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山:美對台軍售的變與不變之分析
【大紀元2024年11月17日訊】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特朗普)的新政府在必須做出的眾多外交決策中,如何應對中共對台海迫在眉睫的威脅,不僅考驗美台關係,而且將影響美國太平洋戰略,其中美國對台軍售問題尤其敏感。
美國政府對台灣保持戰略模糊的原則,可以使中共因摸不清華盛頓可能如何應對台海危機而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隨著中共在台灣周圍海域不斷舉行規模和威脅性越來越大的軍事演習,並越來越多地展示包圍、封鎖和攻打台灣的能力,不確定性因素正在大幅度增加,美國既定政策範圍內一些長期的規範做法正在受到挑戰。
最近有報導稱,台灣希望啟動包括F-35戰鬥機在內的總價值超過150億美元的一攬子武器的購買計劃。該計劃可能包括60架F-35戰鬥機、4架E-2D「鷹眼」預警機、400枚愛國者導彈以及10艘退役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或直接要求獲得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宙斯盾作戰系統,實現利用衛星和艦載防空導彈探測和摧毀來襲彈道導彈的能力。
11月14日,台灣高級安全官員對媒體表示,台灣還沒有向美國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提交新武器交易的具體清單,但願意討論如何加強台灣的防禦能力。另有台灣安全官員表示,台灣政府定期與美國主要政黨和智囊團討論台灣現有的軍事硬件和軟件是否足以有效應對中共的任何攻擊。
台北正在考慮一攬子大宗武器採購方案也好,還是醞釀與新上任的川普政府探討可能的交易清單也好,目前各種消息來源說法不一,但都顯示台北可能希望在新一屆美國政府上台之初,了解美國對與台灣達成新的大規模軍火交易的態度,台北更關心的可能是在軍購內容上是否將會有所突破。
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和拜登政府期間,美國對台軍售基本上一直朝著有利於台灣的方向發展。美國對外軍事援助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對外軍售(FMS)部分和總統縮編授權(PDA)從現有庫存直接轉讓部分,後者相對於前者來說,不僅速度快,而且通常是無償的。美國和台灣之間在軍售問題上討論更多的是何種策略最有意義,而美國政府的更替不太可能在原則問題上產生重大影響。美國國會也一直大力支持繼續對台灣軍售,只是對台灣FMS部分的交付延遲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這部分是否能在川普新任期內得到緩解還有待觀察。
另外,PDA部分也至關重要,這種重要性主要不表現在無償援助方面,而是能力快速實現方面。比如在台海事態發生突然變化的情況下,或周期較長但又有時間壓力的項目如一些關鍵訓練和能力評估方面,需要通過PDA得到支持。PDA對於台灣在2027年之前形成足夠的常規威懾幾乎是不可缺少的,台灣不太可能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內僅通過國造項目或對外採購渠道建立足夠的軍事力量確保擊敗中共對台灣的入侵。不過,PDA也容易受政府政策變化影響,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一些台灣問題專家認為,美國對台軍售不僅會持續,而且還會增加。美國對台軍售的原則是基於中共對台灣構成威脅的程度。鑒於中共軍隊威脅不斷增加,美國可能會進一步放開對武器種類、數量和交付周期的限制,特別是被歸類為防禦性的武器裝備,在這方面台灣依然存在比較大的缺口。
目前當選總統川普只是發表了關於台灣應該支付「保護費」的說法。這種態度對未來台灣軍購不一定產生障礙或負面影響,因為至少在現階段台灣不是像烏克蘭那樣需要龐大數量、無償、相對技術含量較低並且幾天時間內必須到位的武器彈藥支援,而是用於與中共進行高端對抗的更先進的武器系統和作戰平台。在台灣武器裝備發展願景中,儘快獲得可以威懾中共的先進不對稱作戰能力,比無償得到廉價武器彈藥更重要。而台灣支付真金白銀購買美國的先進武器裝備,可能有利於台灣得到更想要的東西,並在更短的時間內形成實際作戰能力。當然不是說財大氣粗,台灣還是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其實,在美台軍售問題上,哪種策略最佳或哪些武器裝備對台灣最有利,仍然是雙方討論的最核心問題。
隨著中共武器平台的快速發展,刺激了台灣發展陸軍、海軍和空軍軍種常規大型裝備的興趣,台灣將目光投向更尖端的系統,其中一些可能與既定的非對稱發展戰略和豪豬式整體防禦概念(ODC)有所偏離。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蘇紫雲認為,在有限國防預算的條件下,軍購應有助於提升台灣後勤韌性、彈藥或小型平台等軍備。若以台灣所需軍備的優先順序考慮,應該是愛國者導彈、派里級導彈巡防艦、E-2D預警機、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最後才是F-35戰鬥機。他強調,無論向美軍採購何種裝備,台灣應堅持「國防自主」與對外軍購相輔相成。
也有人認為,台灣空軍已經表達了購買F-35隱形戰鬥機的願望,與中共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J-35對比,F-35的隱身性能、機動性、電子戰能力、反制措施、主動防禦技術以及多年積累的實戰經驗相對於J-35擁有明顯優勢。台灣保持對F-35的興趣,有利於對抗中共的軍事威脅。
不管這些設想在現實中是否能夠實現,但是這些想法都或多或少地偏向了大型高端平台。如果在台灣軍費預算許可的情況下,這些想法也無可非議。問題是台灣如何在有限的軍費預算條件下,實現裝備綜合效能最大化,這將非常考驗台灣軍事裝備發展決策層的智慧。
同時,人們也看到,在這些最新的軍購方案設想中,隱藏著一條線索,可能反映了台灣軍備決策層的遠見,就是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建立聯合作戰能力。
不管是E-2D預警機、F-35戰鬥機還是宙斯盾導彈驅逐艦以及其它軍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聯合戰場信息指揮與控制系統的重要單元,它們可以獨立執行任務,也可以作為系統的一部分發揮更大作用。如預警機可用於對戰區空中、地面和海上實施情報、監視和偵察以及對信息系統內部的友軍飛機實施指揮、控制,通過戰場數據鏈將友軍飛機、艦艇和防空系統等作戰單元聯繫起來。F-35不僅能夠作為一架多用途戰鬥機獨立完成任務,也可以在預警機指揮控制下完成任務,也可以作為空中傳感器或信息節點,將自己觀察的情況通過戰場信息系統傳遞給其它作戰平台。而宙斯盾導彈驅逐艦更是可以通過包括衛星在內的各種傳感器提供的目標數據,探測和攔截來襲目標。
美國政府和國會都明白,援助台灣的目標不能夠定位在讓台灣單打獨鬥。中共擴張加劇了西太平洋的安全局勢,這使台灣在「第一島鏈」的戰略重要性不斷提高,這很可能會促使川普政府在考慮美國對台軍售問題時,採取更開放的政策,幫助台灣在軍事上更好地與其盟友和夥伴融合,從而使美國在與中共的競爭中形成更大的合力。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