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袁世鋼台灣台東報導)台東地檢署偵辦蝸牛小米粽「阿粨」釀4死案,查出死因皆為農藥托福松(Terbufos)中毒,而農藥主要來源是小米,疑為83歲曾姓阿嬤誤將供栽種用而混有托福松的小米當成食材,因查無人為故意或過失等刑事犯罪事證,全案簽結。
檢方調查,台東縣金峰鄉某部落曾姓阿嬤今年9月17日自中午開始,在住處以小米、蝸牛、豬肉、竹筍、克蘭樹葉及月桃葉等食材製作阿粨10條,煮好後於晚間6時許自己吃下其中1條,隨後感到身體不適,送醫後於當晚10時許過世;數十名親友深夜前往阿嬤家慰問、守靈,並分食剩餘的9條阿粨,不料又造成十餘人身體不適。
據統計,76歲劉姓婦人及36歲徐姓女子18日凌晨也身亡,另有9人住院治療,其中7人在1週內陸續出院,但有一名59歲楊姓婦人同年10月4日仍不治,而她57歲的胞妹重度昏迷,仍住院治療中。
檢方指出,曾姓阿嬤及劉婦、徐女等3名死者,經解剖鑑定發現,體內托福松濃度均超過相關文獻資料所載的致死標準;楊婦雖因住院時接受有機磷中毒解毒劑治療而未驗出托福松成分,但台大醫院毒藥物鑑定暨檢驗中心曾在她的醫療檢體中驗出托福松代謝物,因此認定4人死因相同。
至於托福松的來源,檢方表示,經衛生福食藥署檢驗後,在阿粨各項食材中皆檢出托福松,其中以小米的濃度405mg/kg為最高,其次依序為內葉150mg/kg、豬肉60mg/kg、蝸牛42mg/kg、竹筍32mg/kg;而警檢在現場扣得的杵臼內之小米殘渣,也被法務部法醫研究所驗出托福松523mg/kg,因此研判小米是本案毒物的主要來源。
而為釐清過程中有無人為介入,檢方查出,將小米混和托福松後再栽種,可有效防止蟲害,並非罕見的作法。曾姓阿嬤約在2年前向社區親友取得栽種用的小米,但長期未使用,且一般脫粒後、脫殼前的小米及售興農牌樂土(托福松)外觀難以分辨,年邁且患有眼疾的曾姓阿嬤恐有將栽種用小米放入平時儲存食用小米容器內的可能。
檢方認為,有毒的阿粨是由曾姓阿嬤親手製作,且她在部落中遠親眾多,感情緊密,無與人結怨,雖然曾姓阿嬤的小兒子夫妻當時在場,但小兒子因隔天要照胃鏡而沒有吃,妻子因不習慣阿粨特殊氣味也沒吃;且相關死者的保險、財產狀況均無異常之處,因此排除人為蓄意加入托福松的可能。此外,親友間分享種植用小米也是常態,提供者也無過失。◇
責任編輯: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