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19世紀傑出藝術家理查德‧波寧頓致敬
歷史上有許多傑出的藝術家雖然英年早逝,美名卻流傳後世。19世紀初藝術家理查德‧帕克斯‧波寧頓(Richard Parkes Bonington,1802—1828年)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波寧頓未滿26歲就因肺結核過世,他的整個藝術創作生涯僅10年的時間,且後5年才創作油畫。儘管如此,大眾依舊公認波寧頓是他那個時代重要的藝術家,影響了法國和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
波寧頓運用多種媒材創作,如水彩、版畫、素描與油畫;體裁包括風景、海景、歷史和文學等。美國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YCBA)成為英國以外收藏波寧頓畫作最多的機構。博物館由銀行家後裔保羅‧梅隆(Paul Mellon)創立,他收藏的中世紀英國藝術作品,重新點燃了學術界對這個領域的重視。
樹立個人特色
波寧頓於1802年在英國諾丁漢出生。幼年時期即展現繪畫天賦。家族從事蕾絲織品生意。由於當地產業驟變,家人於1817年搬遷至法國重開蕾絲工廠。他們先住在加萊(Calais),然後搬到巴黎。在加萊時,波寧頓跟著一位曾在英國留學的當地藝術家學畫,磨鍊出卓越的水彩畫技巧。
波寧頓非常喜愛法國北部,經常回去速寫當地的風土民情。這段期間培養出水彩畫家的技巧對於日後嘗試油畫創作有很大的幫助。他有一項獨特的能力,知道如何表達光線的變化、炫目的色彩,以及以浪漫的情懷達到平衡調協的自然主義。
居住巴黎期間,波寧頓在巴黎美術學院跟著知名歷史畫家安東萬-尚‧葛羅(Antoine-Jean Gros)習畫。他持續創作出色的水彩畫,受到像泰奧多爾‧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同樣英年早逝)、卡密爾‧柯洛(Camille Corot)和歐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等人的讚賞。他更在法國同儕中推廣水彩畫。
波寧頓和德拉克洛瓦曾短暫共用一個工作室,兩位藝術家因此互相影響。德拉克洛瓦在談到波寧頓時寫道:「我不得不佩服他對繪畫效果絕妙的理解與執行能力。」
1824年,波寧頓首次舉辦油畫展,地點就在著名的巴黎沙龍(Paris Salon)。在那裡,波寧頓遇見了英國風景畫畫家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兩人當時都獲得金獎。康斯特勃在戶外寫生的做法給予波寧頓靈感。1825年,波寧頓動身前往倫敦,接觸到更多康斯特勃的作品,也對約瑟夫‧透納(J.M.W. Turner)的畫作印象深刻。
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收藏了波寧頓在1825年左右創作的一幅諾曼第海景油畫《特魯維爾附近擱淺的船隻與一輛馬車》(Beached Vessels and a Wagon near Trouville)。博物館的介紹寫道:「此時的波寧頓已掌握繪製法國北部天空的技巧,比如展現天空的規模、寬敞和廣闊等,還有諾曼第漁船獨特的造形,以及退潮時的沙灘,皆在這幅畫裡以不同尋常的真實展現出來。」畫面右邊有一個人、幾匹馬和一輛馬車。學者認為,波寧頓納入這些構圖的靈感可能來自1824年康斯特勃在沙龍展出的具有影響力的畫作《乾草車》(The Hay Wain)。
波寧頓唯一一次造訪意大利是在1826年,那次的旅行對他後來的作品影響甚鉅。波寧頓與友人兼藝術贊助人查爾斯‧里維(Charles Rivet)一起旅行,他特別喜愛威尼斯及這個城市的藝術史,研究文藝復興時期古代大師的作品。他大量繪製素描,用石墨鉛筆、水彩甚至油彩創作。
為了方便在戶外用油畫寫生,波寧頓使用前一年到倫敦旅行時發現的小型厚紙板(millboards)作為畫板。藝術史學家認為這些在威尼斯的「戶外」(「外光派」)(en plein air)油畫寫生是他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作,反映出他善於抒情與氣氛轉換的功力。這些作品數量稀少,但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收藏了一幅《威尼斯大運河》(Grand Canal, Venice)。
畫面呈現運河北側通往聖馬可盆地微光柔和的景色。波寧頓在貢朵拉船上作畫,捕捉卡斯特羅(Castello)和聖馬可(San Marco)鄰近地區從歌特式到巴洛克式建築立面,儘管畫面看起來靜止不動,但在貢朵拉船上作畫肯定是搖搖晃晃的。波寧頓發現在戶外寫生的好處遠遠超過它的不便。「戶外」寫生的流行,可大大歸功於波寧頓的貢獻,尤其19世紀下半葉在法國藝術家中蔚為風潮。
人物畫
波寧頓受德拉克洛瓦的影響,在人生的最後幾年開始繪製人物畫。他參考歷史與文學如莎士比亞作品等作畫。這些作品因為稀少而非常珍貴。畫作《騎士與佩奇》(A Knight and Page)是根據約翰‧沃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劇本《格茨‧馮‧貝利欣根》(Götz von Berlichinge)創作,也是結合歷史與文學創作。歷史上的騎士格茨‧馮‧貝利欣根在歌德的同名戲劇中將他浪漫化為德國羅賓漢。波寧頓則根據意大利雕塑家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的騎馬雕像為藍本繪製騎士,他曾在威尼斯廣場看過。他將這幅畫送給德拉克洛瓦,而德拉克洛瓦過世後將其留給了波寧頓的好友里維(Rivet)。
波寧頓在1826年創作的《坐著的土耳其人》(Seated Turk)充分流露出德拉克洛瓦特有的風格。畫裡人物穿的中東服飾取材自他曾經工作過的德拉克洛瓦工作室裡的道具。浪漫主義時期因為希臘獨立戰爭(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使得描繪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主題很受歡迎,即便波寧頓沒去過那裡。這幅畫是為了支持希臘人而舉辦的巴黎展覽其中的一幅作品。
1828年波寧頓畫作《維羅納的聖阿納斯塔西婭大街》(Corso Sant’Anastasia, Verona)描繪的地點是一座有著文學淵源的意大利城市。這裡曾是但丁從佛羅倫斯流亡後的住所,甚至是多部莎士比亞戲劇的場景。波寧頓在威尼斯的旅程中花了幾天時間在這座城市寫生。兩年後,他用這些草圖作為創作這幅畫的靈感。
博物館的介紹提到:「波寧頓試圖捕捉意大利燦爛的陽光和色彩,然後加入宗教遊行來提升古樸的美感。」作品反映了波寧頓在平衡強烈的視覺效果與收斂方面獨特的天分。這幅動人的作品很可能是他生病去世前在倫敦所完成的最後一幅畫作。
鍍金時代作家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稱波寧頓為「繪畫界的濟慈」(the Keats of painting)。這個比喻甚是恰當,因為兩人都英年早逝,也都給後世藝術家留下深遠的影響。波寧頓去世後,名聲水漲船高。六年後人們為他舉辦了一場作品紀念展。在法國出現的「波寧頓主義」(Boningtonisme)現象,讓人們得以重新評價水彩這個媒材,將之視為高級藝術。
儘管波寧頓短暫的人生精通多種藝術類型,但他閃亮的海景畫依舊是影響最為深遠的傳奇。如今,學者將波寧頓與康斯特勃、特納並列為英國偉大的風景藝術家,他的藝術作品影響了後來的浪漫主義及更多。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擔任藝術顧問,現居紐約市。寫作主題廣泛,包括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特別展覽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