有極度的不安全感,很多做法跟現代的經濟不相容。
中央金融辦的前述文章聲稱,只有搞集中統一領導,才可以將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金融治理效能等。
王赫說,中共現在其實都是政治劣勢、制度劣勢。比如房地產一蹶不振,已把金融拖死了。
「現在中共為什麼強行不允許各地樓市降價?因為樓市一崩盤,銀行就一定完蛋,還有地方負債。金融隨時可能爆雷,老百姓有錢現在連銀行都不敢存。演變成這一個糟糕的局面,就是因為它的政治劣勢、制度劣勢、管理劣勢。」
對於中國金融界颳政治寒風,賴榮偉說,中共外行領導內行,搞政治的這些人想要升官發財,都希望得到習的喜歡,沒有人看社會的需求在哪裡。在二十大之後,許多媒體形容有「李強經濟學」,說李強很看重民營經濟,問題是當上總理的李強,經濟權限完全被限縮。
「事實上從來就沒有『李強經濟學』,只有習近平的經濟學,習近平不是搞經濟的,他搞意識形態。外行領導內行,沒有辦法搞好經濟。」
中國的經濟形勢日趨嚴峻。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今年4月16日將六家中共國有銀行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原因是擔心中共政府在銀行業面臨壓力時提供支持的能力。4月10日,惠譽已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
去年12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已將中共政府的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為「負面」,理由是中共當局需要花費成本來救助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並控制房地產危機。
責任編輯:李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