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是我們在人群互動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心態,只要有人際關係,不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比較。有時候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便默默產生忌妒或自卑等負面情緒。尤其在社群網路的時代,這種現象更加嚴重。
近幾年頗流行「內耗」一詞,指的是人在精神、情緒上的無謂消耗,陷入負面情緒而難以跳脫。造成內耗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比較心態。
比較,容易讓人心態失衡
人比人,氣死人。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這句俗語。古代的文人雅士之間,似乎也存在「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曹丕《典論.論文》)而到了現今社會,這種比較心態,又隨著物質文化的豐富、資訊流通的便利而更加頻繁。
成績、學識、收入、家庭、外貌、穿著、網路社群(追蹤人數、流量)等等,看似什麼都可以比較。更現實的是,不管是在哪方面,都存在比我們厲害、完美的人。而容易讓人產生比較心態的對象,已經從我們身邊的同儕、同事,擴大到網路上光鮮亮麗的人們。在社群媒體頻繁的推波助瀾下,我們更容易心態失衡,甚至陷入自我懷疑、負面情緒之中。
不得不說,要是發現自己在使用社群媒體時,經常產生忌妒、自卑、消沉等類似情緒的話,建議直接減少接觸網路,轉換一下心情。畢竟我們真正的交友圈,是在日常人際互動中,而不是虛擬世界。(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的影響,我也很有感觸,之後找機會分享。)
回到日常生活中,我覺得「比較」是人際互動的一項自然表現,能夠幫助每個人區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值得找尋個人特色與特長。而問題的關鍵可能是:我們是抱著什麼心態在做比較。
當我們透過比較,看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時,選擇用正向的心態,思考怎麼樣變得更好,並且參考別人的經驗與技能,這樣一來便能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前行。
相反,若是直接陷入自卑、妒忌的心態,腦袋中累積對自己的否定或對他人的不滿,恐怕只會使自己停滯不前,累積太多負面情緒而影響身心健康。所以,嘗試找出內耗的原因,轉換一下思維,應該會很有用。
羨慕心態
很多時候,我們似乎是先看到別人擁有,才突然覺得自己缺乏。這種心理作用不易察覺,也經常被商家或廣告利用,來吸引我們消費。所以培養「知足常樂」的心態,在現今社會更顯得寶貴。
此外,人們容易羨慕那些成功人士,想要複製別人的成功途徑。也因此,教導如何在某一方面成功的書籍或是網路影片,總是炙手可熱。然而,在熱情消退之後,有多少人能夠靜下來評估自己現階段所擁有的、所缺乏的,然後規劃一張適合自己的藍圖呢?
我們無法完全複製他人的成功道路,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條件與環境。自己經過摸索,親自感受困難並成長,這些經驗都是寶貴的,能幫助我們往後人生更加積極正面。萬事起頭難,萬丈高樓平地起,為自己量身規劃,就是踏出最好的第一步。
比較與爭強,可以獲得動力來源?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透過比較與爭強,可以幫助自己獲得做事的動力。確實,它可以是一種動力來源,但是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傷身又傷心,因為他喜歡的是「贏過別人」的感受,而不是對事物本身的熱愛。這種喜悅感短暫又飄渺,而且容易讓人缺乏冷靜、做錯選擇。儘管好不容易站上頂端,也會發現身邊一個人都沒有了。
我剛踏入學術領域時,就有過強烈的爭強念頭,想在研究成果上超越同齡人甚至前輩,這成為我做研究的動力。然而經過一兩年,我發現自己在這種心態下的生活枯燥又勉強,而且眼光變得狹隘,不太喜歡聽別人的建議,只想用自己的方法加快進度。這使得自己錯失聆聽前輩建議的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原地踏步。而強烈的比較心態,也讓自己經常內耗、失眠。
經過幾番思考,我覺得不論學業、工作或其他人生選擇,應該抱持的心態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想過什麼樣的人生,確定自己願意在哪個領域中投入時間精力,並且在多年以後回頭看,會感謝現在的自己,這樣就足以了。實在沒有必要去跟別人爭高下。
走在自己的「時區」,人生沒有領先或落後
前陣子看到一段話:
Everyone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People can have things worked out only according to their pace.
意思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內努力,每個人都是依照自己的步調而取得成功的。在學校或職場,有些同儕可能很快就取得一些成就,走在別人前面。有些人很早就建立自己的家業,或是成為社會上的頭面人物。而跟他們站在同一跑道的其他人,難道就失敗了嗎?
別忘了,那是他們的人生進度,而我們有自己的進度。只要持續努力,總會達到期望的目標。而且,別人為了達到某個目標,可能放棄或犧牲了其他東西,是我們看不到的。
所以,從人生的角度來看,事情不存在領先或落後,因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內前進。能為自己負責的,也就只有我們自己。把關注放回自己身上,心情放鬆,腳步踏實,往往能走得更長遠。
結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福份也不同,所以應該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減少因外在世界而產生的忌妒或自卑。好好規劃人生,認知自己現在處在哪個階段,持續進步,這就是一種正向成長的心態吧!
最後,說回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到的「文人相輕」,其實還有後文:「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這才是他想表達的重點。意思是:凡事先審視自己、看自己的不足,再去度量他人,便能免於相互比較爭強的勞累。這種心態很值得我們學習!
文章轉載自乾淨世界【Roy的文史札記】頻道
(網站專文)
責任編輯: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