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科技新聞

新研究:電子支付切斷了人與現金之間的情感

2024年12月3日,一名婦女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使用自動扶梯。(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4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吳瑞昌編譯報導)現在使用信用卡、手機App等無現金支付的人越來越多,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但過度消費等相關問題也隨之產生。英國一所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實體現金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消費金額,還能讓消費者擁有更好的理財和消費觀念。

2022年一項調查顯示,歐美國家有56%的人的主要交易方式是透過金融卡或信用卡,在日本等其它國家則有51%的人選擇現金交易。不過,現金交易的比例正在快速被信用卡、手機App等電子支付方式取代,其中疫情期間不少人害怕傳染,開始大量使用無現金支付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的研究團隊分別對新西蘭和中國兩個不同文化的人進行了有關現金和電子支付方面研究,結果發現,實體的現金支付對於人們消費上的影響,比電子支付要更為正面,且現金支付本身還有許多不可替代的優點。

研究團隊分別在2013年的新西蘭和2023年的中國,進行分組討論、開放式的問卷調查,詢問兩個地區的居民有關現金支付和無現金支付的問題,以獲得詳細且豐富的調查數據。調查過程中,那些參與調查的人會被要求描述自己使用不同支付方式後的感受。

當時新西蘭進行5次小組會議交流,過程中有31名成年人(25歲至45歲),參加調查活動和填寫開放式問卷。

在中國,也採用相同的方式調查,當中有180名人參加,年齡段從18歲至54歲、男女比例各一半,其中有60%的人主要使用第三方App支付,其餘40%的人混合使用現金、信用卡和第三方App支付。

他們選擇中國的原因是該地區的人口基數龐大,使用App支付的增長速度較快,且普及率高達50%,要比其它國家高出許多,選擇新西蘭是2013年時就有超過70%的人以信用卡進行消費支付。

結果顯示,現金可以提高人們自我的消費意識,但使用信用卡、App等電子支付方式的人,他們的消費意識和財務所有權的感受均被削弱,同時降低消費後的實體感,更容易出現衝動消費。

不過,也有一部分的民眾認為,電子支付相比現金支付更安全、便利,且能詳細知道自己在哪裡消費過,有助現金流的把控。當然,他們也擔心自己的帳號或密碼被黑客盜用或入侵,造成巨大損失。

研究人員對此表示,該研究結果與先前許多研究十分吻合,也顯示人類對於實體貨幣的依賴並不會完全消失。因為人們在使用或失去現金後,基本會出現悲傷和內疚的情緒,且在處理、計數和觸摸現金時會有較強烈的真實感和所有權,這反映了人類與實體貨幣間存在著更深層的心理連結。

他們還表示,雖然不少人認為在使用App時會感到快樂、自信、安全,但他們放棄使用現金時也會有悲傷、罪惡感等負面情緒。數位支付的便利性容易導致他們出現盲目消費,因為有形的現金被螢幕上的電子數字取代,使金錢的實體感降低。

由於這個研究是在新西蘭和中國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進行,且時間跨度很大,其結果論證可能有偏差,所以未來的研究可能會進行背景分組,以測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使用現金和非現金支付後產生的關係,進一步了解當今消費者的心理現況。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薩里大學行銷學副教授、國際商務管理系主任賈西姆·可汗(Jashim Khan)博士對該校的新聞室表示,「現金跟數位支付相比較,擁有真實的氣味、感覺和計數的特點,這些與人產生情感聯繫。因此我們處理現金時,不僅僅是花錢,而是放棄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我們的研究證明現金不單單是一個金錢,它還是一種與我們的支出保持密切關係的方式。它提醒我們金錢的存在價值,數位支付卻容易讓人們忘記。目前世界變得更加複雜,大家需要重新思考如管理金錢,了解它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財務和情感,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決策財務。」他說。

這項研究成果在今年10月底發表在《》(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期刊上。◇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