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紫馨台灣台北報導)去年12月新北市發生國中生割頸案後,引起各界討論校園暴力、矯正學校與少年觀護所的輔導與中介機制問題。立委柯志恩認為,今日的少年犯若不好好處理,明日就會變成成年犯,相關單位彼此之間沒有對接,才是漏接的最大原因。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8日邀請教育部就「校園暴力事件之處置、少年犯回歸校園之輔導機制及前科紀錄是否塗銷」進行專題報告。
柯志恩指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申請保護管束的人有1萬4,316人,但是僅裁定5,331人,約占37.2%;依照少輔會的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7月到11月僅收到541案,開案輔導只有302案,其餘的誰輔導追蹤?而目前高風險案件還有966件。
此外,柯志恩說,根據警政署統計,2023年少年嫌疑犯有1萬790人,較2022年增加12.94%;而根據教育部校安系統顯示,2023年高中職以下的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案件,共有2萬7,511件,比2022年的1萬2,275件增加1萬多件,也就是平均一天的校園暴力就有73件,當中還不知道有多少黑數。各個部會、單位之間彼此有對接嗎?彼此之間沒有對接,才是讓這事件會被漏接的最大原因。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教育部作為學校體系,與警政單位、衛福單位會召開定期會議,但也坦言高風險案件的數據教育部無法掌握。
出矯正學校 首年約五成再犯
另外,柯志恩也提到,行為偏差的觸法少年離開少年觀護所或矯正學校,由誰來承接?根據誠正中學2022年資料,少年犯從矯正學校出校後,第一年約五成學生會再犯刑事案件,這些曝險少年回歸校園時需要更完整評估,是否適合回到學校或有其他地方安置。
對此,潘文忠回應,教育部之前在跨部會會議中就主張,這些學生在離開少觀所或矯正學校前,少保官在調查或裁決過程一定要邀請學校參與,讓學校充分了解個案狀況,待這些學生回歸學校後,學校才知道如何處理。另外,國教署將推動地方政府建置「中介教育基地」,並串連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資源,擴充中介教育措施。
地方中介教育基地 5月前完成
為避免再發生校園憾事,潘文忠說,國教署將推動地方政府建置「中介教育基地」,並串聯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資源,擴充中介教育措施;預計3月底會定案,開放各地政府申請,並請各縣市於5月前完成中介教育基地設置。
「曝險少年」是指有以下行為者: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有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的行為而尚未觸犯刑罰法律;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的行為。◇
責任編輯: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