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碳費正式拍板 一般費率每噸300元 優惠費率AB每噸各50、100元

示意圖。(COSTIN DINCA/AFP)

【大紀元2024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 台灣台北報導)碳費費率終於正式出爐,環境部7日完成碳費費率審議,決議訂為一般費率為每噸碳新台幣300元,採先低後高模式,優惠費率A、B各為每噸碳新台幣50、100元;預計10月公告碳費費率,明年元旦起徵,5月底前試申報,後年開始收費。

環境部7日召開第6次碳費費率審議會。(中央社)
環境部7日召開第6次碳費費率委員會,建議一般費率訂為每噸碳新台幣300元,優惠費率A、B分別為50元、100元。圖為9月10日高雄林園工業區一景。(中央社)
圖為9月10日遠眺高雄林園工業區一景。(中央社)
圖為9月19日高雄一處石化工業區,煙囪冒出白煙。(中央社)
示意圖。(PATRICK LIN / AFP)

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表示,考量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現況、排放源類型、溫室氣體排放種類、排放量規模,並參考國際碳稅、費制度現況與價格水準,同時納入不同碳費費率對總體經濟、物價水準及對個別產業衝擊等因素,將從明年起依據三級碳費收費標準開徵。

若企業想適用優惠費率A、B,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表示,優惠費率A須符合行業別指定削減率,要求一般行業至2030年相對基準年2021年須達到42%減量規定(鋼鐵業25.2%、水泥業22.3%)。優惠費率B需符合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各行業至2030年相對基準年平均(2018至2022年)削減率達23%。

至於對經濟影響,蔡玲儀表示,依據模擬評估,在一般費率每噸300至優惠費率50元情境下,碳費開徵後對國內生產毛額(GDP)影響約為0.009%至0.12%,對消費者物價指數影響(CPI)則約為0.006%至0.08%,對房價影響僅0.1%至0.2%。

根據環境部2022年盤查結果,推估碳費徵收對象約281家公司、包含141家上市櫃公司,共500廠;其中4家工廠年排放量一千萬噸以上,多數工廠年排放量為5萬至10萬噸,計183廠,其次為10萬至100萬噸計178廠。

估後年碳費收入60億元

關於企業需繳交多少碳費,蔡玲儀解釋,若以完全不減碳、不提自主減量計畫的情境試算,年排放量一千萬噸企業,需繳近30億元碳費;而年排放量10萬噸的企業,則需繳2,250萬元碳費,若提自主減量計畫,且適用優惠費率A,一年則是繳375萬元,高碳洩漏行業經排放量調整,一年繳100萬元。

蔡玲儀表示,鼓勵事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適用優惠費率,若以優惠費率B每噸100元估算,預估2026年起每年收入約60億元。而碳費用途,則將依《氣候法》規定,專供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使用,共有包含排放源檢查,補助、獎勵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及氣候變遷調適協調、宣導等共13項。

蔡玲儀表示,預計在10月公告碳費費率,明年元旦起徵,5月起試申報,企業須在6月30日前申請自主減量計畫,才能在2026年5月依據2025年排放量及適用優惠費率繳費。

費率較日韓高  或將衝擊產業

經濟部表示,現場代表已明確表達意見,高度希望費率能夠考量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特別是應該對標日、韓等主要出口競爭國的費率標準,除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標準對一般產業而言,短期難以達標外,優惠費率B訂定100元/每公噸,也明顯較日、韓更高,對部分企業也會造成財務衝擊。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說,各產業對碳費的負擔能力差異頗大,且景氣循環及產業執行減量措施需成本投入,應讓企業將資金留作低碳轉型投資,碳費費率不應過高。他們認為,這次建議費率仍然偏高,不利於產業低碳轉型。

工總提到,碳費費率偏高,加上基本工資、電費等成本同步調升,對產業形成沉重負擔。政府在最後決策前,應對個別產業的承受能力及物價上漲的影響,做全盤性的評估。目前碳費規劃並沒有與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同步,沒辦法對國外進口高碳排的產品課稅,無異於鼓勵進口國外高碳排產品,不但傷害台灣相關產業,更無助國內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呼籲政府應盡早實施台版CBAM」。

環境部:盡快訂定「台版CBAM」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表示,未來將參考歐盟訂定「台版CBAM」,並強調會盡快進行。彭啓明指出,明年1月起碳費正式開徵,水泥業為徵收對象之一,但台灣水泥業有三成從越南等地進口,本地水泥企業須繳交碳費,但進口水泥卻不用,產業界憂心將傷害本土產業競爭力。未來將推動台版CBAM,需要申報碳費的企業,如水泥、鋼鐵等,將要求其競爭對手的進口產品申報碳足跡和排碳係數,如此可大幅縮減企業壓力,也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表示,隨歐盟CBAM更明確,而明年台灣也要提出2035年新的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對碳定價都會有拉抬效果,希望明年審議會能有新的討論。不過,他也擔心,若企業都只提出較易達到的優惠費率B,第一年碳費金額可能只有60億元左右;要做減碳補助等,可能在支應上會不足。

責任編輯: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