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漫談

《論語》說(14):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論語說》(公有領域/大紀元製圖)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十四》)

【注釋】

:傳統注釋為「疾」,即快。

:匡正、端正。

【討論】

古往今來,好學的人大概不多。《論語》中,被稱為「好學」的,僅僅三個。一個是孔子自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一個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另一是衛國大夫孔文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那麼,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第一,「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人只分兩種,就是有志者與無志者。判斷一個人有無志向,就看其能否「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這有個典型。周公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身分至高至貴吧,然而洗一次頭與吃一頓飯要停頓多次(「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為什麼呢?「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所以,孔子對周公至為佩服,經常夢到他。

第二,「敏於事而慎於言」。古文簡約,內涵豐富,現代白話文很難完全對應。什麼叫「敏於事」呢?大致有這麼幾層意思。一個是敏感,眼裡有活,心裡有事,有眼力見兒。如果粗枝大葉或者自視甚高,那就很難看得見事。一個是勤快,幹事利索,不推脫,不懶惰,不拖泥帶水、拖拖拉拉。一個是敏捷,很快就能對事情有個判斷、立即著手去做,這可是考驗學問、閱歷的。而且,還要在「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情況下「敏於事」,包括了一切責任、一切應該做的事,要敏捷——馬上做。

相對而言,這個世界上「敏於事」的人不少,而同時又能「慎於言」的,恐怕就不多了。言多必失。遠古以來,中國人都非常講究「慎言」。《孔子家語‧觀周》記載,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金人三緘其口,其背有銘(傳是黃帝《金人銘》),孔子要弟子「識之」,不要以言語惹禍。

第三,就有道而正焉。有道,有道德或道藝之人。在這個社會裡,人是形形色色,好壞都有,就像個大染缸。一個有志向的人,一方面要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擇不處仁,焉得知」);另一方面要「泛愛眾而親仁」,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

如果一個人做上以上三條,就可以稱為「好學」了。顯然,這裡的「好學」,是知行合一,是現實人生中的做人處世,是一個人身心的全面成長,是超脫物慾而對精神的不斷昇華。

關於「好學」,孔子在後面的陽貨篇、子張篇中還有論述,須貫通理解。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樊登講論語:學而》(樊登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點閱【《論語》說】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