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專訪台灣名導魏德聖:一場電影改變人生軌跡

台灣兒童電影《BIG》視頻截圖。(伊鈴/大紀元)
人氣: 61
【字號】    

【大紀元2024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採訪報導)「我的生命真的是因為一場電影而轉了一個很大的彎。」台灣知名導演魏德聖說。

台灣兒童電影《BIG》將於11月1日登場多倫多,導演魏德聖攜主演菲菲日前出席多倫多青商專業協會舉辦的「三人行職業之約」訪談,分享入行影視業及創作歷程。

魏德聖是台灣果子電影創辦人,2008年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獲得過億票房(台幣)。2011年執導電影《賽德克·巴萊》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BIG》是魏德聖的最新力作,於2023年12月1日在台灣上映。影片以抗癌兒童為主題,描述集結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不同面向的6組家庭,彼此從衝突到最後相互支持的故事。

《Big》海報。(青商專業協會提供)

一部電影改變人生

在求學時代,魏德聖對自己的人生、未來職業生涯完全沒有概念,當兵兩年間,他同樣沒有任何想法。直到退役前半年,他才發現自己很快既不是學生,也不是軍人,到底將來要幹什麼?他第一次對未來有了恐慌感。

當時,他在軍隊的一個同僚剛好是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畢業的,經常跟他說一些電影方面的事情。比如 「電影要怎麼看、鏡頭符號」等。開始他並沒有在意,只覺得有趣。

有一次休假,這位朋友請他看電影,那時候很流行包廂式的MV,一個小小的房間,一台電視放在桌子上,一把椅子,一杯茶。那是他平生第一次一個人看電影,也是第一次看外國電影,中文名叫《四海兄弟》。

「哇,原來這個叫電影。」看完電影後,魏德聖整個人愣在那裡,直到整個片尾跑完,螢幕都變花紅,他還在盯著屏幕發愣。

「那時候,我第一次思考,有沒有可能進入這個模範產業?」他說,「什麼都不用,參與其中就好,一個小角色就好。」

魏德聖的人生第一次對電影行業有了幻想。隨後,幾乎只要休假,那位同僚就會租一部影片給他看。慢慢的,他被電影給迷住了。

2024年10月27日,台灣知名導演魏德聖出席多倫多青商專業協會舉辦的「三人行職業之約」訪談,分享入行影視業及創作歷程。 (伊鈴/大紀元)
2024年10月27日,多倫多青商專業協會會長Ian(右)為台灣知名導演魏德聖(左)攜頒發感謝狀。(伊鈴/大紀元)

從入行到出成果 跨越15年

退伍後,因沒有工作背景與經驗,魏德聖無法獲得影視界的錄取。機緣下,有一天,他看到一個演員訓練班的廣告,於是報名參加了。

「我加入演員訓練班並不是為了當演員,而是希望認識人,從而進入影視行業。」 魏德聖說。任何行業都需要建立人脈關係,魏德聖那時在影視行業沒有任何人脈,而參加演員訓練班真的給他帶來機遇,認識了電影行業的老師。

魏德聖曾經做過電視節目助理、場記、製作助理、場務、助導、副導等,最基層的工作他都做過。因為勤奮、認真,他後來出任楊德昌電影工作室助理,之後在楊德昌籌拍的新片《麻將》中,又從場務、助導而升任副導。

伴隨著龐大的工作壓力,魏德聖也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獲益良多,為他日後從事電影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離開楊德昌電影工作室後,魏德聖自行執導、拍攝作品,不斷自我突破、自我成長。最初接觸到電視劇製作,他開始提筆寫劇本,自拍習作,並要求自己每年必須出一部短片。其中《賣冰的兒子》曾獲得83年度優良電影劇本獎,錄影帶作品《夕顏》獲得第十八屆金穗獎「優等錄影帶」。

接觸電影後,魏德聖逐步擴大格局。他的短片作品《對話三部》《黎明之前》《七月天》等獲得金穗獎。

2000年,台灣電影走入谷底。當時,魏德聖完成《賽德克.巴萊》劇本,該劇本講述了霧社事件始末,但終因各種原因未能完成拍攝。

2008年8月,魏德聖的首部長篇劇情片《海角七號》在台灣公映,獲得空前成功,成為台灣電影史上最賣座國產電影,斬獲當年金馬獎9項提名、6項獎項,以及美國、日本、法國及馬來西亞等數個國際影展大獎。

從入行電影業,到《海角七號》的成功,魏德聖跨越15年。也因為《海角七號》的成功,《賽德克.巴萊》再次籌到資金開拍,並於2011年上映。

疫情受困 改拍兒童片《Big》

台灣兒童電影《BIG》視頻截圖。(視頻截圖)
台灣兒童電影《BIG》視頻截圖。(視頻截圖)

2020年,魏德聖推動拍攝《台灣三部曲》電影,以1624年大航海時代背景,拍攝400年系列歷史電影。此外,魏德聖啟動群眾募資,並合作打造「豐盛之城」「台灣三部曲歷史文化園區」。

2021年初,魏德聖正準備開拍時,台灣爆發疫情,他只好等待。由於拍攝團隊龐大,支出也相當龐大,最終遇到資金困難,於當年6月底被迫停工。當時他陷入巨大壓力之中,心身飽受煎熬。

為了減輕心理壓力,他想讓自己稍微轉移一下目標。他在年輕時就設想,到老年時一定要拍一部兒童片,現在正是時候,不需要等到老年。於是他開始寫兒童故事,希望籍此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

「果然有效。」魏德聖說。在寫作過程中,他笑了哭,哭了笑,邊寫邊哭,邊寫邊笑。就這樣,隨之故事情節的發展,他的心情慢慢好了。原本打算要年紀大才拍的兒童片,正式開拍。

在此之前,因為壓力大,魏德聖脾氣很暴,經常生氣。但是《Big》開拍後,面對一批兒童演員,他必須改變,每天一副笑臉相迎,他變成一個很溫和的人。《Big》的主角菲菲也說,「從電影花絮看到,魏導跟過去前後是兩個人,變得特別溫柔。」

作為工專畢業生,魏德聖沒有理想的學歷、經歷和背景,如今能成為知名導演,他說自己最大特點就是願意去做,不計較。「你越被叫得動,你就會越主動,人家就會對你的印象越好,他就會介紹你去那裡,就這樣一路一路地往前,到我最想要的那個位置。」

魏德聖告訴正在尋找理想職業的年輕人,「 在這個社會上是講人脈的,要建立人脈關係。如果你想進入到某個理想位置,你不要先想那個位置,你要先想怎麼進去,進去就好,不管有多邊緣。」

魏德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年輕人,勤學刻苦,靈活應變,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