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國政治

禁TikTok法案引爆美國輿論 前因後果一文看懂

最近,短視頻應用程序TikTok成為美國政府和國會的熱點議題。這款應用程序位於中國的母公司引起美國朝野對數據安全和中共滲透的擔憂,TikTok再次成為國會和美國政府的瞄準目標。(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4年03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最近,短視頻應用程序TikTok成為美國政府和國會的熱點議題。這款應用程序位於中國的母公司引起美國朝野對數據安全和中共滲透的擔憂,TikTok再次成為國會和美國政府的瞄準目標。

目前,有1.7億美國人使用TikTok,包括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國會眾議院將於週三(3月13日)就一項兩黨法案進行投票,該法案要求TikTok或者從其中國所有者字節跳動剝離,或者面臨全國範圍的禁令。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上週四一致通過了這項法案,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表示,最早將於週三將法案在全院付諸表決。

這是長達數年限制TikTok鬥爭中的最新進展。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試圖通過一項行政命令禁止TikTok,但在TikTok提起訴訟後法院阻止了禁令。

關於這款程序造成的美國國家安全威脅,中共如何利用這款應用程序輸出影響力,以及未來TikTok在美國命運的討論,再次引發普遍關注。

推動禁止TikTok背後是什麼?

在威斯康星州聯邦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伊利諾伊州聯邦民主黨眾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蒂(Raja Krishnamoorthi)的主導下,眾議院提出一項兩黨法案,該法案將給予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大約六個月時間,來剝離這款應用程序,否則就禁止TikTok在美國使用。

兩位資深議員表示,TikTok由於屬於中國公司字節跳動,從而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他們警告說,TikTok可能會被用於影響美國輿論,或利用用戶數據來監視美國人。他們說,字節跳動由中共當局控制,並將該應用程序描述為「共產黨的惡意軟件」。

2月12日上午,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的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來到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與生物科技公司代表談論技術安全議題。(劉景燁/大紀元)

週二(3月12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艾薇兒‧海恩斯(Avril Haines)在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共可能利用TikTok影響2024年美國大選。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認為,TikTok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且該應用程序輸出影響力的行為難以預測和察覺。

美國情報界週一發布的2024年度威脅評估報告表示,據報導,中共政府宣傳部門運營的TikTok帳戶,在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周期中針對兩黨候選人進行干預。

資深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週一表示,字節跳動無法拒絕中共索要TikTok用戶的要求,且中共會利用TikTok向美國人推送視頻干預美國大選。

1月13日,德克薩斯州聯邦共和黨參議員特德‧克魯茲(Ted Cruz)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上,質問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Shou zi Chew),「如果你看看為什麼在中國,TikTok(抖音)向孩子們宣傳科學和數學視頻、教育視頻,限制孩子們在TikTok上的時間。在美國,你在向孩子們宣傳自殘視頻和反以色列視頻,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為什麼在Instagram上,人們可以發布的香港抗議主題標籤帖子的數量,是TikTok上的174倍?TikTok應中國(中共)政府的要求進行什麼審查?」他質問道。

TikTok表示,沒有也不會與中國(中共)政府分享美國用戶數據,並認為眾議院法案相當于禁令。

加拉格爾在宣布該法案的新聞稿中表示:「美國最大的對手無權控制美國的主導性媒體平台。」

2022年3月10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艾弗爾‧海因斯(Avril Haines)在華盛頓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證。(Kevin Dietsch/Getty Images)

立法會起到什麼作用?

眾議院能源委員會通過的法案要求,任何被發現受外國對手控制的公司必須在180天內剝離,特別是字節跳動和TikTok。

剝離可能意味著將TikTok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但「合格撤資」的具體定義將由美國總統決定。該法案還為總統制定一個程序,指定某些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受外國對手控制」,這意味著其它應用程序也可能被單獨處理。

如果該法案成為法律並且字節跳動拒絕出售,美國的應用程序商店和網絡託管服務將被禁止向公眾提供TikTok。

《華盛頓郵報》報導,上週四,在TikTok敦促人們「大聲疾呼」反對該法案後,國會辦公室接到大量電話。TikTok發言人表示,該立法旨在禁止Tiktok,並剝奪1.7億美國人的憲法自由言論權。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將損害數以百萬計的企業,讓藝術家失去觀眾,並破壞全國無數創作者的生計。」

與此同時,該法案的支持者表示,該公司的施壓運動凸顯禁令的必要性。

保守主義組織美國遺產行動(Heritage Action for America)副總裁瑞安‧沃克(Ryan Walker)週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上週,TikTok的大規模社交操縱策略得到充分展示,外國行為者拚命使用該應用程序,迫使其1.7億美國用戶給國會議員打電話,迫使他們投票反對這項法案,來電者還威脅自殺和暴力,(這些跡象都)說明為什麼這項法案很重要。」

TikTok位於加州卡爾弗城的辦公室外的標誌。(Mario Tama/Getty Images)

法案會成為法律嗎?

