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財經消息

中國經濟前景黯淡 投資者轉向其它新興市場

圖為中國股市資料圖。(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4年0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秋生綜合報導)目前,美國的新興市場投資者正在搶購不含中國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 ETF),同時拋售那些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重點的基金。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黯淡,其股市正落後於世界其它市場。

根據《金融時報》對ETF.com數據的分析,去年流入美國上市的8隻新興市場(不含中國)ETF的資金淨額比上年增長了兩倍多,達到53億美元。與此同時,在2023年55隻以中國為重點的ETF合計淨流出8.02億美元,而前一年的淨流入量為75億美元。

需求的變化凸顯出全球投資者正在減少對中國的投資,儘管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大多數新興市場投資組合中最大的國家。隨著其它發展中國家股市上漲,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及中共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日益加強,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正在承受壓力。

銘基亞洲(Matthews Asia)是一家總部設在舊金山的資產管理公司,投資於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該公司投資組合策略主管大衛‧達利(David Dali)說,「在過去幾年裡,中國股市與其它主要新興市場的相關性已徹底瓦解。在我們的投資者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根本不願意將中國納入他們的投資組合,那麼,解決方案就是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

早在2015年,各家資產管理公司就開始推出不含中國的新興市場ETF,儘管當時中國經濟仍在蓬勃發展,MSCI等指數提供商正計劃將中國在基準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提高至40%。

天利投資(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北美首席運營官馬克‧澤圖恩(Marc Zeitoun)說,該資產管理公司當年推出了同名的不含中國的新興市場核心ETF,這是該公司推出同類產品的首隻,因為客戶認為「過度集中於中國」可能無助於新興市場投資者獲得「簡單而廣泛的風險敞口」。

然而,直到2021年,這一想法才開始流行起來,當年中共政府對以馬雲的螞蟻集團為首的民營集團打壓,導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股價大跌。

澤圖恩說,「這是人們首次把在中國的投資與在其它地方不存在的風險聯繫在一起,並開始表示寧願選擇非中國的新興市場作為解決方案。」

由於長期的房地產崩盤和私營部門的信心不足,中國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步履蹣跚,中國股市也隨之經歷了過山車般的波動。基準滬深300指數自去年1月以來已經暴跌了20%以上,最近幾週在國家主導的本地ETF買入潮之後才收復了一些失地。

這一波動引發了外國資本的外流,包括在美國上市的以中國為重點的ETF。截至去年11月,這些外流的ETF占美國居民持有的中概股和港股的7.7%,價值約230億美元。

據行業門戶網站ETF.com稱,自去年4月以來,以中國為重點的ETF已連續三個季度遭遇資金外流。

規模達520億美元的伊利諾伊州市政退休基金(Illinois Municipal Retirement Fund)首席投資官安吉拉‧米勒-梅(Angela Miller-May)說,「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已經今非昔比。」她補充說,她的基金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投資「微乎其微」。

儘管中國股市在2023年下跌了11.4%,其它新興市場卻因經濟改革的前景和有利的國際環境而上漲。印度和墨西哥是美國努力將其供應鏈從中國分散出去的兩個受益者,這兩個國家的基準股指去年分別上漲了19%和16%。

與此同時,中國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四分之一的規模意味著,即使其它新興國家的股價堅挺,其指數投資者也會因中國股價的下滑而蒙受損失。

中國與其它新興市場的差異促使更多投資者考慮新興市場ETF,這些ETF限制了或者完全削減了對中國的投資。

資產管理公司GQG Partners以押注新興市場而聞名,資產規模達1200億美元。其首席投資官拉吉夫‧詹恩(Rajiv Jain)說,「在新興市場,人們過度關注中國市場,忽視了新興市場其它國家的良好表現。」過去五年來,GQG的旗艦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已將在中國的配置比例從40%削減至5%,並將資金重新部署到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等市場。

ETF基金競相從中國撤資,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對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失去了興趣。幾位ETF經理表示,中國的規模及其不確定的政策環境意味著,將中國作為一個單獨的國家而不是任何投資領域的一部分來對待,這樣會更合理。

銘基亞洲去年推出了不包括中國的新興市場ETF。達利表示,「這並不是說投資者不喜歡中國,只是說他們更喜歡交給專家來管理這個正在變得非常複雜的國家,以獲取超額回報。」

天利投資的澤圖恩說,該資產管理公司仍在提供具有中國風險敞口的主動管理型新興市場基金。

他說,「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是讓投資者能夠調整他們對中國的需求程度,而不是將其完全移除。」

責任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