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編譯報導)前中共總理李克強的同班同學質疑中共統計數據缺乏可信度。他說,一個誤導數據需要更多其它數據跟進,從而導致錯誤信息循環。
國際仲裁員,法國上訴法院律師陶景洲是北大法律系1977級學生,與李克強是同班同學。
他近日投書《金融時報》說,許多觀察人士懷疑過去幾年的中共官方GDP數據被誇大。地方官員往往認為,達到GDP目標不僅是保住飯碗,也是獲得晉升的必要條件。
他說,長期以來,中國的官方統計數據,尤其是年度GDP數據,一直受到中共官方的「嚴格審查」。
他提到李克強本人也在2007年公開表示過,這些數據不可靠,並提出三個替代指標來評估經濟表現:鐵路貨運量、電力消耗和銀行貸款。這些指標後來被稱為「李克強指數」。當時,李克強還沒有擔任中共國務院總理。
近年來,中共官方越發壓制民間對經濟活動的質疑聲。
2021年8月,中共網信辦禁止社交媒體發布「歪曲解讀」宏觀經濟數據的帖子,這種不信任的氣氛開始愈演愈烈。
根據中共網信辦提出的重點打擊8類違規問題,其中包括「胡評妄議、歪曲解讀」官方政策、數據,「惡意唱空」「唱衰」中國金融市場和中國經濟;「毫無立場、不加判斷地轉載搬運境外」消息和評論;散布「小道消息」,「進行渲染炒作」,「甚至造謠傳謠」;轉載合規稿源財經新聞信息時,「惡意篡改、斷章取義、片面曲解」;充當金融「黑嘴」,「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炒作負面信息對相關利益主體進行威脅恐嚇、敲詐勒索,謀取非法利益」;「炒作社會惡性事件、負面極端事件,煽動悲情、焦慮、恐慌等情緒」;要嚴格身分認證程序,禁止「冒用濫用財經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或專家學者等名義開辦財經專欄」。
陶景洲表示,官方設置限制使得中國的主要經濟學家紛紛噤聲,還有一些銀行和研究機構不願發布低於官方數據的預測。在某些情況下,經濟學家更被告知不要批評官方數據。
他認為,這種噤聲是一種反效應,因為「在私下談話中,跟GDP數據有關的笑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
「公開、可靠、最新的數據使投資者能夠監控事態發展並管理預期。如果GDP、消費指數和失業率等基本統計數據失去可信度,投資者將被迫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他提醒說。
2023年,在連續幾個月發布青年失業數據創下歷史新高後,中共國家統計局停止披露這類信息。後來發布的新指標將學生排除在統計範圍之外,但新失業指標仍然居高不下。
2023年12月,中共國家安全部警告社交媒體上的主要評論員停止批評經濟並傳播虛假信息。有外媒報導,中共頂級智庫社科院的資深經濟學者朱恆鵬因在一個私人微信群中發表貶損中國經濟的言論後失蹤。
陶景洲說:「這些令人不安的事態發展加劇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現實的懷疑,造成了所謂的『塔西佗陷阱。』」該理論以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的名字命名,認為當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下降時,公民會認為政府發布的所有信息——無論其真實性如何——都可能是假的。
一些網民甚至開玩笑說,中國最近的經濟成功要歸功於國家統計局、中宣部和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這種新現狀既不可持續,也不利於長期增長,因為信息扭曲會形成一個破壞發展的反循環。一個誤導性數據需要其它誤導性數據跟進,才能維持敘述,從而陷入自我延續的錯誤信息循環。」陶景洲寫道。
他最後說,透明度、法治和客觀的經濟分析有助於企業界做出明智決策。北京不僅應允許專家進行公開和批判性的分析,還應鼓勵專家進行公開和批判性的分析,才有助於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