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如何執行中共對美兩手策略?
【大紀元2024年03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圓明採訪報導)中共總理李強首份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開放」一詞,要「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但外界分析認為,中共對美兩手策略,戰狼外交不變,與美爭霸不變。
在一萬六千多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強41次提到創新,14次提到開放,包括「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等。此外,報告29次提到「安全」,24次提到「風險」,稱在過去一年「多重困難挑戰交織疊加」。
外界注意到,較往年李強報告對美調子放軟,稱要「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外貿質升量穩」,「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等。中共人大發言人婁勤儉也強調,「我們都希望美方能夠同中方相向而行。」
隨著中國政商環境的惡化,近年來外商投資大幅減少,一部分在觀望,北京試圖重振外企的市場信心並吸引投資者回歸。
2月28日,李強在北京會見了由美國商會會長兼首席執行官克拉克(Suzanne Clark)率領的訪華團,李強邀請美國和其它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稱「搞各種形式的『脫鉤斷鏈』『小院高牆』不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
不過,美國商會在隨後的一份聲明中,表達了商界「對中國使用高壓商業壓力策略、數字保護主義和知識產權盜竊的擔憂」。
《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胡平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要發展經濟,「新質生產力」,主要就是高科技。而中國的短板在於缺少真正的發明和創新,所以它現在一方面儘量地發掘、鼓勵內部的創新,另一方面它就更需要和西方、尤其是和美國加強合作、交流。它強調要發展中美關係,是希望能夠從西方這裡更多地抄襲盜竊。
胡平說,「過去,中國(中共)大量地抄襲,甚至竊取西方的一些高科技,然後利用自己本國的國家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把它加以發展。因此,在某些高科技方面,中國雖然不是原創國,但是把它運用於實際方面,還取得很重要的進展。」
「而在這幾年,西方包括美國感到中共在剽竊它的技術,所以採取了一些比較嚴厲的防範措施,就使得中國現在要抄人家作業變得很不容易,所以這就是他(李強)為什麼在這個講話中放低身段,說一些很緩和的話。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重新打開在高科技方面交流的大門。」
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尋求遏制中共在半導體、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野心。婁勤儉表示,中方對美國遏制戰略的反應不會是自我孤立,而是號召全球技術創新與合作。中共最高立法機關今年也將加快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立法。
李強在報告中強調要推動和「加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
根據財政部3月5日提交給人大二次會議的預算草案,2024年,中央本級科技支出安排3708億元、增長10%,重點向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國家戰略科技任務聚焦。2024年全國財政安排國防支出預算16,655.4億元,增長7.2%,增幅與去年持平。這是中國國防預算連續9年維持個位數增長。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現在的走向是,在經濟上它們不能決斷地跟全世界進行脫鉤,尤其是跟美國擴大競爭。它會強調要跟美國一起合作,透過經濟利多,想辦法去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中國。但是,共產黨在跟美國競爭的問題上,它們想要去取代美國,或者成為世界霸權的企圖心也是昭然皆知的。
「所以它在把更多的預算放在國防、創新,或者是科技上面,某種程度就是希望在跟美國之間的競爭上面去優於美國。這樣的一個態度,就是嘴巴上講一套,事實上,預算的一個配置上面又做另一套,這樣的一個大國競爭的模式。根深蒂固來說,其實並沒有改變。」他說。
中共對美兩手策略 實質與美國在爭霸
值得注意的是,3月7日,中共外交最高負責人王毅舉行記者會,戰狼口風依舊。此前,國務院年度記者會已被宣布取消。
王毅重提舊金山歷史性會晤,又指責「美方的對華錯誤認知仍在延續」,「打壓中國的手段不斷花樣翻新,單邊制裁的清單不斷延長」。
胡平表示,中共強調要發展中美關係的意圖,是希望能夠從西方這裡更多地抄襲盜竊到更多的高科技的技術,這就是它為什麼降低身段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實際上,它和美國這種敵對態度的基本立場,它是沒有改變的。
「所以,我們就看出它(中共)的狼性不變,一方面放低聲段說軟話,但另一方面,那個戰狼的口吻依然還在,這兩個看上去是矛盾的,其實就表明它這個意圖。
「因為李強主管經濟,所以軟話都是他講的,硬的話是比如王毅或者別的人來講。所以光看李強的講話,一直講中美友好這一類的話,他主要就想扮演這個角色,但是外界也並不是不清楚他們這種角色的差異。所以不會就此失去警惕。」
葉耀元認為,過去中共理論上是一個集體領導,所以不管是國務院或者是中共外交部,他們在對外放話的時候,理論上炮口是一致的,說的也是差不多的。但是現階段,因為習近平把權力都回抓在自己身上。所以這個集體領導的性質,變得有點崩潰掉了。
「不管是李強,或者是王毅,他們在詮釋習近平的想法的時候有不同的解釋,所以才會看到不同的反應。也可能是習近平跟這些人所展現的態度也不一樣,可能王毅看到的是習近平想要繼續做戰狼外交,李強看到的習近平是說要搞好經濟。每一個人都在想辦法去詮釋習近平想幹什麼,那一定會有差錯。」他說。
《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稱,北京已經厭倦了美國不斷加強的科技限制、華盛頓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調查等。中方感興趣的問題包括美國領導層的任何變化可能產生的影響、通用進口關稅上調的可能性、華盛頓對技術的出口管制、更多農產品銷售的潛力以及眾議院中國共產黨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即將離任。
葉耀元認為,「中共當然是希望不管下一個議員會是誰,它有沒有辦法跟這樣一個人做對話,或者是猜測他對於對華政策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基本上從中共的角度來說,美國任何官員或任何議員上面的變動,都是它必須要關注的焦點。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牽動未來美中關係的變化。我覺得還是會去按照過去的方式運作,事實上抗中的態度是兩黨的共識,即便加拉格爾不做了,也不代表其他人不會繼續下去做。」
大國競爭下的中美關係
近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論」引發中共強烈抗議。2月17日,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一個小組會議期間,在回答美中在全球爭奪盟友的問題時,解釋了為何說美國的盟友和夥伴是自願向美靠攏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會在菜單上」。
葉耀元認為,有時候多方過度詮釋,事實上,布林肯還是在強調美國跟中國之間的關係。雙方還在繼續交流、繼續對話,只是在什麼樣的區塊能合作,什麼樣的區塊必須要競爭。美國的角度是希望跟中國(中共)把事情做得更清楚,也讓中國(中共)了解到,雙邊之間能合作競爭的場域到底在哪裡。
「不要每次都變成,大家都在牌面上放話,根本就不知底。其實雙邊關係是非常糟糕,但是也沒有到雙邊已經斷絕關係。」葉耀元認為,因為這是大國競爭的關係,大國競爭的角度很難短時間內去做很大幅度的改變。
胡平認為,美國兩黨都認識到要對中共的這種所謂彎道超車,抄襲、盜竊,要加以防範;另一方面,他又對中國的市場有很強的需要。因此各方面的交流,包括經濟方面、高科技方面的交流,又不可能完全關上大門,所以他就在這兩者之間在尋找一種平衡,就可以看出一些不同的傾向。有主張門關得更緊一點的,有的主張門縫開得大一點。
「這個問題總是存在的。所以美國方面,不管下面誰當總統,他們這個基本立場是不會改變的。」他說。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