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戴德蔓台灣台北報導)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在台灣上映時票房約4千萬,近日在中國上映票房至17日已經衝破5億人民幣(約21.97億台幣),國台辦日前做出回應,希望兩岸影視界進一步加強合作,鼓勵台灣相關業者赴大陸發展。對此,《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說,「這是老共的統戰大外宣老招,典型的以商逼政。」
汪怡昕向《大紀元時報》表示,中共近幾年因限縮台灣影視人員比例的政策,很多台灣人都回來了,中共這次剛好藉票房熱賣借力使力,在新任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讓台灣政府難看而已,「意思是你要切割兩岸,我就拿這個事吃你豆腐」,順便再拉一波台灣影視人員西進。
汪怡昕說,除非中共可以開放有關台灣的歷史或政治題材可以到中國大陸上映,否則國台辦所講的都沒有意義,它只是藉這個完全不牽涉到敏感議題的題材受歡迎,在做統戰,「台灣人過來啊,你們好的影片我們也沒有禁,在這邊都很歡迎啊!」
汪怡昕點出背後隱藏的以商逼政企圖,只要不碰中共不喜歡的敏感議題,就有可能在中國市場得到很大的回報,其實是變相鼓勵台灣的製作人不要去碰敏感議題,久而久之,台灣影視就自我設限,只敢拍一些不碰觸中共紅線的議題。
「這個叫以商逼政,這幾年老共做了很多這樣的事情,所以這個也是慢性麻痺,比如說中國有什麼行動支付,各式各樣,眼花繚亂,好像很繁榮,可是他們的人不能選舉,不能碰政治敏感,就像一群豬被養在豬眷,等待被宰,這是一種統治的技術。」汪怡昕說。
汪怡昕說,中共早在十多年前就很針對性的對各種社群、電影、影片、連續劇,做了各式各樣詮釋台灣和中國關係的內容,這也是證明瞭為什麼中共在國際上,要開始贊助各大影展,壓制台灣比較敏感題目上架,目的是壓制台灣的作品。
汪認為,文化跟影視其實一直是兩岸攻防的重要武器,是一個戰場,而不是純商業行為。「這概念我其實講很多年了,對岸一直用文化當成武器,那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認知詮釋回去?」
汪怡昕說,在50、60年代,台灣曾經是亞洲的影視中心,當時不管綜藝節目、電影、其他電視劇,幾乎全亞洲都是買臺灣產出的,後來隨著時代更迭,跟後來台灣在新潮流電影、新浪潮之後,台灣的人才陸陸續續因為和中國接觸磁吸過去了。
接著韓流崛起,汪怡昕說,1999年前,韓國的影視產業發展其實很差,還在向臺灣買電視劇、買影片,1997年韓國一場金融風暴導致國家破產,之後,韓國總統金大中宣誓21世紀對韓國來說是隱形國土之爭的世紀,要用文化輻射世界,於是制定以國家的力量扶植電玩、表演、影視的文化國策。
汪怡昕憂心表示,中共早就全面對台進行文化戰了,中共在國際的商業框架努力封殺跟台灣有關的政治或歷史題材,現在有丟出中國市場吸引你,台灣政府應該好好想清楚應對政策,拿出國家力量扶植台灣的影視產業,否則台灣面對中共的文化戰會趨於弱勢。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