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米飯同樣可控糖 比生酮飲食更永續更安全
生酮飲食因其顯著的降血糖、減重效果,而廣受糖尿病患者和瘦身族的歡迎,同時也因長期堅持可能增加低血糖和骨質疏鬆等風險,而一直受到爭議。
其實,包括米飯等碳水化合物的均衡營養飲食,同樣可以控制血糖、改善和治癒糖尿病,它與生酮飲食同樣有效,但更永續、更安全。台灣一七美生活診所主治醫師、新陳代謝專科醫師洪建德在《》節目中推薦了這種均衡營養的飲食方法。
生酮飲食風險
是一種以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少於)攝取為特徵的飲食方法,這樣身體就會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同時產生酮體。
美國2021年一項綜合性認為,由於生酮飲食通常是暫時改善,對其不利影響及證明長期安全性的數據不足,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風險可能大於益處。
誘導器官老化:今年5月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對小鼠的發現,生酮飲食誘導心臟和腎臟等多個器官的細胞衰老。
低血糖:長期堅持生酮飲食可能會導致葡萄糖代謝變差,增加的風險。
骨質疏鬆:早前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臨床案例表明,長期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高脂肪飲食,可能會引發酮酸血症。而長期的酮酸血症會加速骨骼鈣的,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肝臟脂肪變性:2023年一項對小鼠的發現,生酮飲食會加速小鼠葡萄糖不耐症,引發肝臟脂肪變性和纖維化。
血管損傷:一項綜述性顯示,生酮飲食產生的酮體,可以與蛋白質形成加合物而導致血管損傷;其機制與葡萄糖的蛋白質加合相同,但效果比葡萄糖更強。
這樣吃米飯才能控血糖
許多有血糖問題的人,對米飯感到恐懼。洪建德說,其實,只要方法得當,包含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的均衡飲食,同樣可以控制血糖。
洪建德本人有家族糖尿病史,他就是通過三餐吃米飯並搭配其它天然食物,一直把血糖維持在健康水平。
這種均衡營養飲食法,不但可以有效維持血糖穩定、避免生酮飲食容易引發的低血糖,還能緩解胰島素抵抗,有助於減少藥物使用。
以下是該飲食法的4個要點:
吃原始食物:米飯須是全穀類,其澱粉原生結構沒被破壞,可以提供均衡營養,又不會很快被消化吸收而令血糖陡升。
吃冷飯增加抗性澱粉:米飯煮熟後,放涼至少15分鐘,這會增加抗性澱粉,從而減少在小腸的吸收,到大腸又能為益生菌增加營養。
關鍵在於進食順序:要按照肉、菜、菇類、米飯、水果順序進食;如果是素食者,就把肉類換成豆類。這樣的進食順序會保持血糖平穩。
洪建德強調,第一口、第二口應該吃進去相當份量的富含蛋白質食物,如肉和豆類,這樣在吃冷米飯前15分鐘,蛋白質就已進入體內進行消化吸收。
正常吃三餐:每餐吃定量的白飯。他建議,按照人每天需要130克澱粉計算,相當於450克的米飯,約兩碗半的量。
美國食品與營養委員會建議,成年人每天至少應攝取碳水化合物。
一項綜述性表明,生酮飲食的長期功效、安全性和健康益處,目前仍缺乏數據支持;而每天攝取100克~150 克碳水化合物的非生酮飲食,在良好的控制下,反而可能更實用。
成功案例
洪建德在臉書上有數百件臨床上糖尿病緩解的成功案例。他分享了一位在台灣的美國著名外科醫師的案例:
這位醫師之前因為每次做完長達十幾小時的手術後,就會大吃一頓,導致他來看診時糖化血紅素(HbA1c)高達17%~18%,已經無法工作。一般糖化血紅素水平超過6.5%就被定義為糖尿病。
在未服用藥物的情況下,這位患者採用了均衡飲食法,一個禮拜後,他的糖化血紅素就降到5.7%~5.8%,血糖也降到160以下。到現在已經一年半了,他正常吃三餐,血糖一直保持得比較好。
洪建德認為,該患者血糖控制得比較好,是因為百分百信任醫師以及正確準備餐點,而且他血糖高的情況持續時間很短,所以將來有糖尿病併發症的機率也很小。@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