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鏡頭捕捉驚喜 黑面琵鷺現蹤雲林萡子寮

黑面琵鷺現蹤雲林萡子寮。(蔡茂源提供)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台灣芬雲林報導)「每一個黃昏,我都在這裡捕捉夕陽,但今天,卻讓我拍到更令人震撼的瞬間。」雲林四湖在地攝影家蔡茂源如是說道。10月8日傍晚,他在四湖萡子寮滯洪池旁,驚見一群罕見的黑面琵鷺悄然現身,這意外的發現讓他不禁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了這一奇妙的景象。

「每一個黃昏,我都在這裡捕捉夕陽,但今天,卻讓我拍到更令人震撼的瞬間。」蔡茂源說。(蔡茂源提供)

黑面琵鷺 美麗而脆弱的「水中精靈」

黑面琵鷺(Platalea minor)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約75公分,以其獨特的黑色扁平勺狀嘴而聞名。牠們主要棲息於潮間帶、河口濕地以及沙洲等開闊水域,以小魚、甲殼類及水生昆蟲為食。黑面琵鷺的飛行姿態優雅,白色羽毛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彷彿水中翩翩起舞的精靈。

彷彿水中翩翩起舞的精靈。(蔡茂源提供)

黑面琵鷺是全球瀕危物種之一,由於棲地遭受人類活動的破壞及水域污染,牠們的生存環境日益縮減。每年黑面琵鷺在冬季時會從繁殖地,飛到台灣南部的濕地停歇過冬,雲林四湖萡子寮港現在是牠們重要的棲息地之一。

黑面琵鷺(Platalea minor)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約75公分,以其獨特的黑色扁平勺狀嘴而聞名。(nina Chen提供)

麥寮濁水溪口 候鳥的天堂

近年來,雲林西部沿海地區在公部門及民間協會的努力下,透過定沙固沙及濕地生態保育的措施,使麥寮濁水溪口附近的1000多公頃沙洲逐漸成為鳥類的樂園。不僅黑面琵鷺,這裡還吸引了沙丘鶴、東方白鸛等罕見鳥類前來駐足。所以蔡茂源在萡子寮滯洪池發現牠們的蹤跡,很興奮的表示:

「這片沙洲就像候鳥的天堂,到了遷徙季節,這些珍稀鳥類選擇來到這裡停歇。」

每年黑面琵鷺在冬季時會從繁殖地,飛到台灣南部的濕地停歇過冬。(nina Chen提供)

尋找黑面琵鷺的足跡 一場驚喜的邂逅

10月9日,蔡茂源再次來到萡子寮滯洪池,他驚訝地發現比前一天更多的黑面琵鷺正在水面上覓食。這個景象讓他不禁拿起相機,遠距離捕捉下這些美麗鳥兒的身影。「太遠了,我不想驚動牠們。」蔡茂源說,為了不打擾到黑面琵鷺的棲息環境,他選擇保持距離,準備用長焦鏡頭記錄下這些難得的畫面。

「這片沙洲就像候鳥的天堂,到了遷徙季節,這些珍稀鳥類選擇來到這裡停歇。」蔡茂源說。(蔡茂源提供)

他說:「黑面琵鷺每天下午17:30太陽落下開始回,萡子寮滯洪池抽水站旁的圓形水池。樓息過夜。昨天備大炮設備,想拍更清晰相片,牠們醒覺性馬上起飛,拍不成功。白天牠們飛往下崙雙排水溝會合出海處,捕捉潮間帶食物,白天需退潮時才會見到牠們的蹤跡。」

黑面琵鷺的出現不僅是對攝影家們的回報,更是對雲林四湖當地生態保育工作的肯定。隨著每年來此棲息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這片濕地已成為黑面琵鷺在台灣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白天牠們飛往下崙雙排水溝會合出海處,捕捉潮間帶食物。(nina Chen提供)

探索鳥類秘境 黑面琵鷺的遷徙路徑

黑面琵鷺每年於冬季從繁殖地飛往台灣、香港、韓國等地過冬,隨後再北返日本和俄羅斯的繁殖地。

根據調查,2023年比2022年在台灣棲息的黑面琵鷺數量增加近千隻,這顯示出台灣的生態環境對這些鳥類越來越有吸引力。然而,黑面琵鷺對棲地的要求極為嚴苛,保護牠們的棲息地成為生態保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黑面琵鷺每年於冬季從繁殖地飛往台灣、香港、韓國等地過冬,隨後再北返日本和俄羅斯的繁殖地。(蔡茂源提供)

雲嘉南候鳥季 生態旅遊的新亮點

隨著秋天的到來,雲嘉南地區的候鳥季也逐漸揭開序幕。根據雲嘉南管理處的規劃,10月至明年3月期間,將在雲林、嘉義、台南等地舉辦定點定時的賞鳥活動,並於11月舉辦第12屆「2024臺灣國際觀鳥馬拉松」。這項獨特的24小時不間斷活動結合了觀鳥、自行車和在地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生態旅遊愛好者前來參與。

隨著秋天的到來,雲嘉南地區的候鳥季也逐漸揭開序幕。(蔡茂源提供)

候鳥的驚喜到訪 期待更多鳥類的南下

雖然黑面琵鷺被稱為「先遣部隊」,但預計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候鳥陸續飛抵台灣南部的濕地。蔡茂源表示:「隨著候鳥數量不斷增加,我們希望這片沙洲能夠成為牠們永久的家。」這些鳥類不僅為當地帶來了自然生態的多樣性,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友和攝影愛好者來此觀賞。

對蔡茂源來說,拍攝黑面琵鷺不僅是一種攝影創作,更是一種對自然生態的守護。他希望透過鏡頭,將這些美麗而脆弱的生靈永遠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也喚起更多人對生態保育的重視。「我們需要共同努力,讓這些美麗的鳥類,在雲林的天空中自由飛翔。」蔡茂源以深情的語調說道。

黑面琵鷺的出現不僅是對攝影家們的回報,更是對雲林四湖當地生態保育工作的肯定。(nina Chen提供)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