儘管TikTok在最後一刻發起遊說閃電戰,但眾議院議員週一基本上準備支持這項立法。

眾議院正計劃在快速狀態下審議這項法案,表明共和黨領導人預計眾議院至少三分之二的議員會支持法案。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週一報導,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主席、華盛頓州共和黨眾議員凱茜‧麥克莫里斯‧羅傑斯(Cathy McMorris Rodgers)表示:「我非常希望眾議院能夠通過這項法案,保護美國免受……我們對手通過應用程序施加侵害。」

克里希納莫提表示,兩黨在這項立法上的合作,應該會讓「很多人感到安慰,因為這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制定的」。

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和幾位主要委員會領導人都已表示支持這項法案。

眾議院自由核心小組敦促議員們投票反對該法案,稱法案是「對第一修正案的侮辱」。

在週二上午的眾議院共和黨會議上,加拉格爾表示,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對TikTok法案進行了「大規模、熱情的辯護」。

「我們正在嘗試與有疑慮的成員進行對話。我今天早上在會議上與他們進行了交談。」加拉格爾週二說。

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法案在參議院將面臨什麼

在民主黨領導的參議院,這項法案可能面臨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

參議院國安鷹派議員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解決方案,以應對TikTok構成的國家安全威脅。一些參議員準備接受眾議院法案,也有一些人保持沉默。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共和黨首席參議員盧比奧長期以來一直支持禁止TikTok。「我對此沒有任何擔憂——它(法案)是向前推動得最遠的,是最有機會通過的。」他說。

密蘇里州共和黨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是TikTok禁令的另一位倡導者。他曾負責一項立法,最終導致美國政府設備禁止使用TikTok。他表示,他希望眾議院法案能夠提交參議院審議。

儘管如此,參議院還是承認該法案存在問題。目前尚不清楚這項法案是否需要獲得60票支持,才能在參議院獲得通過。

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托姆‧蒂利斯表示,他擔心這項法案如果不仔細考慮,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馬克‧R‧華納(Mark R. Warner)曾領導提出一項兩黨法案,參議院商業委員會主席瑪麗亞‧坎特韋爾(Maria Cantwell)也提出一項尚未公布的提案。

幾個月來,包括華納和坎特韋爾在內的民主黨高層一直在推動他們的替代法案。

許多民主黨人表示,他們還沒有機會審查該法案,在眾議院將法案送交之前不會對此採取正式立場。

迄今為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也未對該法案做出任何承諾。

圖為2023年6月13日,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在美國國會大廈舉行的參議院每週政策午餐會上對記者發表講話。(Kevin Dietsch/Getty Images)

拜登和川普的看法

前總統川普週一上午接受CNBC《財經論談》(Squawk Box)節目採訪,當被問及他是否認為TikTok構成國家安全威脅時,他表示,他相信這一點。

「我確實相信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正在保護美國人民的隱私和資料權利。」他說,他(在上個總統任上)本可以禁掉它,但他最終把決定權留給了國會。

「我說,你們自己決定吧,因為有很多人都喜歡它。」川普說,「TikTok上有很多年輕的孩子,沒有它他們會瘋掉。有很多用戶。」

民主黨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團隊已將TikTok視為接觸年輕選民的一種方式,而川普競選團隊迄今為止一直迴避該平台。不過,拜登表示,如果國會通過這項法案,他將簽署成為法律。

儘管川普對TikTok禁令持保留意見,但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將於週三提交立法,解決中共對TikTok的所有權問題。加拉格爾也表示,週三法案的通過看起來會一切順利。

「我們有一個偉大的兩黨核心……領導層就在那裡。白宮在那裡。它(法案)似乎正在排隊。我只想在週三進行一次重大投票。這樣參議院就得被迫接受它。」加拉格爾總結道。

(本文參考了《華盛頓郵報》和ABC新聞的報導)

責任編輯:李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